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到達大興城的第二天早上,用二十一世紀的計時來說,上午九點時,楊勇在大興城的金殿上升殿,打算正式接見大唐使者李世民。..
楊勇傳令升殿,一刻鐘之後開始點卯,說白了就是中軍官拿着花名冊點名,一卯過後,萬人長以上的衆將除了羅鬆一人外全部到齊,又連點兩卯,羅鬆這個名字仍然無人應答。
楊勇眉頭一皺,心裡話,羅鬆一向遵守軍紀,從不誤卯,今天這種重要的場合,他怎麼遲到了?身邊的五虎上將,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了,他本應該給其餘衆將起個表率,可是他卻沒來,按軍中例律,頭卯不到,重打四十軍棍,二卯不到,重打八十軍棍,三卯不到就直接砍腦袋了。他哪兒去了呢?莫非是昨天晚上喝多,睡過頭了?他也沒有酗酒的癖好哇?
魏徵怕楊勇着急,跟楊勇低語了兩句,派人到他的營帳中去找。
因爲李世民已經在金殿外候着了,楊勇也不能因爲一個羅鬆而推遲接見李世民,這件事只有以後再說。
李世民得到傳見,邁大步進了金殿。李世民一看楊勇這派頭可真夠足的,儘管楊勇沒有稱帝,但他這一套基本上已經是皇上的排場,他坐的地方就是當年楊堅和楊廣坐過的位置,正宗的天子之位,連龍椅都沒換,還是當年那把。男女衆將列立在金殿兩旁,也有文武百官那種陣勢。
所不同者,此時楊勇身邊有軍師魏徵相伴,金殿上也沒有太監和宮女,楊勇也沒有龍冠龍袍那身行頭,衆將也沒有行三拜九叩君臣大禮。..但這些都是外表,如果楊勇要稱帝,那就是楊勇一句話的事兒,這些枝葉分分鐘就會有的。論地盤,論實力,論影響,隋唐時期的稱王稱帝者除了楊堅父子外,都得靠邊站,現在的楊勇比起他老子李淵也是有過而無不及。
李世民作爲使者,來到金殿前站定,不得不對高高在上的楊勇躬身施禮,並高聲道:“大唐使者秦王李世民參見王爺。”
“貴使免禮。看座。”楊勇坐在上面看着聽着,心中愜意無比,畢竟這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啊,如今卻對自己躬身下拜了,儘管他還沒有臣服,這只是個外交禮節,但楊勇心中免不了要激動和驕傲一陣子的。
不過楊勇也算見過大世面的人了,不是那種小人乍富、腆胸疊肚的模樣,有些人乍穿靴子高擡腿,有點成績和作爲,弄得山響一片,生怕別人不知道,楊勇可不是這樣的人,心中激動但臉上卻一本正經,還給李世民讓了個座位。
“謝座。”有人給李世民搬過來一把太師椅,就在楊勇右側前方五米左右,李世民坐下了。
李世民有意無意地用眼睛環視了一週,見楊勇手下的衆將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胖或瘦,或高或低,個個盔明甲亮,都是精神抖擻,卻沒有看到羅鬆的影子,李世民心中暗自得意,可能是那封信起作用了,以羅鬆的性格不可不中招,先收了個程咬金,再把羅鬆給鼓搗走,這等於抽楊勇的兩根臺柱子,和談再成功了,本王就不虛此行了。
李世民正得意呢,楊勇說話了,“秦王殿下不遠千里,不辭勞苦來到本王的大興城,不知有何見教哇?”說這話時,楊勇兩眼緊盯着李世民那張有形的男人臉。
李世民別看年輕,今年才二十一歲,但久經世面,穩如泰山,見楊勇開門見山,問到了關鍵,忙把思緒拉回,淡然一笑道:“王爺過謙了,見教談不上。小王這次奉父皇的旨意前來,主要是和貴軍化干戈爲玉帛的。”
楊勇一聽看了看身邊的魏徵,並和他會意地對了個眼神,果然不出本王和兩位軍師所料,只要是和談就好,老子愛聽,但是老子不能這麼痛快地答應他,須得給他來個欲揚先抑,讓他知道和平之約簽訂來之不易,以後再開兵見仗前,李家父子得思慮一番,有所珍惜,想到這裡,楊勇臉上一驚,“哦,此話怎講?本王願聞其詳。”
李世民的詞早就準備了好,此時就把話匣子打開了,“王爺,您也知道,煬帝昏聵無道,對外征戰,對內大興土木,逼得刀兵四起,狼煙滾滾。大隋敗亡後,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各霸一方,征戰不休,十幾年來,腳下這塊土地就沒有一天真正太平過。今天你爭我,我天我伐你,連年的征戰,造成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漢人也好,胡人也罷,飽受戰亂之苦,皆是千瘡百孔,最苦的莫過於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因此,父皇對戰爭深惡痛絕,這次命小王前來和王爺共商雙方停戰休兵之事。貴軍和大唐這些年大仗小仗也沒少打,雙方各有勝負,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安於現狀,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還百姓一個太平,何樂而不呢?不知王爺尊意如何?”
李世民這番話說得有水平,堂而皇之地就把戰爭的罪責推給了別人,把他們父子譽爲心懷社稷愛民惡戰的聖君賢臣。
在場的衆將都靜靜地聽着,目光一下子盯向了楊勇,大殿之上鴉雀無聲,那麼多人靜如無物,地上掉根針都能聽得到。
楊勇一聽,李世民這呀,不愧是帝王之嘴皮子,說打的是你們,說和的還是你們,合着你們怎麼說怎麼有理,現在想起求和來了,想起老百姓了,你們早幹什麼去了?半年前你老子擅自撕毀協議,無辜興兵犯境,差點把老子的大興城給端了,數萬將士喪命,無數百姓喪生,逼得林文遠殺身成仁,現在你們父子倒成了愛好和平的衛道士了,好像老子就是十惡不赦的好戰分子一樣,真是豈有此理!
想到這裡,楊勇氣就不打一處來,剛纔的愜意一掃而空,面沉似水,對李世民冷冷道:“秦王殿下言之差矣,記得兩年零六個月以前,你們大唐已經派出淮安王李神通將軍爲使,代表李淵要與義軍永修和好,本王從大局出發,從天下蒼生的利益出發同意了,我們雙方簽字劃押,同意永修和好,可是半年前,李淵擅自撕毀協議,無辜興兵進犯,才引得雙方兵戎相見,無數生靈慘遭塗炭,那時李淵和殿下可曾想過黎民百姓的戰亂之苦?”
李世民被問得啞口無言,心說好厲害的楊勇,多虧本王早有準備,否則這次和談就化爲泡影,看來是亮出殺手鐗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