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

君臣二人之間陷入了小小的尷尬氣氛中,趙禎撇了夏竦一眼道:“朕見遷都之事太過沉重,故以戲言樂之,夏參政莫要見怪。”

夏竦連連搖頭露出尷尬的笑容道:“老臣不敢,多謝官家體諒……”

雖然嘴上連說不敢,但趙禎瞧他的表情可不是這樣,乾咳一聲追問道:“既然如此,那夏參政說說你對遷都的看法吧!”

果然還是沒有躲過官家的圍追堵截,遷都一事自己怕是跑不了了,既然躲不過去那就實話實說,夏竦認命的點了點頭道:“啓奏官家,老臣對遷都一事確有自己的想法。”

這就對了嘛!夏竦作爲參知政事的副相怎麼可能對遷都沒有自己的想法,趙禎揮了揮手,內侍便在地上鋪好了墊子,相對於南方北方的春天要更長一點,陽光明媚的天氣稍稍有點略帶微寒的清風,風中甚至還伴隨着春天的味道。

趙禎對喜歡古人的隨意,即便是席地而坐也能透露出逍遙的感覺,身爲一國之君的他也是如此,夏竦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合適,而是在趙禎的下首正襟危坐。

這便是大宋的君臣之間的關係,雖有尊卑之別,但卻無奴才獻媚之相,帝王胸襟廣大,臣子不卑不亢。

趙禎端起從東京城運來的紅茶嚐了一口,舒服的長嘆一聲:“還是大宋的鎮山紅要好些。夏參政無需顧及,這裡只有你和朕君臣二人,大可暢所欲言,畢竟此事關乎國本,即便是不如立儲也差不多。”

夏竦點頭開口道:“官家所言甚是,遷都乃是關乎國本,不可不慎,老臣觀陛下遷都析津府之計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縱觀遷都之事當以利弊而觀之,利大於弊則遷都不可謂不行,弊大於利則官家應當審慎爲之。”

趙禎表面上微微點頭,可心中早已是破口大罵,夏竦這貨說了半天和沒說一樣,什麼利弊之論,這還不是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去看,自己的利弊怎麼能和朝臣們眼中的利弊相同?這怕是“打太極”的最高境界了吧?

“朕是讓你說說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泛泛之談,夏參政身爲副相不會一點主見都沒有吧?!”

趙禎的話一下子戳中了夏竦的要害,張口結舌的望着皇帝目瞪口呆,這樣的威脅也說的太明顯了一點,換句話說簡直是在指責自己的才能,但夏竦明知這是皇帝的陽謀卻不得不往坑裡跳,否則豈不是坐實了官家的話?

輕咳一聲,夏竦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雖然是官家逼迫,可他自己也是對遷都之事早已有了看法,現在與其說是被迫開口不如說是順水推舟:“遷都與否不是臣能沾染的事情,但臣卻能看出其中的利弊,析津府升爲西京對燕雲之地確有好處。一旦燕雲全境被我大宋收入囊中,勢必要恢復民生,析津府升爲西京則事半功倍。”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這老倌還是挺拎得清的嘛!析津府之繁榮雖比不上東京城但卻別有一番景象,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膏腴蔬瓜果實稻糧之類,靡不畢出,而桑柘麻麥,羊豕雞兔,不問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藝。

此時的析津府儼然是小東京,只要把這裡升爲北京,便可讓它的發展提高到全新的高度,主要是爲了遷都打下基礎。

沒想到夏竦這麼上路子,趙禎笑眯眯的點頭道:“夏參政所言極是,大宋之重在於燕雲,燕雲之重在於析津府,南人多歸復,民生安定無有作亂,且以北擊南輕而易舉,北人臨近草原雖有農耕但多爲遊牧,當以都城鎮守爲上!”

夏竦直愣愣的望着趙禎,雖然官家遷都心切,但不能這麼直接的說出來吧!原本說好是先把析津府升爲北京陪都,現在卻直接把自己的本意說出來實在是太過着急了些……

“官家,遷都之事還需緩緩圖之,畢竟東京城久爲帝都,一旦北遷牽連甚廣,稍有不慎可能會引起百姓動盪……”

這是當然的事情,趙禎笑道:“這一點朕自然想到了。”隨意的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趙禎從寬大的廣袖中掏出一個小冊子扔給夏竦道:“看看,這是朕有關遷都的想啊,既然是也知曉了朕的意思,看看也無妨。”

夏竦不疑有他的打開官家的小冊子,但看了一點之後便飛快的合上,原本以爲遷都之事官家並不着急,但看到了小冊子中的內容後完全顛覆了夏竦的看法,這本小小的冊子不單單有官家對遷都的計劃,更有遷都的重要性和許多佐證。

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夏竦嘆道:“老臣這下是別無選擇了……”

趙禎搖頭道:“非也,你也可以裝作全然不知哦!”

夏竦連道不敢,他已經看過了這本小冊子,這意味着再也沒有袖手旁觀的餘地,皇帝的隨筆豈能輕易示人?即便是夏竦不願現在也沒有退路了,只能認命的站在官家一邊,支持遷都之事。

既然和官家站在了一起,夏竦便認真的查看小冊子中的內容,細看之下夏竦才驚訝的發現,原來官家早在親政之初便已經做好了遷都析津府的準備,甚至可以說北伐和遷都是聯繫在一起的。

夏竦越看越震驚,當年的官家年僅十來歲便有了如此長遠的打算,再看眼前瀟灑隨意的官家,夏竦完全不能把當初的少年天子和他聯繫在一起。

遷都之事雖然困難,但只要官家願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現在的官家身上有着千古一帝的光環,文治達到了頂峰的同時,武功也是歷代帝王所不能及的,一旦滅了遼朝,整個大宋的疆域便會擴展到令人驚駭的程度。

這樣一來,遷都之事彷彿也不是多大的事情,畢竟都城的作用是方便朝廷對疆域的統治,當初太祖定都汴梁城也是如此,小冊子中詳細描述了遷都的重要性,尤其是對草原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夏竦這種學富五車的文人當然知道歷朝歷代的弊端。

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