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

無論趙禎這位皇帝做的有多麼好總會有潑涼水的人出現,趙禎已經習慣了這種事情,畢竟士大夫輔佐君王最大的任務就是奉行規勸。

呂夷簡便是這些人的代表,他對趙禎的上疏只有八條規勸: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別的時候上疏都還好,唯獨此時不合適,要知道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歌頌趙禎的文治武功,而這八條規勸顯然是不符合文治的意義。

趙禎不打算理會呂夷簡的行爲,畢竟這是文臣的本職工作,如果斥責倒顯得自己的肚量頗爲小氣了些。

但趙禎卻是覺得呂夷簡此人的肚量也不大,在用人上,呂夷簡對那些反對他的人不夠寬容,這些人物常常被他貶往遠方任職,如孔道輔、范仲淹等。 www¤Tтkǎ n¤c o

歐陽修曾經私下裡評價過呂夷簡這位當朝重臣,說他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這話是有些過了的,但文臣就喜歡用這樣的話危言聳聽,趙禎之所以一直不對呂夷簡出外,也不過於重用他乃是因爲呂夷簡雖然氣量稍小,但對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還是能夠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懲示威,一面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只不過方式方法有待改進。

丁謂對他的評價則是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趙禎打算慢慢的改變他。

趙禎知道朝中百官爲何如此大力的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這不光是表現了皇帝的功勳卓著,讓百姓對大宋更加有信心,也讓鄰國對大宋更加敬畏,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文武百官都會借這個機會加官進爵。

任何人對自己的利益都不會不重視,即便是魯宗道這樣剛正不阿不爲私利的名臣也是如出,官價越高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越大,這是文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

是夜,普天同慶,東京城尤爲熱鬧,百姓們奔走相告,官家要在宣德門上與民同樂,共享盛世太平!

對大宋百姓來說,這次南征是他們真真正正看見的大宋軍力加強,之前的西征党項多少還有些取巧在其中,可此次南征乃是滅國之戰,是大勝,絕對的大勝!

百姓們對國家的感情很淳樸,只要自己生活好了,國家不會被外敵欺負,便是盛世。

大宋的百姓與漢唐不同,他們經歷過五代十國這個大分裂時期,他們知道什麼是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當年太祖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統中原腹地爲何如此的迅速?

答案只有一個,民心所向……

只有和平統一的國家纔是農耕民族發展的基礎,這種事情就連種地的老農都知道。

如今的大宋繁榮昌盛,這是百姓最希望見到的事情,百姓的生活變好了,即便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人都能在城外的工廠中謀一份差事,如果有些手藝,更是能得到大價錢的聘請。

原先對百姓來說讀書認字是很奢侈的事情,但現在卻簡單又便宜,書籍的價格變得很低,即便是再暢銷的話本也不值幾個錢,只不過印書的質量有高有低罷了。

孩子們上學堂的束脩也變得極爲便宜,畢竟朝廷每年都會補給先生們一定費用,這樣又賺錢又有身份的活計誰不想做?萬一有一天自己的學生出人頭地,入朝拜相之類的,身爲先生多少能靠着一點師生之誼得個官身嘞!

文治的同時又有武功,從之前的西征党項揚大宋國威,再到如今的南征大理滅國奪爵,如今的大宋再也不是那個打了勝仗還要付給遼人歲幣的軟弱國家。

如果文治就是百姓們的錢包變鼓起來了,那武功就是眼前這些身穿威武華麗板甲,肩上扛着巨大陌刀的羽林衛。

這是羽林衛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一時間整個御街上鴉雀無聲,所有人呆呆的看着這支由鋼鐵打造的猛獸,板甲在燭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背後是猩紅的披風,頭盔上的白色翎羽隨着晚風微微搖動,巨大的陌刀顯露出它的猙獰……

漸漸的人羣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這是陛下的軍隊,這是大宋的軍隊!

國立如此強盛,大宋百姓本能把這一切歸功於官家的治理之下,當趙禎牽着皇子和公主登上宣德樓的時候,點燃了這場盛會的高潮,御街上的百姓們山呼萬歲,聲震蒼宇……

趙旭和趙昀莫名其妙的望着城牆下興奮的百姓,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人,在他們的小腦瓜裡還不能理解城下百姓的興奮。

而靈兒則是經歷過這一切,興奮的用小手指着城牆下的百姓發出咯咯的笑聲。

趙禎輕輕擡手,城下的百姓便安靜下來,在他們看來官家的一舉一動便是至高無上的旨意。

三才站在城頭上高聲誦讀趙禎的賀詞:“是歲,大理皇帝段素興昏庸無道又好大喜功,並以無道之師兵犯我大宋成都府,我大宋將士同仇敵愾揮師南征,滅此無道之國,收我華夏故土,乃仁義之舉,陛下憐憫大理百姓疾苦,免其賦稅三年!”

百姓們高呼:“陛下仁德!

這纔是性情寬厚的官家,這麼多年來百姓從未經歷過苛政,不光如此趙禎還免去了許多五代時期留下的苛捐雜稅,但朝廷的財賦卻未減少,這都是官家功勞,許多人激動的留下眼淚,就連朝中的官員亦是如此。

但這一幕在遼朝使臣的眼中卻是比大理被滅還讓他們恐懼的事,大宋的改變他們是看的最爲清楚的!

遼皇駕崩,張儉回朝奔喪已經半月有餘,而夏竦和蔡伯俙也在遼朝盤亙許久,沒有回京的主要原因是爲了考察遼人的動向。

因爲遼朝和大宋是兄弟之國,所以遼人有專門的都亭驛,但党項人卻沒有這一待遇,只能以西平王使者的身份參加這次盛世,但他們比遼人更加的恐懼,如今大宋滅了大理,那下一個會不會是党項?

党項與遼朝不同,他們在大宋一直都是屬臣的尷尬地位,即便是西平王李德明活着的時候也是靠圍攻延州城而獲得封爵以及定難軍的稱號,至今党項都沒得到大宋的承認。

即便是遼朝承認大夏國的地位,可大宋依然不認賬……

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