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

林瑀並不知道三才的用意,此時的他還暗自欣喜,官家的罪己詔自省之重雖超過了以往,但卻說明皇帝在朝臣面前妥協了,否則也不會下如此苛責的罪己詔出來。

至於相公用印便不必了,因爲又代表正統且至高無上的傳國玉璽,本身這罪己詔便可昭告天下,走中書省也不過是個行事而已,身爲制誥的林瑀自然省去麻煩,直接把皇帝的罪己詔以改爲駢文的四六字句便可。

駢文全篇以雙句爲主,注重對偶聲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故稱四六文,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寫好的,駢文遣詞華麗,多用典故,講求句式對仗工整。即便是罪己詔,也要以駢文而就。

直到林瑀把罪己詔整理好,三才滿意的離開,這意味着官家的罪己詔可以向天下公佈,並且不用走龐籍那裡用印,得了一份抄卷,三才便向御書房而去,腳步也由原先的沉重變得輕快許多……

京師大震,繼而代州等地也接連發生地動,時間漸漸的抹平創傷,受災之地得到了非常好的救援也便向的撫平了百姓心中的悲痛,畢竟和原先相比,現在的大宋已經好上太多,人命變得珍貴,不似那草芥一般不值錢,誰都知道天災來了也是沒辦法,他們不認爲是官家的錯處才早就了這一切。

但年關將至,臘月裡的一份皇帝詔書卻在大宋引起巨大的波瀾,趙禎的罪己詔由中書省而出向天下公佈,四海八荒的子民都能在城市,鄉鎮,村莊中看到,一時間天下輿論譁然……驚呼逆臣奸佞當道,國朝不寧,君王堪憂!

“朕以幼衝,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征戰,更相啖食。國行刀兵之久,永懷悼嘆,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

千丈方圓,萊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見。嗚呼!漫山設棙,遍地盡罘。此天災也?人禍也!河海黟然,濁水仍傾,此天災也?人禍也!大地反覆,樓宇傾倒,此天災也?人禍也!

…………天下萬民之過皆在朕一人,今朕痛自刻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諛乘間歟?舉措未公而賢否雜進歟?賞罰失當而真僞無別歟?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歟?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歟?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謫見上帝,象甚著明。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把所有的天災都歸結爲人禍,再把人禍歸結到自己身上,並且自責之言尤甚,聽者無不垂淚,聞者無不動容,如此敢於擔當的陛下,哪有什麼錯處?

洋洋灑灑千餘字的罪己詔把地動的錯誤全部歸咎與自己,這樣的罪己詔簡直就是點燃萬民憤怒的火藥桶,難怪民間的輿論一下把朝臣架在火上烤,這不是國有逆臣是什麼?這不是國有奸佞是什麼?!

龐籍等一衆相公在大慶殿聽到三才帶着哽咽宣讀出的罪己詔,一時間如被雷劈,愣愣的定在原地,震駭之情無以言表,這罪己詔之內容太過苛責!同時也在打自己的臉啊!皇帝都如此自責,身爲朝臣的他們還不得以死謝罪啊!

但此時爲時已晚,詔書早已傳遍天下,即便是身爲正相的龐籍也是迴天無力,所有人都把眼睛盯在制誥林瑀的身上,此時的他即便是神經再大條也發現了不妥,瞧見朝臣們一副吃人的表情,嘎……的一身,顫顫巍巍的軟倒下去。

高高在上的御座空空如也,趙禎的傳旨是:今日罷朝,與禁中自省。

但此時誰都知道,這是皇帝在與朝臣們賭氣,只能躬身與殿中請罪,並讓三才去請皇帝前來,但三才並不理會:“諸位相公朝臣們,官家已經罷朝自省,何必咄咄逼人?難道還覺得官家的臉面丟的不夠嗎?!”

龐籍等人對視一眼微微搖頭,大禮拜下:“臣等有罪!望陛下保重龍體!”

三才微微哼了一聲道:“陛下有旨,朕雖罷朝自省,但諸公不可懈怠,奏疏不可停滯,往來公文依舊,奏疏報與文德殿!”

“臣等遵陛下旨意!”

三才撩了一下手中的拂塵,邁步離開,在他看來,這罪己詔更像是朝臣們演的一出鬧劇。既然皇帝罷朝,那朝臣們自然要退走,回到各自的衙門,只不過走的時候特意饒了一圈,從林瑀的身上踩過去……

此時東京城的百姓已經如憤怒的公雞前往開封府爲官家鳴冤,太學的學生在看到罪己詔後已經罷課,商賈慟哭而出,所有人齊齊的涌向宣德門外。

這是相公們散朝的必經之路,皇城上的禁軍非常想打開大門,讓這些上疏官家下罪己詔的朝臣吃點苦頭,可軍職在身,卻不敢爲,要是門開了,這些憤怒中帶着悲痛的民衆一定會把朝臣們的官儀砸得稀爛……

朝臣們居然被百姓堵得不敢出宮,這在大宋開國以來還是聞所未聞的奇事,消息傳到中樞,龐籍夏竦等人大驚,身爲三司使的丁謂則是悠然而坐,喝了一口剛剛沏好的紅茶,微微笑道:“兩位相公可要多多費心了,老夫年老體弱,可不敢攙和到裡面,省的把這條老命丟了去!可尋那些年輕力壯的上品官前往,當然兩位相公可要一同前往,免得約束不住嘞!”

夏竦苦笑道:“如何能約束得住?是約束朝臣還是約束百姓?那林瑀見了官家的詔書,不上奏中書省,制誥之後不尋相公用印,我等今日才知罪己詔之內容,如今天下皆知,四民不服,怕是不得善了啊!丁相公何以安坐?”

丁謂望了龐籍一眼:“老夫安坐乃是因爲龐相公已有定計,何必慌張?叫你約束當然是約束朝臣,如今咱們大宋可是出了不少的諍臣,這些人的眼中可是揉不得沙子的。把他們約束好纔是正經。”

夏竦望向龐籍道:“龐相公既有定計爲何不說出來,此事再拖延下去怕是激起民憤啊!”

龐籍此時反倒坐下,微微一笑道:“老夫是有定計,可平息民憤之人不在,又有何辦法?”

“何人?某這就去請便是,就不信……“夏竦驀然醒悟,指了指宮闕說道:“莫非相公說的是官家?!”想想也是,現在能平息民憤的除了官家還有何人?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