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越過霍邑,趕至雀鼠谷的時候,追上了宋金剛的大軍,雙方一天交鋒了八次,因缺糧加敗逃的緣故,宋金剛軍隊的士氣極低,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所以交鋒八次,結果都是唐軍都打了勝仗,唐軍殺死、俘虜了宋金剛軍好幾萬人。
與宋金剛交鋒於雀鼠谷的當晚,唐軍在雀鼠谷西原宿營。
李隱這時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三天沒有脫下戰袍了,全軍的肉食就只有一隻羊,火頭軍將羊肉煮好後,端到了李隱的面前。
李隱不願獨食,讓火頭軍將羊肉剁碎了,與全軍的將士們共享羊肉,並慷慨激昂的對將士說了一番激勵的話語。
全軍將士們雖最後連羊肉的味道都感受不到,但卻對此感到十分的感動,多日的行軍之苦似乎也隨之一掃而空了。
因宋金剛的敗逃,那些原本被宋金剛所俘虜的一些唐軍官員將領,都陸陸續續的從混亂中得以逃脫,陝州總管於筠、內侍侍郎唐儉等人,都從宋金剛手下脫身逃回唐軍中。
這時,唐儉向李隱道:“晉陽乃河東根本所在,不如讓末將帶一部人馬先行到晉陽附近,以窺伺晉陽?”
在唐儉看來,劉武周勢力敗亡已定,若是能先入晉陽,無疑是大功一件,這可比與宋金剛拼命可要好得多了。
李隱沉吟一番後,答應了唐儉的請求,撥了五千人馬與他,讓他第二天後輕軍北上,先與河西城的李仲文等會合,再隨機應變。
唐儉的那點小心思,李隱自是知道的,不過只要不影響到大局,甚至對局勢有利的話,這種小心思也並非不可接受。
十月十九日,李隱帶兵追敵至介休,宋金剛的士兵這時還剩三萬人左右,李隱一方的軍隊,因追敵數百里,有不少人都掉了隊,所以現在也只有約七萬,但也是宋金剛軍隊人數的一半有多,而且雖然比較疲憊,但士氣卻很高漲。
宋金剛這時將介休城最後的糧食拿了出來,讓飢餓了許久的士兵飽餐了一頓,又對將士說了些激勵的話,然後率衆出西門,背對城牆排列戰陣,南北長約七裡,準備在此與李隱的軍隊決一死戰。
李隱在李世績耳邊嘀咕了幾句,然後派李世績先行率軍出戰,雙方廝殺了一會,李世績假意不敵,稍稍退卻,以引誘宋金剛。
宋金剛不知是計,或者說即便他知道有可能是計,這時也管不得那麼多了,立即乘此戰機,率領全軍反撲,李隱讓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三將率領五千精騎,繞到宋金剛背後襲擊。
在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這三尊殺神的突襲下,宋金剛的軍隊的陣型瞬間亂作一團,李世績也隨即不再退讓,指揮軍隊反擊,宋金剛全軍於是開始節節敗退。
李隱見此,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親自率剩餘的部隊全線壓上,打算給予宋金剛軍最後致命一擊。
然而就在這時,李隱軍陣的後面驀地傳來驚天的喊殺之聲,李隱心中一驚,扭頭看去,見己軍背後,這時竟殺出了大批的敵軍!
一向鎮定自若的李隱,此時面對這始料未及的情況,也是有些慌了,連忙下令讓前行的部隊立即停下,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防範來敵,然後在讓傳令兵打出旗號,讓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三將率騎兵殺回本營,再命李世績務必要儘快擊敗宋金剛軍,以解除己方腹背受敵的狀態。
這時,李隱已看到了突襲之軍的帥旗上,赫然寫着“大將軍、魏公、李”等字樣,這才恍然,“原來竟是李密!這次真是大意了!”
敵軍的帥旗附近,正是已快要被世人淡忘了的梟雄李密,他這時臉上略帶疲憊,但卻精神煥發,一如他當年初上瓦崗寨之時那樣。
李密退守河北之後,也曾心灰意冷過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最終他還是又重新恢復了鬥志,因爲他實在是不甘心,不甘心從崇高的地位中變爲普通人,更不甘心就此放棄爭奪天下的機會。
之前李密便一直尋找使自己重新翻身的機會,之前他將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己的死對頭王世充的身上,直到今年河東局勢的突變之時,他纔將目光轉向了河東。
河東有着完固的地形,不失爲王霸之地,若能全取河東之地,足以憑此與李唐、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爭奪天下。
更何況,李密得知王世充在篡隋登基之後,勢力開始走向衰敗,甚至有不少他以前的舊部,在偷偷的與他重新取得了聯絡,只要他李密取得了河東之地,再率大軍重返中原,定能大有作爲!
之前宋金剛派人與李密傳遞結盟之意的時候,李密卻不屑一顧,按他的計劃,便是要在李隱與宋金剛兩者打到兩敗俱傷之時,他纔在最後之時,坐收漁翁之利,事情也一直朝着李密所預想的方向發展,此時便是他這個漁翁的收利之時!
戰場之上,軍隊陣型的前後轉換,是件困難的事,即便如李隱所部這種精銳之師,倉促之下,也是難免出現了混亂,而眨眼之間,李密的軍隊已然殺到,唐軍頓時亂作了一團。
李密的軍隊,是以鋒矢之陣向唐軍衝殺而來的,而鋒矢的目標,赫然便是李隱所在的位置。
因唐軍的猝不及防以及陣型混亂,李密很快領兵向前殺進了一半距離,李隱身邊的親衛着急的向李隱道:“大將軍,往後撤一段距離吧!”
李隱面無表情的道:“本將軍就在這裡,不會後撤一步,再敢言撤退者,斬!”
在李隱兩翼各統領一部人馬的黃君漢和蘇定方,這時都大喊了一聲:“護衛晉王,不退一步!”然後各自率領精銳人馬,向李密的軍隊迎了過去。
李隱帳下之士,都是大唐悍卒,沒有畏死之輩,蘇定方、黃君漢臨時親自帶去的士兵雖不多,但過去後卻死死的頂住在前面,總算是稍微的拖住了李密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