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蜿蜒的小道
進入了巴蜀之地,那算是進入到了宋人的地盤。只要自己不露身分,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至於蒙古人,月烈猜測,那是萬萬不會追到這裡來的。只看看這裡的宋人便該知道,這裡可不會像別處那麼易於攻打。
巴蜀之道難行這不言而喻,就她來看縱是蒙古馬隊到了這裡,卻也難於行動。因爲那狹窄的山道之上,還建得有堡寨駐紮着兵丁以扼守要道,而且此刻他們的模樣有些變了。
川人的漢話,是月烈在一路上聽到的不同方言裡最好聽的一種。尤其一些姑娘們說起來時候,硬是有一種唱歌似的韻律。這讓月烈對巴蜀之地很有一種好感,甚至她也在悄悄的學起了四川話。面對對於巴蜀的紅土,滿山的青翠,順着山谷響起來的鳥鳴聲,都給她了最大的吸引。如果可以的話,她想在這時一直住下去。
“讓開些……讓開些……”
像是擠出來的聲音,而且還帶有一些喘息以及顫抖。馬騎在一匹大宛馬上的月烈轉過身去,卻看到了一長溜在順着蜀道向上攀爬的人。川人的男子個頭要稍矮一些,身體消瘦的川人男女,一個個揹着沉重的揹簍。雖然他們面帶菜色,雖然男人們赤裸的上身可以看得到肋骨,但那絲絲肌肉卻表示他們的刻苦耐勞。
穿着草鞋的腳踩在巴蜀之地那常用的,裸露着山石的的山道上,瞧瞧他們揹負的沉重的東西吧。一些顏色沉重的金屬管,從揹簍上露出來半截。還有一些揹簍裡,還帶着形狀複雜,月烈說不出來是什麼機械。還有人的背上揹着沉重的如同大喜樣的輪子,板子以及種種的叫不上名字的東西。
看到這樣的情形,沒有目的也沒有目標的月烈跳下馬去,躺向道邊一塊凸向山谷的山岩上。那些揹着沉重物件的人,一步一滴汗水的,順着狹窄的山道努力向山上前進。他們可以休息的唯一手段,就是倚着手中拄着的木棍,把背上重重的物件靠在山崖上稍稍歇息一下。並拿出看不出顏色的手巾擦擦汗水,擡頭看看山道,隨後繼續一步步的向山上攀爬。
不知爲何月烈看着他們的時候,心中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擔心,到底擔心什麼她卻說不清楚。
事實上這些百姓們,是在給那些建築在山中的要塞裡送武器彈藥的。蒲金書這時通過水路,爲餘玠運來的大批的作戰物資。輪迴炮以及炮彈的數量都在不住的增加,至於宋廷爲何同意這些火器的採購以及使用,後面大家自然會知道。
此刻巴蜀之地的防禦力,因爲這些火器的到達而成倍的增加。受僱的百姓們,揹簍裡裝的自然是火槍的槍管與槍機。到了山上組裝起來就好,而且這也是餘玠的一種近乎以工代賑的手段。簡單來說,就是把百姓們組織起來,向山中輸送軍用物資。
月烈公主之所以心底裡有一種恐懼,那就是人!越是向南走人就越多,城鎮的規模也就越大。當然與之相同的是,狗官也就越多,百姓們臉帶菜色的模樣也就越多。在這件事上,她倒是贊同父親忽必烈的一些舉措。蒙古貴族們雖然也要收取牧民們數量龐大的牛羊,但問題在於他們還遠沒有到達橫徵暴斂的程度。
甚至在此刻,蒙古人四出進攻掠奪的情況下,百姓們的生活甚至會好一些。從經濟上來說,這叫拿來別人家的錢在自己家花,其產生的效益不能以僅有的價值來衡量。而且此刻這些富有進取性的蒙古王公們,在拿別人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家。比起大宋的那些笨蛋皇族與狗官們的,對內的橫徵暴斂,對外的卑躬屈膝那是要好得多了。而這也恰是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的真實寫照。
月烈站在山石上,山谷裡的冷風吹的她白色的儒衣飄動起來。加之原本她就是個漂亮姑娘,自然此刻更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氣質。在這個時代裡,儒者總是美的。但那絕對不是因爲他們儒衣飄飄的形態,而是所有人潛意識裡都認爲,儒者是有機會成爲手握大權的官的!
不過月烈的形態並沒有吸引這些揹負着重物的百姓們的注意,他們只是邁出一步步平實的腳步,盡力從那些青石臺階穩穩的走上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些揹着揹簍的人,才真正揹負着民族的希望,也許這纔是月烈真正恐懼的由來。
當這一隊人過去之後,月烈沒有再騎馬,而是牽着馬跟隨着這些百姓的腳步一步步的上到山上去。這時她上山秋遊的目的卻已經消了,只想跟着這些百姓們,看看他們去向哪裡。
“把揹簍放在我馬上,我助你們一程!”
月烈瞅準了人羣之中年歲最大的老人,而她的作法立即就讓這些百姓們有了相當的好感。在大宋馬上相當缺的,尤其是像樣的好馬就更缺。有些人一說,就是大宋失去了產馬之地,那麼倒要問一句,在中國南方的大平原上,就養不出來馬嗎?而且如此大的中國,什麼樣的地形沒有,什麼樣的氣候沒有,怎麼就沒有適合養馬的地方呢?
評論這種說法,這就叫拉不屎來怪毛坑硬!
而真正的原因在於,醉心於權謀與手腕的人,根本不會去考慮這樣的事情。哪怕當時的大宋拿到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只要改變一個字,就可以統治世界的火藥,卻依然被蒙古人佔了中原。就算沒有馬丁穿越,沒有趙伏波從老師那時學來的本領。射程近千米的8牛弩,如果射出去是炮彈,照樣會打垮所有的騎兵。
“爆燃”的火藥沒有效果,但“爆炸”的地雷陣就可以阻止騎兵的衝鋒。突火槍不能殺人,但裝個鉛丸就是守城的利器。與“回回炮”的結合,就可以造成500米的死亡區域。裝在人厚陶土罐裡變成手雷,就別想攻城。
爲何大宋的官員與皇家們就想不到,那麼大宋被滅亡的真正原因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