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

五角建築的優越性很容易被體現出來,當朝臣們看到外朝規模宏大的建築羣後被這樣的設計驚呆了,一張平面示意圖就放置在原先下馬石的地方,所有的朝臣在經過的時候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五角形的建築每一個角都代表大宋的一個重要衙門,兩府三司被劃到三個院落,而其他倆個院落則是安排門下省和尚書省的,原本靠近外朝的殿中省被搬到了大慶殿的後面專門負責外朝的雜務。

對於三司放在和兩府一樣的高度,有些人頗有微辭,畢竟三司掌管的是國家財計,而兩府則是掌握天下兵事和政事,豈能相提並論?

大慶殿的朝會上趙禎知道朝臣們的疑惑,隨即開口道:“祖宗參酌古今之宜,建立三司,所領天下事幾至大半,權任之重,非他司可比。推原其意,非以私三司。事權分則財利散,雖欲求富,其道無由。”

這話一下讓許多人閉上了嘴,畢竟三司的丁謂也算得上是朝廷的相公,計相也是相公不是?

大宋的萬事萬物都是圍着皇帝轉的,皇帝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既然皇帝都把三司看得如此之重,那朝臣也就無奈的接受這個事實。

曹瑋出班開始了下一個議題:“起奏陛下,彭七發來奏報,上呈樞密院,我大宋征伐南海諸國,雖有旗幟,卻無以徽號,夷狄不知王師所佔之地,每每冒犯,還請陛下下旨,明確我大宋旗號,方能震懾宵小。”

沒想到彭七居然發現了國旗的這一觀點,真是意外收穫啊!

趙禎點頭道:“曹樞密所言極是,我大宋如今威揚海外,當以旗號爲懾,讓四海八荒之名皆知我大宋天威!着樞密院中書兩府策辦不得有誤!”

兩府官員躬身:“臣等遵旨!”

在古代自秦朝以來直至清末,絕大多數年代是沒有國旗的,只有楚漢相爭時漢軍使用的火鳳旗有類似於國旗的性質。

趙禎看來,國旗是一個國家必有的東西,國徽自然也不能缺少,國旗交給兩府設計製作,而國徽則是要留着自己設計,不僅要好看,還要有特殊意義才行。

國徽,軍徽,軍旗,這些都是極爲重要的東西,別小看他們的微不足道,有的時候卻能煥發出驚人的凝聚力。

身爲宰相的龐籍出班,把話題拉回了南海的事情上:“啓奏陛下,南海之地的麻逸已被我大宋拿下,我朝的移民也開始遷往,是否派遣官員前往爲百姓入籍,管理地方政事?”

趙禎驚訝的問到:“廣南東路已經開始移民了?”

龐籍笑着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廣南東路,福建路之百姓早已聞訊王師南定,多有遠渡之人回鄉奔走相告,麻逸土地肥沃,不用澆灌便自然長出稻米,一年三熟乃至四熟都是常有之事,百姓自然樂意,況我大宋海船四通八達,往來與此幾與內陸無異,農人何不趨之若鶩?”

趙禎笑了笑:“民間俚語有云:樹挪死,人挪活,百姓會用自己的雙腳去選擇,如此甚好!”說完又感慨的對朝臣說道:“諸卿可見,如若我大宋昌盛,各地百姓自然降服,安分守己過活,癡愚之人才會謀反叛逆!”

趙禎說的是大實話,誰都知道百姓有好日子過就絕不會冒着殺頭危險去謀反,朝臣們齊聲道:“陛下聖明!”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今天大朝會上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國家政事通達,百姓生活安定,還有什麼比這些更美好的事情?

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孔道輔上奏了:“啓稟官家,西京之地固守中原,不可小覷,望陛下審時度勢,遷都爲上!”

所有的朝臣幾乎都是驚訝的望着這個聖人子孫,這老小子莫不是瘋了?!居然還敢提遷都之事?

陛下早就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此氣壯山河之勢,豈有收回之理?難道你想讓陛下自己打自己的臉不成?!

對於這位聖人子孫,趙禎還是足夠有耐性的,畢竟他代表着孔家,而國朝對孔家的尊重也是相當高的,自然不能開口訓斥。

不用趙禎自己說話,范仲淹便出班道:“現國家太平,豈可有遷都之議,但西洛帝王之宅,負關、河之固,邊方不寧,則可退守,應經營之,太平時居東京,急難則居西洛險固之宅,以守中原。”

這算得上是中規中矩的回答,以大宋如今的國力,基本上遇不到所謂的急難之時,誰不知道範仲淹這是在否定遷都,唯獨呂夷簡不滿的開口道:“範待制此言差矣!經營西京過於迂闊,只是務名無實罷了。”

范仲淹才學出衆,一路上都得到趙禎的其中和任用,自然有些不滿,轉頭道與他辯論起來,這在大朝會上是常有的事情,要說口才范仲淹確實甩了呂夷簡三條大街不止,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出口成章,四篇策論不用紙筆便脫口而出,其中多有批評之語,一時間滿朝文武爲之驚歎。

呂夷簡大怒,痛訴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這下樂子就打了,范仲淹乃是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雖有參政之權並無議政之實,被呂夷簡的話懟的張不開嘴。

趙禎算是看了一出好戲,兩人的辯才可謂是不分高下,范仲淹實事求是,而呂夷簡釜底抽薪,但趙禎知道兩人再怎麼爭吵也不過是明爭,而並無暗鬥,所論也屬國事而非私仇,言語間透出一些君子之風。

“兩位卿家都扯遠了,孔道輔所上乃是遷都,你二人之辯乃是經營與否,可謂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何況在朝堂之上爭辯的面紅耳赤有失體統,兩人各自罰俸半年以儆效尤,朕念爾等恭忠國事,賞玉帶兩匹,望爾等不忘初心!”

皇帝都來勸架了,那自然要買面子的,范仲淹和呂夷簡大禮拜下:“臣等知錯!”

通過兩人的爭吵趙禎就能看出絕大部分的官員是不像遷都的,不光不想,甚至不願下功夫經營西京,瞟了一眼剛剛出班的孔道輔,趙禎微微一嘆,這老學究的固執還真是厲害。

“散朝之後龍圖閣待制孔道輔留下對奏!”

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