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

在蔡伯俙看來謝文運的想法相當獨特,但在趙禎看來卻是超前的,這個年輕的知州居然能夠想到如此高效有利的辦法。

以州府衙門出資開辦的商會主要目的類似於後世地方政府開辦的培訓學校,這不光是獨特那麼簡單,時間而是超前,大大的超前!

謝文運的辦法就是把更多的百姓變得富裕起來,雖然不一定在瀘州城,但在大宋各地富裕都是一樣的,百姓們富裕,地方州府也跟着富裕起來。

畢竟在外打拼的人終究是會回到家鄉的,每年創業成功給瀘州商會的抽成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讓趙禎想到了後世某個開滿全國各地的麪條,兩者之間幾乎是一樣的,眼下謝文運開辦的商會其實就是行業協會一樣,只不過火鍋商會更加具體,可以說是地方州府幫助百姓創業的一條龍活動。

要知道州府衙門爲百姓做擔保向錢莊借貸,這在大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的衙門怎麼能爲百姓擔保?憑什麼要爲百姓擔保?

而謝文運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爲了讓瀘州百姓過的更好,發家致富帶動整個瀘州成爲大宋數一數二的城池。

這樣的人才時難得的,在趙禎看來他要比那些把治下百姓管理的井井有條的官員更好,更加符合百姓以及整個大宋的需要。

對於地方官來說,州府的繁榮只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但對於整個大宋以及趙禎來說,州府的繁榮是不斷提升大宋實力的基礎。

每個地方州府都是大宋的組成部分,越是繁榮對大宋越有利,大宋也會愈發的強大。

趙禎重視這樣的人才,而對於地方州府的建設,趙禎一刻也未曾怠慢,王安石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趙禎把他安置在了三司州府務中,爲的就是讓他給地方州府提出規劃。

瀘州漕運發達,趙禎在倌驛睡到半夜便已經聽到外面人羣來來往往的聲音,大抵是倌驛靠近碼頭,所以這裡的黎明來的特別早。

雖然倌驛附近早已被重兵把守,可喧鬧聲依舊傳到了這裡,大軍已經在勞役的幫助下開始登船,只需經驗有條不紊,蔡伯俙早早就出去忙活了。

作爲後勤官這也是他的分內之事,謝文運同樣配合着蔡伯俙的指揮,安排勞力把碼頭上的大量輜重搬運到碩大的官船上。

趙禎本來就有早起的習慣,在倌驛的庭院中稍稍活動一下便準備登船,早一些登船就意味着可以早一些回到神都城。

從瀘州乘船到江陵府可不近,一路上最少需要八九天的時間,漕運不必陸路,速度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雖然速度慢,但勝在穩當和運載量大,岷江水波濤洶涌,水量巨大,單單是有史料記載的便達數十次之多。

漢武帝元封三年岷江“溢”出,“漂流萬家”。漢成帝時,岷山發生地震山崩,上游河道潰決。晉武帝期間,同樣的禍患重演。唐代,有記錄的岷江大洪水就有八次之多。

到了五代時期的後蜀廣政十五年,岷江洪水淹沒當時都城延秋門,城牆沖垮,百姓流離失所。

到了大宋,岷江洪水愈發頻繁,從太祖朝第四年起,就發生了“西山積霖,江水騰漲,洶洶趨下,尾向橫決”的事件,見於朝廷的水患錄中。

其後的幾十年間岷江彷彿時故意和大宋王朝過不去,不是上中游氾濫,就是中下游成災,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若非情不得已,趙禎也不想讓大軍乘坐官船從岷江上經過,但好在上游的都江堰經過朝廷的投入已經頗見成效。

歷朝歷代對都江堰都有修繕,這已經稱爲漢家王朝不可缺少的歲修制度。

竹籠結構的堰體在岷江急流衝擊之下並不穩固,而且內江河道盡管有排沙機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積。因此需要定期對都江堰進行整修,以使其有效運作。

到了大宋,因岷江之患,朝廷訂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農閒時斷流歲修的制度,稱爲“穿淘”。

歲修時修整堰體,深淘河道,淘灘深度以挖到埋設在灘底的石馬爲準,堰體高度以與對岸巖壁上的水則相齊爲準。

而這些都要得益於三國時期的名人“諸葛亮”,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爲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一千兩百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雖然在瀘州看不見都江堰,但瀘州卻因爲都江堰的存在而被惠及,岷江的水患得以控制,當然也便與漕運。

站在船上的趙禎看着波濤洶涌的江水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人心中的那股強大,江水再洶涌也阻擋不住瀘州人走出去的信心。

誰不知道大宋的漕運乃是黃金水道,但真正能依靠漕運發達起來的城市寥寥無幾,大量的官船其實不都是被朝廷調運來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數量是原本就停靠在瀘州的。

這裡漕運發達,所以官船和民船的數量都很多。

此次徵調的船隻中不光有官船,還有大量的民船,不要小看這些民船,他們的噸位同樣驚人,有些甚至超過了官船。

民間商賈總是會不自覺的擴大規模,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樣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船舶也是如此。

而每艘船上都有大量的水手和船伕,不同的是,這些人的身份特殊,說他們是百姓也可以,說他們是官府的差人也是可以的。

漕行,原本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幫派,也有漕幫這個說法,只不過在大宋不興這樣的叫法,因爲和綠林好漢似得,讓人覺得類同匪人。

事實上這些人卻是應該叫做漕卒,他們都是負責漕運的人員,雖頂着漕卒的叫法,但大多數人卻不屬於朝廷。

唯有獲得朝廷告身的人才算是拿着三司俸祿的官吏,而剩下的都是受僱於漕卒的人,所以這些漕卒的身份有點類似於“包工頭”。

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