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

隨着話題的延續,趙禎發現費薩爾管理阿母城的辦法中有許多非常先進的想法,並且也付諸於實踐,這是大膽到大宋的官員都不敢效仿的地步。

比如在城中設立專門的巡查官員,每天巡查的城池的同時,也在爲城中的商賈和百姓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就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政務處理一般,在大宋地方上的政務都是直接有衙門處理,哪有派人巡查同時上門處理的。

但就是這樣的舉動,使得城中的矛盾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被消滅於無形之中,房舍的越界,百姓之間的矛盾,等等諸多會引起不滿和動盪的事情都被費薩爾輕鬆化解掉。

並且還在不斷的優化,使得城中的矛盾被降到了最低,同時犯罪的可能性也被降到了最低。

對於這樣的人趙禎是尊重的,他的能力已經完全能夠勝任阿母城城主,事實上他採用的管理辦法是漢家文明中最爲傳統,也是最爲典型的“無爲而治”。

對待所有人都是一個態度,只要不觸犯阿母城的規矩,那你在城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法無禁止即自由。

在這裡人的行爲可以受到道德以及良心的約束,但也完全可以不受約束,許多時候的選擇還是依靠自己的本心。

這樣的制度好嗎?蔡伯俙問過趙禎,而趙禎的回答是:“好,也不好。”

阿母城的制度只適合阿母城,若是在大宋推廣,其代價就是地方上一團糟,朝堂上不問世事,沒有精準的管理辦法,沒有科學有效的手段,只依靠強大的威脅而對人施加以最基本的規矩約束,這樣的城池是自由的也是可怕的。

如果沒有了大宋和塞爾柱的支持,若是沒有繁忙的絲綢之路,那阿母城將會變得一團糟,同時成爲一個巨大的鬥獸場,而費薩爾的腦袋也一定會被人摘下當球來踢!

與費薩爾的談話是相當有意思的,這個中亞人常說自己是突厥的後裔,這在趙禎看來是可笑的,現在早已沒有了突厥這個說法,即便是塞爾柱人也不願把自己歸納到突厥體系中,雖然他們的祖先是。

突厥是被漢家文明趕到西面的,在西面他們展現了強大的一面,但這同時也在說明一個道理,漢家文明要比他們的祖先更爲強大。

費薩爾小心的描述着阿母城的未來,他的猜測與趙禎的猜測不謀而合,以後的阿母城只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繁榮,而阿母城的管理者也會越來越受到尊重,當然塞爾柱以及大宋也會從阿母城賺到越來越多的錢。

這是一個三贏的結果,而前提是大宋與塞爾柱之間形成一種盟約,一種因爲利益而牽絆在一起的盟約。

瞧見費薩爾小心的模樣,趙禎就知道他的內心真實想法,他不是作爲說客而來的,相反他是爲了自己而來,爲了阿母城的利益而來。

“你不需這般的小心,朕知道你心中的想法,你這話不會只講給朕聽,還會講給圖格魯克聽吧?朕召見過你之後,圖格魯克也會召見你,希望你原封不動的把這話再重複一遍。”

趙禎端起建盞飲了一口茶水,來自大宋的清茶味道非常清新,獨特的茶味在口中久久不散。

費薩爾長舒了一口氣,顯然大宋的君王是認同了自己說的話,同時也希望促成這次會盟的。

“陛下放心,外臣一定會把話原封不動的與塞爾柱皇帝說的,阿母城是最期盼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睦鄰友好的!”

趙禎已經端茶了,費薩爾就知道自己應該離開,作爲阿母城的城主,他對東西方規矩和禮儀十分了解。

瞧見費薩爾邁着小步倒退着的離開,蔡伯俙緩緩開口道:“官家,這個人長得一般,但說話辦事頗爲練達,若非是阿母城的城主,臣都想招攬爲己用。”

趙禎笑了笑:“你以爲塞爾柱人之前沒有招攬他?黑手招攬他失敗了,但沒有死纏爛打,不丟臉,也不惱人,而塞爾柱人招攬失敗來便什麼辦法都開始用,有些甚至是見不得人的下作手段,你覺得在他心中誰更好一些呢?”

蔡伯俙想也不想的回答:“自然是我大宋了!”

“那你覺得在他心中誰更看重他?”

蔡伯俙微微一愣,隨即醒悟道:“怕是塞爾柱人!”

趙禎在椅子上換了個姿勢又道:“那你覺得他更不敢得罪誰?或者說更怕誰?”

“塞爾柱!”

蔡伯俙的聲音幾乎是從嗓子裡擠出來的,趙禎笑了笑:“是啊!有時候你的善良反而會被人當作愚蠢和可欺,當然這個費薩爾卻對大宋保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誠意,所以咱們不能動他。”

三才的聲音陰陰的響起:“官家,您說此人會不會已經成爲塞爾柱人的棋子?”

趙禎果斷的搖頭道:“不會的,他若是塞爾柱人的棋子,就不會說這些話了,在朕看來,他更多的是想要從兩邊獲利,而採用不同的兩種策略,在大宋這邊他選擇恭謙,但保有底氣,在塞爾柱人那便他選擇更爲恭謙同時保有戒心,若是有一天形勢逼得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的的時候,他必定會對大宋俯首稱臣的,等着吧!”

趙禎的話讓蔡伯俙和三才的心瞬間繃緊,他們從官家的口氣中聽到了戰爭的氣息,但眼下官家前來不是與塞爾柱人會盟的嗎?

這話是萬萬不敢問的,趙禎並沒有說出更爲詳細的,事實上他自己也不知未來的走向會如何,但他知道大宋與塞爾柱之間必有一戰,必有一場大戰!

眼下的世界格局已經相當明顯,神聖羅馬帝國吞併東羅馬之後便要開始雄起,這已經偏離了歷史,而大宋的強大依舊在擴展,塞爾柱這個中亞的強大文明也在不斷的發展。

亞歐大陸已經被這三個強大的文明所佔據,他們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也使得周圍的小國越來越少,但世界上的局勢與中原的局勢卻是相似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裡的分合不是指領土,而是指安定與混亂,安定時間長了,必會買下混亂的種子,混亂的時間長了,人心就祈求安定。

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簽訂盟約,這已經達到了安定的巔峰,而接下來卻會不可避免的一路向下,只是時間問題和向下的幅度激烈與否。

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