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的書法,曾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衆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
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
可以說,趙佶的“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正如《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逸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於歷史上書家之林。
趙佶的山水畫創作源泉不僅來自秘閣萬軸,也來自真景實貌的寫生之作。所以,趙佶的山水畫,既有於古無所不窺的傳統功力,又能從真山實水中自出新意,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
此外,趙佶在作畫上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令花鳥畫步入其全盤時期。
對於歷史上的這個皇帝,趙宸在以前上大學時就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當時他還感嘆:“你爲什麼要生在帝王家,和後唐之主一樣,如果你們不是身爲皇帝,辯不定就能在史冊上留下千古的美名了。”
現在,真正面對他時,趙宸看到他眼角的鄒紋密密麻麻,頭上的青絲中隱着白髮,也不
禁暗道他也不容易呀。
因此他學習起來非常認真,也學得很快,深得聖上的喜愛,竭盡全力把自己的一身本事都教給了趙宸。
而在音樂上,趙宸則拜了當時的音樂大師白石道人姜夔爲師,向他系統地學習了古董代的音律知識。
姜夔是宋代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多才多藝,工於詩詞,長於書法,吹簫彈琴,精通律呂。當時寄居在老丞相寇準的府上,在趙宸的要求下被岳陽王特意請來的。
姜夔能嫺熟地運用七聲音階和半音,使曲調顯得清越秀麗,這與他獨具一格的清剛婉麗、典雅蘊藉的詞風結合得天衣無縫。楊萬里稱其有“裁雲縫霧之構思,敲金戛雲之奇聲”。
趙宸在以前也唱得一些流行歌曲,彈得一手吉他,拉得一手二胡,所以說對音樂還是有一些理解的,但也只是半吊子的。
現在能夠師從古代的音樂大師,系統地學習我國古代的音樂精粹,自然是盡心盡力,毫不苟且。
這一點呢也讓姜白石甚爲欣慰,要知道他不但是一代音樂大師,更是一代詞家,在後世其詞名更勝其音樂方面的成就。
他也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一而再地名落孫山,就連年輕時與他相交甚深山盟海誓要下嫁於他的兩個歌伎,也因爲他的落魄而不了了之。
所以現在年過六旬的姜白石終身未娶,一心只想安度晚年,能夠來到岳陽王府中教導小王爺,
開始時他也只是做爲餬口之計。
可是沒有想到這個小王爺居然很有音樂天賦,而且爲人又很誠懇,學習非常細心,能夠吃苦耐勞,更經常在音樂上給他一些創作的靈感,讓他感到自己是撿到了寶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又怎麼不會竭心盡智地教好這個小王爺呢,因爲他就是自己的衣鉢傳人,關門弟子。
有一天,趙宸突然懷念起以前自己常用的二胡,他認爲這種樂器在抒情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起當時的箜篌、琴瑟、琵琶、笛簫之類都在簡單容易一些。
於是,他就自己畫了一張二胡的結構圖,想要找人做一個二胡,但是找遍了整個汴京城,也沒有哪一個師傅能夠做得來。
趙宸無奈,這是他第一次覺得這古代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趙宸的這個音樂老師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詞人,在填詞方面很有些本事。他的著名詞作就是《楊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他見趙宸這麼愛學習,也把自己多年來在詞作方面的心得體會全部傳給了趙宸,讓趙宸將來在文采上博得了衆多才女的青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