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

大宋看似對西夏已經放緩了進攻,但這只不過是在西夏的南面而已,青塘聯軍與大宋的西路軍從未放鬆過對西夏的進攻,西夏的西面已經完全淪陷。

從玉門關開始沙洲,瓜洲,肅州相繼被大宋收入囊中。而顯然青塘聯軍對這些土地並不是很在意,他們有自己需要的東西……被擄走的百姓和財物。

在與大宋聯手之前,青塘聯軍便把要求說的很清楚,他們不要西夏的土地,只要那些被西夏人擄走的百姓和錢財,這是爲了自己的國家發展所需要的,趙禎悻悻然的同意。

大宋的人口完全足夠,不需要去掠奪外邦子民收歸王化,而至於那些財富,本就是西域人的,大宋沒必要吃相難看的收入囊中。

大宋如此爽快的答應青塘聯軍的條件,這讓他們非常欣喜與敬佩,大宋皇帝果然是個仁義之君……其實趙禎看不上這些東西,他在意的是爲何大軍還沒拿下最重要的山丹軍馬場!

西路軍已經推進到了涼州的西涼府,而青塘聯軍也是拿下了肅州,兩軍對宣化府甘肅軍司已經形成合圍之勢,孤立無援的宣化府已經成爲囊中之物,爲何還要拖延?從趙禎得到的請報上來看,大軍居然是因爲軍需不足所造成的。

也是如此,大宋出兵再次西征,一切都進行的太順利了,西夏的幾個戍邊軍司被大宋一擊即潰,很少有一戰之力或是血戰到底的,西壽保泰軍司,靜塞軍司,嘉寧軍司盡數被南路軍擊潰,根本就沒有馳援甘肅軍司的能力。

而同樣的,大宋的南路軍也負擔了重要的駐守任務,鞏固大宋的所獲得的勝利果實,於是也不能援助西路軍,於是便出現這個尷尬的局面,但久困之下的甘肅軍司已經沒有突圍的能力了,這是西夏僅存與外的戰力。

但此時的西夏已經開始了最重要的權利交接,不滿一歲的李諒祚坐在母親沒藏氏的懷中登基稱帝,沒藏氏自然也成爲西夏最高貴的太后,而沒藏訛龐也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西夏的大權盡數落入這對兄妹的手中。

此時的沒藏訛龐正忙着如何處置寧令哥以及那位懷着李元昊血脈的沒移氏,顯然把這對“姦夫**”拴在一起是最好的,而且這兩人的事情整個興慶府都知曉,於是沒藏訛龐污衊沒移氏肚子中的骨肉其實是她和寧令哥的,並且找到了所謂的“證人”證明兩人私會苟且,做出一系列的鐵證出來讓整個興慶府的人都相信他們之間有事情。

在這個時候,所謂的證據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流言蜚語幫沒藏訛龐省下了大麻煩,沒移氏在宮中不堪受辱,自盡而亡,寧令哥大怒,逃出監獄欲殺沒藏訛龐,但結果自然是被沒藏訛龐誅殺,巧合的是放走寧令哥的獄卒剛剛慘死獄中……

如此一來所有的障礙都被掃除,李元昊臨死前的最後一指成爲事實所在,於是權利過度的很平穩,沒藏訛龐本就大權在握,是李元昊拉攏的對象,手中掌握着西夏最精銳的力量,誰人可以抗衡?

李諒祚登基那天,沒藏訛龐便以皇帝的名義昭告天下,宣佈新皇登基的同時,也向世人昭告,爲了體恤萬民之疾苦,爲了宋夏兩國的和睦,西夏將會與大宋議和。

但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顯然此時的西夏已經是窮途末路,在大宋面前它已經撐不了多久,這根本就不是什麼議和,而是求和,服軟了!

消息一出,西夏便派出使節向狄青所在的西平府出使,請求他暫罷刀柄,並欲圖前往北京城面見趙禎,這個時候就該夏竦出手了,他是監軍,也是文臣,更是大宋的參知政事,自然有權與來使交談。

夏竦的目的很簡單,想盡一切辦法拖住使者,不讓他成功上路,夏竦要先一步傳書北京城,向趙禎彙報這一情況,往日裡戰爭都是西夏人拉開的序幕,但今日不同往昔,打不打下去是大宋說的算了。

飛鴿傳書的速度要比金牌急腳遞快上許多,如今大宋的形勢一片大好,大軍駐紮在西平府,已經開始屯田種地,並且有大量的百姓來到那些被大宋拿下的州府開荒種地,只要熬過今年,待明年開始的時候,大軍的補給便完全不用擔心,並且朝廷的軍費也已經按時送到,爲何不再打下去?

眼前的一切對大宋一片大好啊!若是戰爭還要繼續,議和也就成了鏡花水月,根本就沒有必要和可能,在放這使者前往北京城又有何意義?

夏竦是不希望戰爭就這樣停止的,而軍中的將士們也是如此,畢竟他們出來征戰如此之久,若是能滅國西夏,待大軍還朝的時候,封妻廕子也不是不可能,豈能中道折返……

西夏的使臣在大宋軍中顯然也感受到這一氣氛,他雖然知道這是夏竦故意在拖延時間,但卻毫無辦法,現在的情形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着急也沒有用。

“夏監軍,此時來我大宋得勢,以萬乘攜雷霆而至,大軍戰意高漲,萬萬不可止步不前啊!”

夏竦瞧見狄青皺眉的樣子笑道:“漢臣莫要擔心,老夫已經飛鴿傳書至京師,陛下自有聖斷,況如今陛下銳氣尚在,自不會命我等班師回朝。我等只需在此安心王事便可!”

夏竦的話讓狄青稍稍鬆了一口氣,顯然夏竦也不願意班師回朝,那他定然在奏疏中說明了,相比自己夏竦對朝局的掌握和對陛下的諫言要高明許多。

果不其然,夏竦看了看使臣的所在開口道:“漢臣,這是咱們大宋滅夏的最好時機,稍縱即逝,平日裡你可要抓緊練兵,不可懈怠,說不準什麼時候咱們就要揮師北進攻取興慶府,到時間可不能有萬一啊!”

狄青笑道:“夏監軍放心,我大軍戰意高漲,軍備齊具,有砲石之利,又有將士萬衆一心,破城攻寨勢在必得……”

“報!!”

斥候的突然彙報聲把狄青的話打斷,夏竦擡眼望去卻見一身着白甲披着白色披風的斥候走進白虎節堂,一看便是踏白軍中的精銳,這身打扮據說趴在雪地裡,即使敵人從邊上走過也很難看出端疑。

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