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

耶律賈心中冷笑,不賺錢?怎麼可能不賺錢!現在是災荒時期,遼朝需要大量的糧食,這是救命糧,即便價格再高也要買的,遼朝的一些宗室商賈甚至開出了每石八百文的價格,這是前所未有的高價了!

“陛下,我大遼商賈的價格已經開到了每石八百文,高出大宋三百文左右,商賈如何能不掙錢?!非不能也,實不願也!”

趙禎搖頭道:“八百文還是不夠,在大宋買五百文是因爲有朝廷補貼,有平倉場拉低糧價,有義商賠本賺吆喝,但我大宋商賈憑什麼給你遼朝補貼,憑什麼給你們賠本賺吆喝?!”

耶律賈一時語塞,雖然說的都是事實,但自己怎麼感覺面對的不是大宋皇帝,而是最爲精明的商賈一般?

他趙禎總是能把人吃的死死的,有時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有時是衝鋒陷陣的武烈皇帝,有時又變成懷柔天下的仁君,現在……現在又變成一個精明的商賈……

“依陛下的意思,如何才能在榷場販賣糧食?陛下仁德總不會瞧見我大遼數百萬人走投無路,在極寒之中化爲餓殍吧?”

耶律賈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不斷反覆的圍繞“仁”這一話題,只要和他說事實,他就和大宋皇帝講仁愛,只要和他說難處,他便再次祭出“仁愛”爲大殺器……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大仁大愛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孔子把“仁”作爲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在這個被儒家思想薰陶千年的封建時代,仁便成爲對人最高的禮遇和榮耀。

趙禎稍稍有些無奈,又有些激動,眼前正是瞌睡送枕頭,大宋運輸糧食不宜,雖然效率驚人,但其中花費卻也驚人,南方的糧食運輸到北方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即便有海運,漕運,陸運的結合,也使得所費頗巨。

錢糧用度不說,單單是運糧之人所吃的糧食,便不是一筆小開銷,而這些都是要算在成本之中的,朝廷花費自然就高,朝廷的花費不單單是補貼糧價,還有車馬,草料,住宿,等等費用。

南方的糧商肯定是賺足了錢,拿了朝廷的補助,還能把糧食賣出五百文的高價已經是賺得盆滿鉢滿,所以他們纔會不辭辛苦的從南方運送糧食到整個大宋。

但這樣算下來,朝廷卻是虧錢的,並且虧得還不少,再加上用兵西夏和犒賞三軍的費用,難怪包拯沒日沒夜的上疏,告知趙禎國庫現在是舉步維艱了。

趙禎望向包拯,再看了看耶律賈,眼前不正是一個收回成本的好機會嗎?接盤的人來了,背鍋的人來了,大宋還有什麼好擔心的?當狠狠賺上一筆纔是!豈能因爲養虎爲患而錯失良機?何況大宋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獵人,並不擔心猛虎。

趙禎還有着自己的考量,如今的遼朝已經是忍耐到了極限的邊緣,沒有糧草的契丹人很快就會變成一羣餓狼,而想要生存下去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撲向“獵物”撕咬!

大宋有痛擊餓狼的能力,但若是所有的遼人都瘋狂起來,這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兩國之間的仇恨也將會上升到新的高度,這在眼下是趙禎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同樣的遼人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面出現。

所以纔會放低身段的前來要求大宋在榷場中增設糧食。

耶律賈早已經知道大遼會被“痛宰”,但國內真的很需要這些糧食,太后下了嚴旨,務必從大宋弄回糧食,只要熬過今年,河套之地的糧食便能跟上!

而且太后說的很清楚,大宋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安穩,因爲他趙禎剛剛奪取了西夏,又是內遷党項,又是西遷百姓,豈能不需要時間?即便是大宋再強大不可能在滅了西夏之後便與大遼開戰……

趙禎望着耶律賈,而耶律賈也望着他,兩人的眼神中“閃爍”着博弈的“光彩”,趙禎相信,遼朝的那位太后已經是摸清了大宋的底線,兩國之間的博弈就如趙禎與蕭撻裡之間的博弈一樣。

朝堂上陷入了詭異的安靜,朝中的文武百官盯着趙禎看了看,有看向耶律賈,突然的安靜讓人忍不住想要出聲打破,但沒人會這麼做。

與普通的朝臣不同,兩府相公卻在思索其中的深意,作爲趙禎曾經的伴讀,晏殊這位年紀輕輕便當上參知政事的副相自然心中有數,這怕是官家安穩遼朝的一種手段。

“既然如此,那朕便在榷場之中增設糧食一目,但不得商賈走卒私自販賣,皆由大宋庫存之糧,三司提點司爲上!”

趙禎的話打破了乾宇殿中的平靜,但也讓朝廷炸開了鍋,他們沒想到這個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官家居然會以朝廷的存糧前去救濟遼朝,要知道即便是燕雲之地的賑災糧都是從南方運來的,而不是從國庫中調取存糧以應災需。

這些存糧乃是官家爲了防備遼人而準備的,一顆一毫不能動用,大軍出征便是依靠這些糧草,但現在,官家卻要調用這些存糧賣給遼人?這……

即便是耶律賈也想不到,爲何大宋皇帝會用國庫中的存糧發賣大遼,對於大宋國庫存糧他是知道的,也從未有一絲想法,因爲想了也沒用,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大宋的軍糧,豈能相予發賣?

面對滿朝的譁然,唯有三司使包拯出班道:“陛下大仁大善!如此便可解遼朝之圍!”

沒想到包拯這老倌居然是最先明白自己意思的人,趙禎點頭道:“如此商談之事,便交由包相公了,爾與遼使商議便可。”

“臣遵旨!”

包拯轉頭望向耶律賈,以同級之間的拱手禮道:“耶律使者,散朝之後請入三司衙門。”

耶律賈趕緊回禮道:“敢不從命!”

包拯笑着點了點頭,望向耶律賈的眼神也十分友善,朝中文武都覺得包拯爲人太過善良,但只有耶律賈感覺頗爲怪異,他原本就是商人出生,怎麼看怎麼覺得包拯的眼神好似奸商看到冤大頭的樣子……

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