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

趙仁當然不會聽任何解釋,格里高利七世從一開始就錯了,只要東方港受到威脅和傷害,那無論是大宋還是趙仁都會第一時間的把怒火撒到羅馬城的頭上。

如果是羅馬人做的,是羅馬教廷做的,那趙仁出兵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不是…………那便是羅馬沒有保護好大宋的東方港!

外交?不存在,弱國無外交!

羅馬這個教皇國在大宋這個龐然大物的眼中那裡有外交的存在?

只要東方港受到一點損失,那來自大宋的南海艦隊以及來自方丈洲做生意的“商船”隊便會在趙仁的調配下組成聯合艦隊。

他們沒的目標只有一個,進攻羅馬城!

當大量的宋軍士兵從艦隊中走出來,當大量的士兵從東方港向羅馬城趕去,這個城池就基本上淪陷了。

趙仁早就派出使者警告過羅馬教皇國以及亨利四世,無論羅馬帝國自己斗的如何,前往不要危及東方港的安全,因爲東方港不光是泰西州的,更是宋帝國在西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即便是趙仁打過了招呼,還是有人動了東方港這塊蛋糕。

於是早已推演過,並且演練過的聯合艦隊便從臺伯河進入了羅馬城,沒有任何的警告,沒有任何的戰書與國書,甚至沒有任何的消息泄露。

艦隊直接要求羅馬城投降,要求教廷承擔責任,要求教皇出來登上大宋的囚車前往大宋受審,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商量餘地。

羅馬的軍隊剛剛組織起來準備反抗,就“迎接”了艦隊的火炮,大量的實心彈摧毀了羅馬的城牆,塔樓,城堡,接着便是爆炸彈的襲擊。

近千人在第一波進攻後被撕成碎片,清理出了一片登陸區域之後,接着便是宋軍登陸開始了地面作戰。

火炮依舊在不斷的發射,每一發炮彈都是對羅馬人的一次摧殘,摧毀了他們的軍隊,摧毀了他們的防禦,也摧毀了他們心中的最後防線。

宋軍推進的速度很快,火槍不斷的發射,不斷的收割着羅馬軍隊的生命,這是他們第一次遇到“火力全開”的宋軍。

冷兵器與熱兵器直接的碰撞是不堪一擊的,宋軍的火槍已經非常成熟,幾乎做到了三息一發的恐怖程度。

最後還在堅持的軍隊也全部投降,任何拿着兵器的人,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都會被宋軍列爲敵人。

宋軍用當地人漢話並且通告羅馬人,大宋的士兵不會濫殺無辜,更不會進行劫掠,無家可歸的人可以到真神教的教堂中躲避,等待覈查!

整個羅馬城已經被宋軍封鎖,他們的主要目的不是來報復,畢竟東方港的損失很大,但大多是在基礎設施或是經濟上的,並沒有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宋軍的目標只有一個,羅馬教廷,羅馬教廷的所有神職人員。

教皇國之所以叫教皇國,那是因爲教宗領導了這個國家,教皇是這個國家的領袖,所有的一切責任自然應該由教皇來承擔。

而這個時候格里高利七世居然消失了,並且一同消失的還有羅馬教廷中的主教們,顯然他們是通過地道逃走了。

那問題就很明顯了,下令襲擊東方港的人就是他!

所有的矛頭都被指向了格里高利七世,羅馬城被泰西州所控制,趙禎不打算把這裡變成泰西州的土地,但羅馬的地理位置相當好。

他實在有些不忍放棄這個位置,並且邊上就是東方港,幾乎能給羅馬城提供來自大宋或是泰西州源源不斷的支援。

並且羅馬的位置正好位於現在羅馬帝國的中間,自從東羅馬帝國被吞併之後,整個羅馬帝國便開始躁動了。

陷入混亂的不再是施派爾的周邊地區,也不再是幾個小國,而是整個羅馬帝國。

某人爲了混淆視聽,開始不斷的挑撥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關係,當然是要打着幫助亨利四世的旗號來做的。

亨利四世在起初對趙仁非常的相信,甚至把自己最爲忠心的屬下交給趙禎以及黑手,運作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在亨利四世攻伐周邊諸侯和領主的時候,挑撥較遠的諸侯國之間的關係。

只有在混亂中才會產生秩序,新的秩序是什麼?當然是以亨利四世爲主的統一帝國。

只不過讓亨利四世沒想到的是,挑撥戰爭的代價會很大,尤其是在遭到背叛之後,整個羅馬帝國陷入了混亂。

在趙仁覺得他足夠強大的時候,發動了致命一擊,把亨利四世的謀劃公之於衆。

羅馬帝國在這個消息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原來年輕的皇帝在得到了真神教的加冕後,在得到了宋帝國的幫助後,居然打算拋棄羅馬帝國原有的制度,打算消滅所有的諸侯國成爲一個凱撒式的人!

這當然是不能答應的,不光不能答應,還要推翻這種皇帝,因爲他已經觸及到了所有貴族,領主,諸侯的權利!

於是羅馬帝國的內戰全滿爆發,雖然名義上是諸侯領主們聯合起來推翻亨利四世,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人心中的慾望,骯髒,黑暗一旦與政治接觸到了一起,那立馬就會變成最讓人無法直視的醜惡。

每個人都不希望亨利四世成爲獨裁皇帝,但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成爲獨裁之人。

至於人民的未來,至於羅馬帝國的未來,誰會去關心呢?

西方世界拉開了一場混亂的帷幕,每一個諸侯都希望自立爲王,即便是羅馬帝國四周的國家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而混戰的開始便是大宋獲取源源不斷財富的時候。

無論是趙禎還是趙仁都在等待這一天,都在等待西方陷入徹底的混亂,在這個時候,泰西州的軍隊就能出現在西方的土地上維護自己的利益。

戰爭是血肉屠場,同樣也是財富之源,大宋的貨物在西方成爲最暢銷的東西。

戰爭伴隨着掠奪,大量的財富會聚集到極少部分的人手中,於是已經被大宋培養出足夠見識以及奢侈的西方人開始了大肆採購。

而泰西州的軍隊出現在西方,唯一的目的就是俘虜一個人,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

是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一點羅馬帝國失去自己的皇帝,那這場混戰便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