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

大宋與遼朝的糧食交易開始了,而在這“熱鬧”的糧食交易之下,卻是蔡伯俙與穆修的正式見面,兩人在離開密道之後便誰也不認識誰,即便是在交接糧食的時候,都是在“爭鋒相對”。

兩人雖然如此,但在外人看來卻沒有什麼不妥,遼朝與大宋的官員互相嘲諷,明裡暗裡的下刀子有何奇怪嗎?

只不過兩人的對話之中有些奇怪的詞語出現罷了,誰也沒有當回事的時候,蔡伯俙與穆修卻是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是黑手常用的暗語……

遼朝最先向大宋購買了十萬石的糧食,十萬石糧食在大宋不過五萬貫,可賣到遼朝卻要足足十萬貫,雖然不及之前走私賺得多,可這樣的高價對於商賈來說也是個天文數字。

大宋國內有一整套的賑災體制,這是從唐代便沿襲下來的,再經過大宋朝歷代君王的改良,即便是到了趙禎手中也改變過許多此,對於現在的大宋商人來說,糧價基本上很難擡得很高。

首先是常平倉的作用,各地常平倉被朝廷納入了考察勘磨的範圍,一旦抽查之中發現常平倉有誤,三年一次的勘磨便徹底完蛋了,誰敢用自己的政治前途爲賭注?更何況發現常平倉有誤的同時,朝廷公示於天下,這下丟掉的不光是提拔的機會,更是自己做官的名聲!

其次,大宋的運輸早已得到飛速的發展,原本從嶺南到東京城需要半月由於,現在的時間卻減少一半不止,若是快馬加鞭,沿着公路疾馳,只需五六天便可抵達。

東京城早已成爲大宋的糧食中轉站,當趙禎拿下燕雲之後便猛然發現東京城的位置處在大宋的北方中部,這個位置可謂是天下交通樞紐,又有漕運火車之便利,作爲一個運輸中轉站再合適不過。

什麼東西需要大量的運輸?當然是糧食了!因爲有了火車之便,東京城一下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糧倉。

四京之中,東京城是僅次於北京城的陪都,又與其他陪都之間有火車相連,豈不是天然的中轉站?

於是趙禎在東京城設立漕運監管,專設一轉運使劉翰負責實職差遣,別的轉運使都是負責一路之事,而劉翰這個轉運使只負責轉運一事,沒有其他的差遣。

劉翰高高興興的上任了,他本以爲自己的待遇與轉運使一樣高,調運糧草又是權利極大的肥差,誰曾想上任不到三天他便後悔了,到了東京城之後他才知曉,原來東京城每日運輸的糧食何止鉅萬!

劉翰每日忙的腳不沾地,賬目查的不敢有一點懈怠,一旦出了簍子,北京城便有訓斥傳下,讓他心驚膽戰,別的轉運使都是風光無限,即便是蔡伯俙的北京路轉運使都比他強!

只不過他錯了,東京城中的轉運使只不過是忙點,累點,謹慎點,而蔡伯俙這個轉運使卻是真的在刀尖上行走。

他要親自送走張茂,十萬石的糧食都將由大宋負責運輸,但除了馬伕官曹之外,一個護送的兵丁都沒有,遼人決不允許大宋的一兵一卒進入大遼的地界。

於是張茂便帶着寥寥百餘人的隊伍趕着馬車踏上了前往遼朝的“重任”。

臨走之前蔡伯俙反覆交代,只要安分守己便絕不會有生命之危,同時也交代了隨行的所有人,勿要聲張惹事,只做本分之事,若是遼人刁難,便以一國使臣之身份應對。

蔡伯俙的話讓張茂大吃一驚,這些人不過是馬伕而已,即便是軍中司馬也不可以使臣自居吧?

但蔡伯俙卻無視他的驚訝,顯然這其中還另有隱情。

蔡伯希不說,張茂也沒問,但在臨走之前蔡伯希拉住張茂道:“此次你去遼朝,遼人自然把心思放在你的身上,萬萬小心慎行!”

張茂望一眼蔡伯希,敏銳的直覺早已發現了其中的蹊蹺:“無論我做什麼,都是爲了大宋,若是我回不來……”

“官家自然照拂……你的家人,子嗣都將由朝廷照拂,若是有事,本官也不會坐視不理!”

張茂望着蔡伯希的眼睛,微微點頭頭道:“如此我便可放心上路了,蔡駙馬,保重!”

蔡伯希微微點頭:“保重!”

張茂拱了拱手便瀟灑的轉身而去,隨着他的離開,大宋的運糧馬車也跟着緩緩前進,長長的車隊以及護送的禁軍形成一條長龍緩緩地離開景州城。

大宋和遼朝早已越好,爲了防止逮人對糧草動手,雙方派兵護送,大宋禁軍負責把運糧隊伍護送到宋遼邊境,而遼人則是在邊境等待,接替護送,這是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責任……

若是糧草在大宋境內被劫持或焚燬那便由大宋全權負責,反之到了遼朝發生意外便是遼朝的責任。

這些糧食都是遼朝的救命糧,遼人自然不敢有一絲怠慢,穆修身爲錢糧使自然是做最後的交接,遼人是買糧食,貨款兩清是榷場交易前提。

十萬貫銅錢是從大遼的國庫中拖出來的,說多,也就是九牛一毛,說少,架不住往後還要源源不斷的購買,十萬石的糧食相對整個大遼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這都不夠整個大遼百姓一天的消耗。

災禍之所以是災禍並非是因爲它發生的時候死了多少人,而是在這場災禍之後會死多少人。

人口一直是關乎王朝國本的事情,稅收,勞役,產出……等等維持一個帝國所有需要的東西都要依靠百姓來提供。

沒有一個王朝會忽視自己的人口,大宋不行,遼朝更不行,在穆修看來,即便是要用這些糧食招募丁壯,遼朝也不能把百姓徹底拋棄。

畢竟遼朝也算是正朔王朝,也自稱正統延續,豈能讓百姓自生自滅?救災肯定是有的,只不過需要漫長的過程……

這些糧食運往遼朝之後定然是最先救濟上京城中的宗室貴族,然後纔是發放軍中,這是遼人的一貫所爲,越是在緊要關頭越要把軍隊掌握好,只要有了兵權,什麼民變鎮壓不住?

只要有了兵權,什麼地方大遼去不得!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