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軌派尚書左丞鄧到長安晉見唐皇李淵,呈
在國書的落款上,李軌自稱皇堂弟大涼皇帝李軌,拒絕了李淵最初對他的官職爵位,實際上,相當於李軌撕毀了當初與李唐簽訂的協議,拒絕爲臣。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涼州現今的局勢有關。
當初,李軌據涼州,起兵反隋,多得當地名士樑碩的支持,樑碩飽讀史書,有智慧,多謀略,李軌一直依靠他,把他當作自己的智囊。
李軌的臣下,除了樑碩這樣的漢人謀士,還有不少胡人,涼州地處邊塞,本就是胡漢雜居之地,李軌手下也有不少胡人騎兵,故而,文臣武將中,胡人佔了大多數。
以樑碩爲首的漢人士子與以安修仁爲首的胡人集團互相之間多有敵視,並不和睦,而這是李軌所樂意看見的,方便於他掌控政權,維護權力的平衡。
當初,李軌之所以願意降唐,乃是聽取了樑碩的意見,畢竟,以涼州這樣的偏僻之地,守地自保,割據一方尚可,要想圖謀更進一步,進入中原爭奪天下,難度係數未免過高,當時,李軌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所以,認可了樑碩的建議,這纔有了遣派使者進入長安向李淵稱臣一事。
畢竟,根據當時的情況,最有機會奪取天下的唯有李唐,李淵不僅得到了關隴門閥的支持,且佔有河東,關中。太原。巴蜀等富饒之地,兵多將廣,家世顯貴。無論是河北的高暢,瓦崗地李密與之相比,實力和名聲不免都遜色了許多。
既然,無心也無力奪取天下,自然要找棵大樹來投靠,而李唐就是李軌想要投靠地大樹。故而,當李唐和薛舉交鋒時,李軌也有派兵襲擾薛舉的後方,雖然,沒有打什麼大戰和勝仗,那意思卻也是盡到了。
然而,天下風雲變換,大勢一夕幾變。
李軌在涼王這個位置坐了許久之後。漸漸地產生了惟我獨尊的念頭,一想到而今高高在上地自己日後要向別人磕頭,低三下四,他就有些難以忍受。再加上安修仁等人投其所好,以巫師神女獻之。說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務必聽從。
隨後,在安修仁的引見之下,李軌與突厥使臣暗中相會,見面時,突厥人告訴李軌,始畢可汗將率領數十萬突厥精騎聯合樑帝樑師都,定楊天子劉武周分兩路進攻長安,可汗希望李軌能認清形勢,莫要執迷不悟,當李唐覆滅之後,成爲它的殉葬品。
於是,李軌改弦易張,決定撕毀先前和李唐簽訂的盟約,拒絕承認李淵的皇帝地位。
樑碩自然是反對李軌這樣做地,他苦口婆心地勸諫李軌,說是安修仁等胡人包藏禍心,應將其逐出朝堂,然而,李軌對此並不理會。
由於樑碩和李軌的兒子關係不好,安修仁於是和李軌的兒子聯合,共同向李軌打小報告,說樑碩是李唐的奸細,不日將引李唐大軍進入西涼。
李軌遂毒死樑碩。
樑碩一死,李軌和李唐的決裂自然就難避免,於是,這就有了二月鄧入長安時的那一幕。
李軌的反覆讓李淵甚是憤怒,他將鄧關押了起來,決定派兵去攻打李軌,而就在這時,樑帝樑師都率領大軍攻擊靈州,隨後,李淵也得到了突厥大軍不日將大舉南下的消息,心中大恐,將派出去地部隊叫了回來。
他一邊嚴陣以待,一邊派遣使者高靜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前往東突厥汗國敬獻,想要打消始畢可汗進軍中原的念頭,走到豐州(現內蒙古五原縣)時,得到了始畢可汗去世的消息,於是,李淵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把金銀財帛交給州庫房庫存。
原本,阿史那矣利弗初登汗位,爲了穩定王公貴族,大小部落之心,也是爲了對付東方的始畢可汗之子阿史那什鉢苾,他停止了南下地步伐,只是讓隨同的突厥將軍率領兩三千騎兵前去相助樑師都和劉武周,突厥地主力部隊暫時沒有南下的意圖。
得到李淵的使臣停止前來覲見的消息後,阿史那矣利弗頓時大爲光火,立刻率軍南下,豐州總管張長遜忙讓高靜繼續攜帶金銀財帛出塞,當作是唐政府致送的奠禮,阿史那矣利弗保全了面子,這才停止了南下的腳步。
李淵並不是不想派兵去攻打自稱涼帝的
然而,在當前的局勢下,他不敢隨意妄動。
雖然,各地都有郡守向長安派遣使臣,願意投降唐政府,然而,這些郡縣中有許多都和李唐實際控制的地盤並不相連,要想將他們連成一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現在,秦王李世民率領大量精銳士卒駐守在長春宮(今陝西大荔縣東),提防北方的豪強;他的四兒子齊王李元吉則在殿內監竇誕,右衛將軍宇文的輔助下,鎮守晉陽;他的堂侄李孝恭則率領大軍正在經略巴蜀,準備順流而下攻擊江陵的蕭銑;他的族弟李神通則率領萬餘悍卒東出潼關,準備幫助東郡的王軌抵禦瓦崗軍的進攻;他的女兒平陽公主李秀寧正率領數千精兵駐守葦澤關,防止河北高暢的進襲。
李唐雖然兵多將廣,然而,處處用兵,卻也有了捉襟見肘之感,故而,李淵不敢再擅自妄動刀兵,反正,李軌所佔據的西涼不過是荒涼之地,就算任其撲騰,他也跳不了多高,暫時可以置之不理,待穩定天下大局之後,隨時都可以收拾他。
—
現在,李淵幾乎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北方,只要高靜能說服突厥人,讓他們不要在背後支持樑師都和劉武周,這樣,只要能讓熬過這幾個月的時間,一切就好辦了!
李淵雖然現在焦頭爛額,他的那個同姓的梟雄李密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現在,他只是佔據了河陽,河內兩地,這兩地雖然地處要衝,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其出產並不豐,再加上戰亂頻頻,田地大多荒蕪,以這兩郡之地,是無法供養一隻數萬人的大軍的,李密要想重新恢復霸業,就必須擊敗背叛瓦崗轉而投了李唐的王軌,佔據汲郡,東郡兩地,與黎陽的徐世績連成一片,有了黎陽倉的糧食支持,他方纔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王軌的實力雖然不強大,士卒不過萬人左右,然而,仍然跟隨李密的瓦崗軍的士氣卻也非常低落,雖然,佔據河內後,李密徵召了不少流民精壯入伍,就算不斷有逃兵離營逃走,軍隊的人數卻也沒有下降,然而,現在這隻瓦崗軍的戰鬥力和以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在王軌的頑強抵抗下,李密軍的進展並不順利,雖然,拿下了汲縣,卻在朝歌這座小城面前停下了腳步,無力再進。
李密唯有等候黎陽的徐世績率軍前來會合,方能繼續行軍。
然而,約定的時間到了,徐世績的大軍卻仍然未見蹤影,李密不由心急如焚,要是沒有黎陽方面的糧草支持,李密唯有率軍退出汲郡,不然,軍中一旦缺糧,這一萬多的烏合之衆恐怕會四散無遺。
難道,真如賈甫所說的那樣,徐世績想要爲翟讓報仇,故意設了這個圈套來引自己上當?
現在的李密早就沒有往日的自信滿滿,一個人若是不自信,自然會疑神疑鬼,何況,他所猜想的也並非沒有一點可能。
當初,在密謀殺翟讓的時候,徐世績也險些被殺,李密雖然饒了徐世績的性命,表面上仍然對徐世績恩寵有加,信任有加,然而,他們兩個人心裡都明白,要想再像從前那樣合作無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徐世績一直駐兵黎陽倉,不與李密的大軍合營,李密爲了籠絡瓦崗舊將的人心,也對其聽之任之,並沒有強行讓對方做什麼。
而現在,昔日的魏公已經變成了喪家之犬,實力與之相當的徐世績還會聽從他的命令嗎?雖然,在李密的使者面前,徐世績表示仍然會聽從李密的號令,同時,在去年年末的時候,也曾配合李密出兵,前往攻打汲郡,只不過最後因爲天氣原因退兵了,總的說來,也算是表明了一種態度。
這一次聯合出兵,雙方約定在朝歌會師,再聯軍攻打王軌的本部滑縣,李密的大軍已經到達朝歌了,徐世績的黎陽軍卻不見蹤影,要說這其中沒有問題,李密是斷然不相信的!
怎麼辦?
繼續等?還是立刻率軍撤退?
李密內心惶惶,難以決斷,他覺得自己又像回到了數年之前,那時,楊玄感兵敗,他逃匿四方,心情也不過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