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

火車在平原上飛速的疾馳,即便是速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但四周的風景依舊不斷的向後退去,蔡伯俙對於這樣的景象是百看不厭的。

每當他坐上火車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去想若是大宋沒有火車會怎樣?

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在朝堂之中流傳着的一個笑話:據說一個格物院的官員無數次的強調這不應該叫火車,而是叫做蒸汽機車,每當朝臣們以火車怎樣怎樣的時候,他都會跳出來反駁,並強調這東西是蒸汽機車。

沒人在乎他的話,冒煙的東西不叫火車叫什麼?蒸汽機車?那是格物院的叫法罷了!

直到後來,官家在旨意中都用上了火車這個稱呼,於是那名格物官便上疏官家“請以蒸汽機爲號……”

只不過官家並未理睬,反而問曰:“羣臣百姓莫不以火車爲號,蒸汽機之名何以用之?”這就有些頑固了。

吹着從官家那裡學來的口哨,蔡伯俙悠閒地靠在車窗邊,但逐漸的脖後梗越來越涼,回頭一看卻發現三才不知何時站在自己的身後。

“官家已經三天沒有閤眼,這樣下去如何使得?”

蔡伯俙長嘆一聲:“我就知道你會來尋我,我有什麼辦法?官家一旦認真做起事來,便是天塌地陷也難以分神,我勸你伺候好官家便是,萬萬不可打擾。”

三才怒道:“如何伺候好?官家今日不過用了一碗米粥罷了,若是有個好歹,如何向聖人交代?!你可是陪駕在左右的,後宮那幾位的厲害你可知曉!”

蔡伯俙不禁打了個寒顫,回頭看了看車廂道:“狄青已經被叫過去了,應該會諫言官家,待會我去了,便再說些,但…………”

三才長嘆一聲:“狄帥耿直,面聖的時候勸了些話,可不一會便和官家討論起兵制來,你去了多半也是商談三司及商賈之事,但你的話官家還是能聽進去的。”

蔡伯俙笑道:“你倒是能看得起我,只不過這次不一般,官家怕是在做一件大事,萬萬不可打擾,此事關乎大宋興衰,甚至是千秋萬代,否則昨夜咱們吃烤肉喝美酒早已把官家給勾過來了。”

三才不客氣的靠在了蔡伯俙對面的椅子上,厚厚的棉花在皮套下讓三才整個人都陷了進去:“你以爲我不知道?越是如此越擔心官家勞神,跟隨官家這麼多年,從未見官家如此,怕是打算在回到神都之前做完的。”

蔡伯俙笑了笑:“你覺得事關傳位之事?”

他的話讓三才猛然睜開假寐的雙眼,有些急迫的望向蔡伯俙:“你也有這般的感覺?”

蔡伯俙聳了聳肩:“我可不這麼認爲,傳位太子官家早已安排好了,沒必要這般的操勞,何況也無需這麼緊迫。”

三才緩緩點頭:“說的也是,那所爲何事?”

“你覺得自己應該打聽嗎?那塊鐵牌從東京城到了神都城,依舊鎮在乾宇殿的邊上!”

三才吶吶不言許久才道:“不過是擔心官家,何須如此說這般的扎心話。”

蔡伯俙擺了擺手:“此事應是軍國大事,狄青乃是兵部尚書,也是官家讚譽的兵家,我蔡伯俙說不上是何等出衆之人,但在商賈一道上卻也是手到擒來,此事豈能簡單?”

三才微微點頭,就在此時狄青拉開了車廂的門,一邊走一邊喃喃自語道:“要改制了……”

蔡伯俙和三才同時愣住,改制乃是大宋的常有之事,尤其是官家親政之後,改制的事情不少,但狄青爲何這般的模樣?

“蔡伯俙,官家喚你前往,尋你說話。”

狄青不過是簡單的對蔡伯俙說了句這樣的話,便坐在了另一個軟椅上不斷的唸叨着一些蔡伯俙和三才聽不懂的詞彙:“軍,師,旅,團,營…………各兵種相互獨立又協同,這是怎樣的打法?”

這些兵制中,狄青知道一些,但名字和官家所說的完全不一樣,並且兵種和用法也完全不同,這是打算把大宋現有的體制進行改變啊!

隋時以百人爲隊,步兵二十隊爲1團,騎兵十隊爲一團,因此每團一千至兩千人,而唐時府兵每團三百人,團在那時候又稱爲“營”。

唐時軍隊沿用“府兵制”,以均田制的農戶爲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

又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衝都尉,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爲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

而唐朝最基礎的戰力便是這些團了,有時一個團要擔負起極爲重要的作用。

大宋之前的兵制雖和唐時不同,但官家卻重設十六衛,又增設衛所之制度,如此天下兵馬總歸爲二,一曰禁軍,二曰衛軍。

又因大宋的役兵之制,禁軍服役四年可退役爲老兵,各回家鄉參與農事或其他事,也要入十六衛衛所報到,且常年練兵對抗,看似疲軟實則戰力不減!

這樣的兵制在狄青看來已經極爲完美,最多時大宋共有十六衛共計軍卒三十餘萬,且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這樣一來使得大宋的兵力強盛,幾乎可以做到隨時調用都能有厚積之力!

但官家眼下已經對現有的兵制不滿,開始着手再度改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廢除十六衛,這和之前官家所說的重“軍武”相悖啊!

而大宋現在四周並無外患,但軍事力量和訓練絕不能丟下,利益和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而大宋已經提前進入了帝國時代。

雖然曾經的歷史把封建時代的結束定義在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但在趙禎看來卻並非如此。

此時的大宋雖然還保留了封建時代的一些特色,但已經和封建時代開始脫離,比封建時代更爲強大,繁榮,富有,有效…………

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