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強大之後,難免就要遇到許多問題,而大宋所遇到的就是不斷髮展的速度以及國力的增長。

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大宋的發展和增長是建立在貿易上的。

眼下的大宋人口已經過億,但相比後世卻還是遠遠的不足,這些人不可能全部成爲農民,也不能全部成爲工人,更不可能全部成爲官員。

所以大宋的職業在不斷的增加,農民,工人,匠人,官員,格物官,等等都是組成大宋百姓羣體的要素。

而大宋的發展離不開這些人的同時,也離不開外朝。

趙禎之所以對圖格里克“傾囊相授”看似是在幫助塞爾柱帝國,但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幫助大宋。

大宋在不斷的發展,塞爾柱卻在緩慢的發展,甚至是倒退,而眼下大宋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了塞爾柱和西方所有國家和文明。

一個巨大的問題便會出現,大宋把其他文明甩的太遠了,幾年,十幾年,大宋還能從西方世界賺到足夠多的錢財,可若是相差太大,幾十年後大宋將會面臨與西方世界貿易的入不敷出。

貿易順差很可能因爲技術的外泄,或是西方勞動力的廉價,而使得大宋的貿易出現逆差。

所以趙禎並沒有徹底毀滅西方文明的打算,甚至要幫助西方諸國,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大宋也不能讓西方世界太過穩定,這樣不利於大宋在其中賺取戰爭財………………

就在趙禎思緒萬千的時候,圖格魯克提出了他的疑問,大宋每年都要舉行科舉嗎?那每次科舉所產生的官員是否會出現之前趙禎提到的冗官現象?

對於充滿求知慾的圖格里克,趙禎是不會拒絕向他傳授科舉制度的,當然這些傳授是有限的,並不會什麼都告訴他。

更不會告訴他在大宋科舉最初仍每年舉行,但隨着實行彌封、謄錄,增加殿試等,使每一次考試的組織準備、人員安排等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果每年舉行考試,從中央到地方都會疲於奔命。因此從宋太宗以後,科舉實際上已沒有每年舉行。

但到了趙禎這裡,經過大量的改革政府部門,增加開設全新的衙門,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同時教育所產出的人才數量激增,趙禎便正式規定每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

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同年進行殿試,還要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

這不光是壓縮了大宋選拔人才的週期,同時也給了天下學子以及讀書人巨大的希望和幸福。

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多少的時光?讀書要多少年,科舉又要多少年?

趙禎的改革充分的吸納了多餘的人才,至於所謂的改革涉及了大宋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因爲這些龐大而繁雜的改革,使得大宋需要的人才數量急劇增加,完全有能力消化掉每年出現數量龐大的人才。

至於科舉的內容上,大宋幾乎改變了原有的科舉模樣,原本大宋的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

進士以聲韻爲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

趙禎執政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着手進行改變,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

趙禎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了歐陽修以及後來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

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爲大經,《論語》《孟子》稱爲兼經,定爲應考士子的必讀書。

規定進士考試爲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

趙禎向圖格魯克強調,科舉的改革必定會遭到保守派的反對,這些人已習慣了原本的利益分配製度,已經成爲了其中的一部分,要想改革,那就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圖格魯克有些驚訝,但隨即也明白了趙禎的意思,即便是已經有科舉制度的宋帝國,在改革科舉的時候也是破費周章,何況是完全沒有科舉制度的塞爾柱?

同時趙禎也向圖格魯克闡述了科舉的弊端。

大宋取消了吏部銓試。但是從宋太祖開始殿試舉人,給士子們在省試上增加了一道難關。不少人省試通過了,殿試卻遭黜落。

“本朝自祖宗以來,進士過省赴殿試,尚有被黜者。遠方寒士,殿試下第,貧不能歸,多有赴水死者。”

趙禎的話讓圖格魯克心驚,他不明白爲什麼這些宋帝國的讀書人因爲被罷黜之後居然會去尋死,這難道就是學者思想上的忠貞,也太過可怕了些。

其實原本宋代科舉是爲有錢人家所包攬的。

呂蒙正、范仲淹、歐陽修等寒士在科舉及第者中是極少數,而且他們也並非貧苦農民出身。

科舉所需的經濟開支,的確不是一般農家所能負擔,即便是三蘇父子本是四川眉山縣的殷實人家,蘇洵攜兒子進京趕考,蘇軾兄弟雖金榜題名,然而家當也開銷的差不多了。

次年蘇洵之妻病死眉山,父子三人奔喪回籍,家中已是一派“屋廬倒壞,籬落破漏,如逃亡人家”的慘景。這還不包括十年寒窗不事生產的花費。

小戶人家豈敢問津如此科舉?

大宋科舉名額的擴大幾乎把全社會的讀書人都吸引了進去,科場競爭激烈,士人頭白身衰,出入科場,死而後已。

當然這裡都是曾經,趙禎改革下的科舉制度已經完全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原因很簡單,因爲現在的宋人幾乎都富裕了,平民百姓的生產剩餘完全能夠支撐他們讀書就學。

而每年地方財政支出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財政支出,那就是給予赴京趕考之人以補貼,同時因爲大宋的交通極爲便利,從最遠的海南路瓊州島抵達神都城也僅僅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已。

學子在進京趕考的路上不再是風餐露宿,也無需投宿與寺廟道觀之中,只需要出示地方州府開具的文書,便可使用倌驛或是郵驛。

當然這些趙禎是不會告訴圖格魯克的,可即便如此,大宋的科舉制度對他的吸引也是致命的。

他甚至請求趙禎,派遣官員前往塞爾柱帝國指導,並且幫助塞爾柱舉辦一次科舉………………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