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

“歷代遲暮之帝王者,昏庸者幾何?然天下之民老矣亦有昏聵者,況帝王也?”

這是一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也是一種巨大的悲愴之意,民間的那些辯論和紛爭瞬間消弭與無形之中。

百姓們最敬重的官家爲了大宋的繁盛,爲了朝廷的高效,爲了避免帝王年老昏聵,居然在春秋鼎盛之時選擇傳位太子,這極大的鼓舞了百姓,也讓百姓們明白,這是大宋官家的一次偉大犧牲!

百姓們開始理解趙禎,理解官家的想法,也瞭解他傳位趙禎的原因,史無前例的一場大典就在人們的感動中進行了。

大宋的衙門辦事效率很高,他們已經把準備好的一切都部署好,城郊的巨大祭壇已經被裝飾一新,皇宮也開始了改變。

各式各樣的彩旗被豎立在宮城的牆頭上,旌旗招展便是如此,而消息散播之後,大宋各地的百姓都有前來神都城觀看這場大典的。

更爲重要的是,趙禎這次採取了更爲開放的態度,不光是官員和勳貴宗室能夠參與這場傳位大典,並且還要邀請各行各業之中的代表參加。

這是一個創舉,一個打破階級的壯舉,皇帝傳位,新皇即位,這是屬於統治階級的權利過度,尋常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觀看。

但這一次不同,趙禎派禮部官員向大宋的各行各業發出邀請,邀請這個行業中的名人前來參加皇帝的傳位大典,讓這些尋常人感受到皇帝的一視同仁。

雖然這樣有些破壞皇權的神秘性和高貴性,但趙禎知道其實這更加團結百姓,讓天家的名聲更好,更受到百姓的接納以及信任。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隔閡就是在信任上,當他們能夠出現在皇帝的傳位大典上,也就說明他們受到了皇帝的重視,在律法面前也是平等的。

趙禎不光開啓了百姓的民智,他更是給了大宋百姓以希望,一個讓他們獲得獲得尊嚴和信任的希望。

百姓不光是被統治的人,他們有權觀看皇帝的傳位大典,這其中的意義自然非凡,若非是條件不成熟和制度不允許,趙禎便準備推進君主立憲制了。

當然眼下的大宋還完全沒有推行這套制度的可能,但也說不準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這一切,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會不自覺的對全新的制度進行探索。

華夏百姓是最爲固守思想的一羣人,他們對皇帝的尊重,和對皇權的臣服已經到了骨子裡,除非是活不下去,否則不會反抗。

雖然趙禎進行了多重改革,但他的改革依舊保證了皇權的至高無上,這畢竟是封建時代,即便是大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雛形,初級階段,但依舊是在皇權的指揮下所完成的。

趙禎可從未想過要把皇權拱手讓人,他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皇權便是一種絕對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保證皇帝的教育不會出現問題,人品不會出現問題,那大宋的環境就會穩定的多。

在這個時代,百姓期望更多的是皇權,是皇帝帶領他們走向繁榮,這股理念已經深深的烙印進了華夏漢室的心中。

距離趙禎的傳位大典沒有幾天時間,能夠受到禮部官員邀請的人也逐漸從各個學派的學者學生延展到了地裡的農人,工廠中的工人,店鋪中的商賈和夥計。

據說是按照乾宇殿前廣場的規模來制定的邀請人數,並且出於規模的宏大,整齊劃一考慮,可能還會有所補充。

世人皆被官家的這種開放態度所震驚,皇帝傳位大典是什麼?是最爲隆重,最爲神秘,也是最爲讓人激動典禮,同時也是大宋的節日。

以往皇帝傳位新君要不就是皇帝駕崩或是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可這一次不同,官家身體康泰,春秋鼎盛,爲了大宋的未來而主動放棄皇位的。

這樣的大典自然就是一場盛世,一場百姓們自然而然會歡慶起來的盛事!

隨着皇宮宮牆上的彩旗被打出,整個神都城也還上了新裝,各色彩旗,花車,花船慶祝的隊伍都在瘋狂準備。

沒辦法消息來的太過突然,人們在恐懼,驚慌再到感動,崇拜,這個過程全部經歷之後纔想到了慶祝。

沿街的店鋪都掛起了紅燈籠,各種各樣的花卉被都被擺放到了門口,人們幾乎都是盛裝出行,大多數的工廠都放了假。

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的迎接這場盛世,大街小巷充滿了笑聲,孩子們在歡快的玩耍,雖然他們不知道這是怎麼了,但他們覺得這比過年還要喜慶。

在所有人都陷入歡慶的氣氛中時,一隊人馬卻驀然的走進了神都城,他們的衣着和表情與這裡格格不入,所有人的臉上都是充滿了迷茫和驚訝。

唯有一個金髮碧眼的少年人臉上滿是震驚,這是小尼克第一次見到世界上最宏偉龐大的都城,他不敢相信這是由人建造的出的城池。

這座城池應該是上帝建造的,唯有上帝纔有這樣的偉力讓這座不輸與人間的城池出現在這裡。

一路上走來小尼克發現這個東方王朝已經打破了他的認知,在神聖羅馬帝國,所有人都說上帝的光輝照亮每一個地方。

在進入宋帝國的都城之後,所有見到的官員都在向他們行禮,守門的軍人如此,路上的巡邏的也是如此。

這一路上小尼克已經習慣了,他知道眼前這個優雅的男人在大宋的地位很高,其實他並不知道,所有人對晏殊的尊敬都是來自於他們這一行人車馬上插着的大宋旗幟。

而晏殊能夠明顯的感覺到,百姓和官員們對國家的忠誠更加堅定強大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