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復兩京廣平王奏績

詞曰:

感恩思報英雄志,欲了平生事。因他冤陷,拚吾百口,貸他一死。

友朋情誼猶如此,何況爲臣子?親王奏凱,全虧大將,丹誠共矢。

調寄《賀聖朝》

從來能施恩者,未必望報,而能圖報者,方不負恩。戰國時的侯生,對信陵君說得好,道是:“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人有德於公子,願公子無忘之。無忘之者,必思有以報之也。”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夫報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報德與報怨不同,報怨不可過刻,以直足矣。且怨有當報者,有不當報者,有時以報爲報,有時以不報爲報,皆所謂直也。若夫德是必要報的,不可不厚報的,說不得個他如此來,我亦當如此答。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我當危困之時,那人肯挺身相救,即時迫於事勢,救我不成,他這段美意,也須終身銜感。況實能脫我於患難之中,真個生死而肉骨,我到後來建功立業,皆此人之賜。此等大恩,便捨身拚家以報之,誠不爲過。推此報恩之念,其於君臣之間,雖不可與論報施。然人臣匡君定國,勘亂扶危,成蓋世之奇勳,總也是不忘君恩,勉圖報效而已。

卻說肅宗自靈武即位後,即令郭子儀爲武部尚書,靈武長史李光弼爲戶部尚書、北都留守並同平章事。又特遣使徵召李泌。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氏,生而穎異,身有仙骨。幼時常聞空中有仙樂來相迎,其身飄飄欲舉,家人共相抱持。後來每聞音樂,家人即搗蒜向空潑灑,自此音樂漸絕。至七歲,便能吟詩作賦,更聰慧異常。

上皇開元年間、下詔召集京中能談佛老者,互相議論。有一童子姓員名俶,年方十歲,與衆問答,詞辨無窮,上皇嘉嘆,因問員俶:“外邊還有與你一般聰慧的童子麼?”原來員俶乃是李泌的姑娘所生,與李泌爲中表兄弟,當下便奏說:“臣母舅之子李泌,小臣三歲,而聰慧勝臣十倍。”上皇即遣中使召之,李泌應召而至,朝拜之際,禮儀嫺雅。其時上皇方與燕國公張說弈棋,遂命張說出題試之。張說使賦方圓動靜。李泌請言其略,以便措辭。張說指着案上棋枰說道:

方着棋局,圓着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說罷,張說還恐他年太幼,未能即解,又對他說道:“此是我借棋以爲方圓動靜之喻,汝自賦方圓動靜四字,不可泥棋爲說也。”李泌道:“這曉得。”即信口答道: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

張說聽了,大爲驚異道:“此吾小友也!”因起身拜賀朝廷得此神童。正是:

堪使老臣稱小友,共誇聖主得神童。

上皇厚加賜賚,命於翰林院讀書。及長,欲授以官職,李泌再三辭謝。乃賜與太子爲布衣交,太子甚相敬愛。李林甫、楊國忠都忌之,李泌因遂告歸,隱居潁陽。至是肅宗思念舊交,遣使徵至行在,待以賓禮,出則聯騎,寢則對榻,事無大小,皆與商酌。欲命爲右相,李泌固辭,只以白衣隨駕。

一日,肅宗與李泌並馬而出,巡視軍營。軍士們竊相指道:“黃衣的是聖人,白衣的是山人。”肅宗微聞此語,因謂李泌道:“艱難之際,不敢以官職相屈,但且衣紫,以絕羣疑。”遂出紫袍賜之,李泌只得拜受,肅宗即令左右爲之換服。李泌換服訖,正欲謝恩,肅宗笑道:“且住,卿既服此,豈可無稱?”乃於袖中取出敕書一道,以李泌爲參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猶固辭,肅宗道:“朕非敢相屈,期共濟艱難耳。候賊平,任行高志。”李泌拜受命。肅宗欲以建寧王倓爲大元帥,李泌道:“建寧王果堪作元帥,然廣平王居長;若建寧王功成,豈可使廣平王爲吳泰伯?”肅宗道:“廣平王系家嗣,何必以元帥爲重?”李泌道:“廣平王未正位東宮,今艱難之際,人心所屬在於元帥,若建寧大功既成,陛下即欲不以爲儲貳,彼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肅宗點頭道:“卿言良是,朕當思之。”李泌退朝,建寧王迎謝道:“頃傳聞奏對之言,正合吾心,吾受其賜矣。”李泌道:“殿下孝友如此,真國家之福也。”於是肅宗以廣平王俶爲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李光弼等所部之軍,俱屬統率。

時李光弼駐防太原,其麾下精兵俱調往朔方,在太原者僅萬人。賊將史思明等共引兵十餘萬人來攻城,諸將皆議修城以待之。光弼道:“太原城週四十里,修之非易,賊垂至與興役,是未見敵而先自困也。”乃令士卒於城外鑿濠以自固,掘坑塹數千,及賊攻城於外,光弼即令以坑塹中掘出的泥土,增壘於內,爲守禦。賊圍攻月餘,無隙可乘。光弼訪得錢冶內有鑄錢的傭工兄弟三人,善穿地道,以重賞購之,使率其夥伴,掘地道以俟賊。有賊將於城下仰面侮罵城上人。光弼即遣人從地道拽其足而入,縛至城上斬之,自此賊行動必低頭視地。光弼又作大炮,飛巨石,每一發必擊死幾十人,賊乃退營於數十步外。光弼遣使詐稱城中糧盡,與賊相約刻期出降。史思明信以爲真,不復爲備。光弼暗使人穿地道,直至賊營,支之以木。至期使二千餘人,走馬出城,恰像要去投降的一般。賊方瞻望喜躍,忽然營中地陷,壓死者無數,賊衆驚亂,官軍鼓譟而出,斬殺萬計。史思明乃引衆紛紛遁去。光弼上表奏捷。廣平王正以太原要地被圍,欲遣兵往救,因得捷報而止。

郭子儀以河東居兩京之間,得河東而後兩京可圖。時賊將崔乾祐守河東,郭子儀密使人入河東,與唐官陷於賊中者,約爲內

應,內外夾攻。崔乾祐不能抵敵,棄城而逃,子儀引兵追擊,斬殺其衆,乾祐僅以身免。河東遂平。正是:

從來郭李稱名將,戰守今朝各奏功。

肅宗以郭子儀爲天下兵馬副元帥,正謀恢復兩京,忽聞報永王璘反於江陵,僭稱帝號。原來永王璘出鎮江陵,自恃富強,驕蹇不恭。及聞肅宗即位靈武,乃與部將屬官等共私議,以爲太子既遽自稱尊,我亦可據有江表,獨帝一方。正在謀議起事,肅宗惡其驕蹇,詔使罷鎮還蜀,永王竟不奉詔,至是舉兵反,自稱皇帝。思欲招致有名之士,以爲民望。聞知李白退居廬山,距江陵不遠,遣使徵之。李白辭不應赴。永王使人伺其出遊,要之於路,劫取至江陵。欲授以官,李白決意不受。永王不能屈其志,但只羈縻住他,不放還山。肅宗聞永王作亂,一面表奏上皇,一面遣淮南節度高適、副使李成式,共引兵征討。時內監李輔國陰附宮中,張良娣專權用事。那降賊的內監邊令誠,因爲賊所忌,乃自賊中逃至行在,依託李輔國圖復進用。李泌上言道:“令誠以宦官蒙上皇委任,外掌兵權,內掌宮禁,而賊至即降,且以宮門鎖鑰付賊,如此叛逆,罪不容誅!”肅宗遂命將邊令誠斬首,爲降賊者示警。於是李輔國奏稱:“原任翰林學士李白,現爲逆藩永王璘謀主,宜詔刑官註名叛黨,俟事平日,按律治罪。”

你道李輔國爲何忽有此奏?只因李白當初在朝時,放浪詩酒,品致高尚,全不把這些宦官看在眼裡,所以此輩都不喜他。今輔國乘機劾奏,一來是私怨,二來迎合朝廷顯誅叛黨之意,三來怪李泌奏斬了邊令誠。他今劾奏李白,見得那文人名士,受過上皇寵愛的,也不免從逆,莫只說宦官不好。當日肅宗準其奏,傳旨法司。卻早驚動了郭子儀,他想:“昔年李白救我性命,大恩未報,今日豈容坐視?”遂連夜草成表章,次日即伏闕上表。其表略雲:

臣伏睹原任詞臣李白,昔蒙上皇知遇之恩,將不次擢用,乃竟辭榮遁隱,高臥廬山,斯其爲人可知。今不幸爲逆藩所逼,臣問其始而卻聘,繼乃被劫,僞命屢加,堅意不受,身雖羈困,志不少降;而議者輒以叛人謀主目之,則亦過矣。臣請以百口保其無他。白故有恩於臣,然臣非敢以私恩爲由遊說也。事平之後,當有衆目共見者可爲援證。倘不如臣所言,臣與百口甘伏國法。

肅宗覽表,命法司存案,待事平日察明定奪。

後來永王璘兵敗自盡,該地方有司拘繫從逆之人,候旨處決,李白亦被繫於潯陽獄中。朝廷因郭子儀曾爲保救,特遣官查勘。回奏李白系被逼脅,與從逆者不同,罪宜減等。有旨李白長流夜郎,其餘從逆者,盡行誅戮。至乾元年間,詔赦天下,李白乃得放歸,行至當塗縣界,於舟中對月飲酒大醉,欲捉取水中之月,墮水而卒。當時江畔之人,恍惚見李白乘鯨魚昇天而去,這是後話。正是:

有恩必報推英傑,無罪長流嘆謫仙。英傑拼家酬昔日,謫仙厭世再昇天。

此事表過不題。且說肅宗既以廣平王爲元帥,即欲立爲太子。李泌道:“陛下靈武即位,止爲軍事迫切,急須處分故耳。若立太子,宜請命於上皇,不然後世何由知陛下不得已之心乎?”廣平王亦因辭道:“陛下尚未奉晨昏,臣何敢當儲副?”肅宗因此暫停建儲之事。建寧王私語李泌道:“我兄弟俱爲李輔國、張良娣所忌,二人表裡爲惡,我當早除此害。”李泌道:“此非臣子所願聞,且置之勿論。”建寧不聽,屢於肅宗前,直言二人許多罪惡。二人乃互相讒譖,誣建寧欲謀害廣平,急奪儲位,激怒肅宗,立即傳旨,賜建寧王死。李泌欲諫阻,已無及矣。可惜一個賢主,被讒殞命。想肅宗居東宮時,爲李林甫所忌,受盡驚恐,豈不知戒。今巨寇未滅,先殺一賢子,何忍心昧理至此!後人有詩嘆雲:

信讒殺其子,作俑自上皇。肅宗心忍父,可憐建寧王。

不記在東宮,時恐罹禍殃。何個循故轍,讒口任翕張。

君子聽不聰,佳兒被摧戕。遺恨彼婦寺,寸磔寧足償!

至德二截,肅宗駕至鳳翔,命廣平王與郭子儀等出師恢復兩京。子儀以番人回紇的兵馬,甚精銳,請旨徵其助戰。回紇可汗遣其子葉護,領兵一萬前來助戰,肅宗許以重賞。葉護請於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朝廷,金帛子女歸回紇。肅宗急於成功,只得許諾,聚朔方等處軍馬,與回紇西域之衆,共一十五萬,刻日起行。李泌獻策,擬先攻范陽,搗其巢穴。肅宗道:“大軍既集,正須急取長安,豈可反先勞師以攻范陽?”李泌道:“今所用者皆北兵,其性耐寒而畏暑,今乘其新至之銳,攻已老之師,兩京必克。然賊敗,其餘衆遁歸巢穴,關東地熱,春氣一發,官軍必因而思歸。賊休兵秣馬,伺官軍一去,必復南來,是征戰之未有已時也。不如先用之於塞鄉,除其巢穴,賊退無所歸,然後大兵合而攻之,必成擒矣!”肅宗道:“此言誠善,但朕定省久虛,急欲先恢復西京迎回上皇,不能待此矣!”遂不用李泌之言,兵馬望西京進發。

行至長安城西,列陣於澧水之東,李嗣業領前軍。廣平王、郭子儀、李泌居中軍。王思禮統後軍。賊衆數萬,列陣於澧水之北,賊將李歸仁出挑戰,子儀引前軍迎敵,賊軍盡起,官軍少卻。李嗣業肉袒執戈,身先士卒,大呼奮擊,立殺數十人。於是官軍氣壯,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賊衆不能抵當。都知兵馬使王難得,被賊射中其眉,皮垂遮目,難得手自拔箭,扯去其皮,血流滿面,力戰不退。賊伏精騎於陣之東,

欲擊官軍之後,子儀探得其情,急令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引回紇兵,突往擊之,斬殺殆盡。李嗣業又引回紇兵出賊陣後,與大軍夾擊,王思禮亦引後軍繼進,併力攻殺。自午至酉,斬首六萬餘級,賊兵大潰。餘衆退入城中,一夜囂聲不息。至天明,探馬來報,賊將李歸仁、安守忠、田乾真、張通儒等俱已遁去。廣平王遂帥衆入西京城,百姓老幼,夾道歡呼。葉護欲如前約,掠取金帛子女,廣平王下馬,拜於葉護馬前道:“今方得西京,若便俘掠,則東京之人,必爲賊固守,難以復取了。請至東京,乃如約。”葉護驚躍下馬答拜,跪捧王足道:“願爲殿下即往東京。”遂與僕固懷恩引了西域及本部之兵,從城南過,更不停留,徑向東京進發。衆人見廣平王爲百姓下拜,無不涕泣感嘆。

爲民屈體非爲屈,贏得人人愛戴深。番衆亦因仁義感,不緣貪利起戒心。

廣平王駐西京三日,即留兵鎮守,自引大軍東出,捷書至行在,百官稱賀。肅宗即日具表,遣中使啖廷瑤,赴蜀奏聞上皇,請駕回京復位。一面遣宮人西京祭告宗廟,宣慰百姓。一面以快馬召李泌于軍中。李泌星馳至鳳翔入見,叩問何故召見。肅宗道:“朕得西京捷報,即表奏上皇,請駕東歸復位,朕當退居東宮,以儘子職,未識卿意以爲何如,欲急召面詢。”李泌愕然道:“此表已齎去否?”肅宗道:“已去。”李泌道:“還可追轉否?”肅宗道:“已去遠矣,爲何欲追轉?”李泌咄嗟道:“上皇不肯東歸矣!”肅宗驚問何故。李泌道:“陛下正位改元,已歷二載,今忽奉此表,上皇心疑,且不自安,怎肯復歸?”肅宗爽然自失,頓足道:“朕本以至誠求退,今聞卿言,乃悟其失,表已奏上,爲之奈何!”李泌道:“今可更爲羣臣賀表,具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克復兩京,皇上思戀晨昏,請即還宮,以盡孝養。如此則上皇心安,東歸有日矣。”肅宗連聲道是,便命李泌草表,立遣中使霍韜光入蜀奏聞。

不則一日,啖廷瑤自蜀回,傳上皇口諭雲:“可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歸矣。”肅宗惶懼無措。數日後,霍韜光還報,言上皇初得皇帝請退東宮之表,彷徨不能食,欲不東歸。及羣臣賀表至,乃大喜,命食作樂,下誥定行期了。肅宗大喜,召李泌入宮告之道:“此皆卿之力也!”因命酒與飲。是夜留宿於內,肅宗與之同榻而寢。正是:

御牀並坐非王導,帝榻同眠勝子陵。

李泌本不樂仕進,久有去志,因乘間乞身道:“臣已略報聖恩,今請仍許作閒人。”肅宗道:“卿久與朕同憂,朕今將欲與卿同樂,何忽思去?”李泌道:“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寵臣大深,任臣太重,臣功太大,跡太奇,有此五者,所以斷不可留也!”肅宗笑道:“且睡,另日再議。”李泌道:“陛下今就臣同榻同臥,尚不允臣所請,況異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許臣去,是殺臣也!”肅宗驚訝道:“卿何疑朕至此,朕豈是欲殺卿者。”李泌道:“殺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陛下向日待臣如此之厚,臣子事猶有不得盡言者;況他日天下既安,臣未必能尚邀聖眷,尚敢言乎?”肅宗道:“卿此言必因朕不從卿先伐范陽之計也。”李泌道:“臣不因此,臣實有感於建寧王之事耳。”肅宗道:“建寧欲害其兄,朕故不得已而除之耳。”李泌道:“建寧若有此心,廣平當極恨之。今廣平王每與臣言其冤,爲之流涕。況陛下昔欲用建寧爲元帥,臣請用廣平,若建寧果有害兄之意,宜深恨臣,乃當日以臣爲忠,愈加親信,即此可察其心矣。”肅宗聞言,不覺淚下道:“卿言是也,朕知誤矣,然既往不咎。”李泌道:“臣非咎既往,只願陛下警戒將來。昔天后無故鴆殺太子弘,其次子賢憂懼,作黃臺瓜詞,其中兩句雲:‘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今陛下已一摘矣,幸勿再摘。”李泌這句話,因知張良娣忌廣平王之功也,常讒譖他,恐肅宗又爲其所惑,故言及此。當下肅宗聞言,悚然道:“安有是事,卿之良言,朕當謹佩。”李泌復懇求還山。肅宗道:“且待東京報捷,朕入西京時再議。”

自此又過了幾日,東京捷報到了,報說賊將自西京戰敗後,收合餘衆保陝城,安慶緒遣嚴莊引兵助之。郭子儀與賊戰於新店,葉護引本部兵追擊其後,腹背夾攻。賊兵大潰,屍橫遍野,賊將棄陝而走。子儀遣兵分道追擊。嚴莊奔回東京,勸安慶緒棄東京城,率其黨走河北,臨行殺前被擒唐將哥舒翰等三十餘人,獨許遠自刎而死。子儀奉廣平王入東京城,出府庫中物與葉護,又命民間助輸羅錦萬匹與之,免於俘掠,百姓歡悅。正是:

大帥用番兵,賢王賴名將。土地得恢復,其功同開創。

肅宗聞報大喜,即具表遣韋見素入蜀奏捷。隨後又遣秦國模、秦國楨往成都迎接上皇。一面擇日起駕,先入西京,候上皇迴鑾。李泌上表,請如前諭,懇放還山。肅宗知其去志已決,乃降溫旨,許其暫歸。李泌即日謝恩辭朝,隱居衡山去了。後來廣平王嗣位,復徵李泌出山,又歷事兩朝,正有許多嘉言善策,都不在話下。最可惜肅宗不曾從其先伐范陽之計,以致兩京雖復,賊氛未殄。安家父子亂後,又繼以史家父子之亂,勞師動衆,久而後定。究竟安祿山既爲其子慶緒所殺,而慶緒又爲其臣史思明所殺,而史思明又爲其子朝義所殺,亂臣賊子,歷歷現報。這些都是後話,如今且只說上皇還京之事。正是:

前日興嗟行路難,今朝且喜迴鑾穩。

未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

第七回 蔡太守隨時行賞罰 王小二轉面起炎涼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復兩京廣平王奏績第四十九回 舟中歌詞句敵國暫許君臣 馬上締姻緣吳越反成秦晉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窮途定偶 秦叔寶脫陷榮歸第五十回 藉寇兵義臣滅叛臣 設宮宴曹後辱蕭後第二回 楊廣施讒謀易位 獨孤逞妒殺宮妃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寧夫人惑計走他鄉第七十五回 釋情癡夫婦感恩 伸義討兄弟被戮第六十五回 趙王雄踞龍虎關 周喜霸佔鴛鴦鎮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第九十四回 安祿山屠腸殞命 南霽雲齧指乞師第十九回 恣蒸淫賜盒結同心 逞弒逆扶王升御座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復兩京廣平王奏績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第四十七回 看瓊花樂盡隋終 殉死節香銷烈見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第四十九回 舟中歌詞句敵國暫許君臣 馬上締姻緣吳越反成秦晉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第一回 隋主起兵伐陳 晉王樹功奪嫡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第二十七回 窮土木煬帝逞豪華 思淨身王義得佳偶第一回 隋主起兵伐陳 晉王樹功奪嫡第五十三回 夢周公王世充絕魏 棄徐勣李玄邃歸唐第九十七回 達奚女鍾情續舊好 採蘋妃全軀返故宮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第八十二回 李謫仙應詔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第六十一回 花又蘭忍愛守身 竇線娘飛章弄美第三十四回 灑桃花流水尋歡 割玉腕真心報寵第五十三回 夢周公王世充絕魏 棄徐勣李玄邃歸唐第九十一回 延秋門君臣奔竄 馬嵬驛兄妹伏誅第三十二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擊大鼠第八十八回 安祿山范陽造反 封常清東京募兵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第四十八回 遺巧計一良友歸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第五十四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爲友捐軀第六十四回 小秦王宮門掛帶 宇文妃龍案解詩第六十一回 花又蘭忍愛守身 竇線娘飛章弄美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窮途定偶 秦叔寶脫陷榮歸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復兩京廣平王奏績第七十七回 鴆昏主竟同兒戲 斬逆後大快人心第九十二回 留靈武儲君即位 陷長安逆賊肆兇第三十四回 灑桃花流水尋歡 割玉腕真心報寵第二十三回 酒筵供盜狀生死無辭 燈前焚捕批古今罕見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第七十二回 張昌宗行儺幸太后 馮懷義建節撫碩貞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第十三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第十三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第八十一回 縱嬖寵洗兒賜錢 惑君王對使剪髮第三十五回 樂水夕大士奇觀 清夜遊昭君淚塞第七回 蔡太守隨時行賞罰 王小二轉面起炎涼第九十九回 赦反側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第三十七回 孫安祖走說竇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寶第二十一回 借酒肆初結金蘭 通姓名自顯豪傑第九十二回 留靈武儲君即位 陷長安逆賊肆兇第六十回 出囹圄英雄慘戮 走天涯淑女傳書第十二回 皁角林財物露遭殃 順義村擂臺逢敵手第四回 齊州城豪傑奮身 楂樹崗唐公遇盜第十回 東嶽廟英雄染痾 二賢莊知己談心第四回 齊州城豪傑奮身 楂樹崗唐公遇盜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第五十七回 改書柬竇公主辭姻 割袍襟單雄信斷義第八回 三義坊當鐗受腌臢 二賢莊賣馬識豪傑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第八十二回 李謫仙應詔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第三十三回 睢陽界觸忌被斥 齊州城卜居迎養第八十五回 羅公遠預寄蜀當歸 安祿山請用番將士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第七十三回 安金藏剖腹鳴冤 駱賓王草檄討罪第四十二回 貪賞銀詹氣先喪命 施絕計單雄信無家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第六十二回 衆嬌娃全名全美 各公卿宜室宜家第六十九回 馬賓王香醪濯足 隋蕭後夜宴觀燈第十六回 報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從夫第二十回 皇后假宮娥貪歡博寵 權臣說鬼話陰報身亡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窮途定偶 秦叔寶脫陷榮歸第七十回 隋蕭後遺梓歸墳 武媚娘披緇入寺第七十七回 鴆昏主竟同兒戲 斬逆後大快人心第十六回 報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從夫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第二十七回 窮土木煬帝逞豪華 思淨身王義得佳偶第七十五回 釋情癡夫婦感恩 伸義討兄弟被戮第四十六回 殺翟讓李密負友 亂宮妃唐公起兵第九十九回 赦反側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第三十九回 陳隋兩主說幽情 張尹二妃重貶謫第八十二回 李謫仙應詔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第九十九回 赦反側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第三十四回 灑桃花流水尋歡 割玉腕真心報寵第二十九回 隋煬帝兩院觀花 衆夫人同舟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