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

在新疆路修建公路是一個大工程,趙禎更是瞭解其中的艱辛,當然這裡要比後世的沙漠化要輕的許多,在這時候修建公路與植被隔離帶,效果自然好了一些。

但這個工程量相當龐大,柳永能夠調動起當地百姓的積極性,這更是極爲不容易的事情,趙禎看着兒子稍稍不解的目光,坐在已經脫離沙坑的馬車上緩緩道:“你知道這世上什麼事情最難嗎?”

趙仁不知父親的意思,但依舊想了想道:“孩兒不知,興許是在戰場上鼓起勇氣?”

趙禎笑着搖了搖頭:“戰場上的勇氣有時候不是鼓起來,而是被逼出來的,生死之間若是沒有勇氣,那一切都沒有了,你沒上過戰場,不知道戰鼓雷雷的氣勢,不知道熱血激盪爲何物,但終究有一天會知道的。”

趙仁再次想了想道:“是在危急時刻的決斷?”

趙禎卻再次搖頭道:“危急時刻的決斷是人的天賦所定,有些人冷靜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些人慌亂,做出的判斷自然也是失準的。”

趙仁無奈的放棄:“孩兒不知。”

趙禎指了指不斷在馬車下延伸的公路道:“是堅持,是執着的堅持,是每日只有寸進也依舊堅持下去,因爲事情就是那麼多,只要你堅持,終究有一天能幹完的,只要你不鬆手,成功只是時間的問題。

柳永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朕因他的填詞把他貶斥出朝堂,在大宋的各個州府歷練,於是他便每到一個州府便紮根下去。

做出了旁人做不到,或是極少做到的事情,一個個州府因爲他變得繁榮起來,一個個州府因爲他變得幸福起來。

朕覺得他是一個能做事實的人,朕因爲當時的賭氣,一直以來並未讓他回到朝堂,哪怕一次。

而眼下他在新疆路已經做到了任何地方官員無法做到的事情,但現在朕知道自己當初錯了,也有些後悔,但不會再讓他離開新疆路!”

趙禎的話讓趙仁更加迷惑,他不知道爲何柳永如此出色父皇卻依舊要把他留在新疆路,這樣的人才應該提拔到朝堂之中啊。

但趙禎卻告訴趙仁:“人才要放在合適的地方纔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像柳永,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也是一個執着的人,若是把他放在朝堂之中,雖然能用大用,但卻不長久,知道這是爲何嗎?”

趙仁稍稍搖頭,這已經超出了他作爲皇子身份所應該知道的事情了,這是趙禎在教他帝王之道,邊上的三才已經變了臉色。

但趙禎並沒有停下的意思,相反他在心中已經認爲趙仁這孩子也將會在西方成爲一方君主,既然如此,那就要把這孩子當做君主來培養,事實上趙禎也是這麼做的。

趙禎已經不是在大宋的基礎上考慮問題,而是把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沙盤”,大宋的皇子爲何不能打破壁壘和天花板?

趙禎不認爲不可以,漢家王朝對皇子的分封制崩潰就是因爲皇子們開始干擾帝國的統治,出現了奪嫡之事。

現在趙禎做的就是把皇子們都撒出去,讓他們到更大的世界上去展現自己,你有能力嗎?那就去別的地方自己建國去!

不要去羨慕太子,他得到的是前人已經打下來的江山,若是有你有雄才大略,有自己的抱負,那就去外面的土地自己打下一片江山來!

大宋會給予你幫助,在這種幫助之下獲得江山之後,在禮法上就你不能再回來攻打大宋本身了,因爲師出無名。

趙禎在馬車上看着趙旭思索許久的糾結表情後笑道:“其實很簡單,過剛易折,有些人的品行是高潔,但這樣的人追不適合去的地方就是朝堂,這樣的人可以安排在監察院中去監察官員和不法,但卻不適合作爲朝堂中的朝臣,因爲朝堂之中不光有黑白,還有中間的灰色,所以柳永不適合待在朝堂之中,他雖然有能力,但卻不是一個善於妥協的人,相反在地方上卻能做的極好。”

趙仁有些明白了,緩緩開口道:“父皇的意思是沒有不適合的臣子,只是沒有把他們放在對的地方?”

果然是自己的親兒子,理解能力相當不錯趙禎笑道:“其實作爲一個統治者,要做的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省力的同時也能給自己的之下之地帶來繁榮。

父皇這麼多年來所作的也僅此而已,帶兵打仗,朕不如狄青,王韻,處理朝政朕不如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至於理財朕不如包拯摳門,不如蔡伯俙會生財,但朕統治下的大宋卻是歷代王朝最爲強大,繁盛的,究其原因朕用對了人!”

馬車在穿過了澤田寺之後便再次踏上了水泥公路,這些石灰水泥都是從關中原來的,也算是拉動了關中的產業發展…………

上了公路之後,車隊的速度便開始加快,短短的半天時間就已經看到了遠處的西州州城高昌。

高昌曾經是高昌國的國都,當然說是西域,但這裡其實依舊是漢家百姓的血脈,在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後出現了四個漢族統治的王國,這是獨立的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他們的統治者都是純粹的漢人,同時統治階級也多爲漢人,可即便如此貞觀十四年盛世的大唐加強了對西域的控制,高昌國相繼爲唐所滅,並置高昌縣,後設安西都護府統治。

眼下的高昌不再是縣治,而是州治,屬於西州的州城,乃是極爲繁盛的存在,大宋在高昌城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物力,柳永在這裡也是苦心經營多年。

城池的規模不光是大的問題,功能還極爲齊全,爲此柳永還開創性的在高昌城中建設了一座專屬內城,內城之內全都是商賈聚集的地方,城門處設立收稅官,以坐商與客商區別收稅,同時給予不同程度的優惠,而外城則是居民區以及服務區,居民以街坊爲限,而商賈則是在官府劃出的特定地方進行服務業。

至於官衙則是在內城之中,與交易的商賈在一起,方便管理和監督。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四十五章離別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