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日,李隱至長安,身披黃金甲,李世績、蘇定方、程咬金、羅士信等二十五將從其後,鐵騎萬匹,前後部鼓吹,聲勢浩大,路人紛紛矚目,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王世充與竇建德都被大唐所平定,這個紛亂了近十年的天下,也該重歸太平了,普通百姓也終於能有安生的日子過了。
李隱到達長安後,將繳獲王世充、竇建德及隋朝的乘輿、御物獻於太廟,然後舉行清點戰利品的“飲至禮”祭祀祖先。
當李淵見到王世充的時候,歷數他的罪行,王世充回答道:“我的罪固然該殺,但是晉王答應過允我不死。”
李淵聽後,下詔赦免了王世充,讓他作爲平民和兄弟子侄一起安置在蜀中,不過當王世充被人帶下去的時候,李淵卻是冷笑了一會……
隨後,李淵還做出了在鬧市中將竇建德處斬的決定,李隱對此立即提出了反對,“父皇,竇建德在河北甚得民心,如將他斬殺,只怕河北又會復叛。”
李淵道:“正是因爲竇建德在河北得民心,朕才留他不得,至於河北,安排好人員鎮守期間,應該不會再出大亂,此事朕意已決,皇兒不必再勸了。”
李隱聽後,默然無語,知道那個叫劉黑闥的人,終究還是會有威震天下之時。
當天,一代梟雄竇建德,就此聲隕長安街頭,死得可謂是相當的憋屈。
在得知竇建德被殺的消息後,被暫時安置在雍州官衙內的王世充向身邊的人道:“與夏王相比,朕……我能在巴蜀安享晚年,好像也不太差!”
然而王世充的慶幸,卻沒有持續多久,當初被王世充所殺的大臣獨孤機的兒子、現在的大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這時帶着人馬趕到了王世充停留的地方,假稱有敕令傳喚鄭王,王世充和兄長王世惲跑出門後,便被獨孤修德的人所亂刀砍死了。
王世充到死之時,也沒搞清楚到底是誰殺的他。
這事發生後,李淵下詔罷免了獨孤修德的官爵,不過沒過多久,又對其重新啓用,而王世充其餘的兄弟子侄等人,也在赴蜀途中以謀反罪被處死。
這時,李淵認爲天下已大致平定,於是大赦天下百姓罪人,免除一年的徭役。陝、鼎、函、虢、虞、芮六州由於這些臉承擔這轉運辛勞、耗費,幽州境內因長期受敵軍阻隔,均免除二年徭役,國家的律、令、格、式,暫,暫使用隋朝開皇舊制。
不過在赦令頒佈後,王世充、竇建德的餘黨仍然有人被李淵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並沒有寬赦,治書侍御史孫伏伽上言:“可以沒有軍隊、糧食,但不可以不講信義。陛下既然已經發布赦令,又將人遷走,這是自己違背了自己的本心,讓大臣平民以哪個爲標準呢?而且王世充尚且得到寬大,何況是他的餘黨,應當將他們釋放。”
李淵聽了孫伏伽的勸諫,這才改變注意,不再對王世充、竇建德的餘黨區別對待。
二十日,李淵開始陸續下詔安排人員鎮守新收復的中原、河北兩地,任命屈突通爲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命淮安王李神通爲山東道行臺右僕射。
又任命將軍秦武通等人統兵駐紮在洺州,淮陽王李道玄爲洛州總管,鎮守竇建德的原來的都城,任命鄭善果等人爲慰撫大使,赴州選拔任命山東各州縣的官員。這時李世績之父李蓋終於平安歸來,李淵下詔恢復了他的官爵。
因爲王世充、竇建德的平定,,李淵已開始將目光從軍事轉向了經濟建設上來。二十六日,李淵下詔在洛、並、幽、益等州設置錢監,賜予晉王李隱、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各三處官爐,裴寂一處官爐,准許他們鑄錢。除此之外,有敢私自鑄錢的,本人處死,家屬沒收流放邊地。
隋朝末年,錢幣的弊病是質量低劣份量不足,甚至有裁剪皮革或糊紙作錢的,老百姓無法承受這弊害。到此時,纔開始行用“開元通寶”錢,一枚重二銖四參,十枚錢重一兩,輕重、大小很合適,各地使用方便。李淵命給事中歐陽詢撰錢幣上的文字並書寫,文字迴環往復都能成義。(注:開元通寶因有“開元”二字,而李隆基又有個年號爲開元,所以常被誤認爲是年號錢,但其實是武德四年時開始鑄造的,本書出現的時間則提前了一點點。)
十二月,高麗國王高建武派遣使節到長安向大唐進貢,高建武之兄高元,已於大業十四年,也就是楊廣被試那一年去世了。這件事的發生,大振了大唐的聲勢。
高麗國雖不大,但因爲楊廣三徵高麗卻未能將其征服的緣故,其實在各藩國中是有極高的威望的,這樣一個國家,現在卻向大唐進貢,無疑是認同了大唐代隋的地位。
於是至此之後,便陸陸續續都有各大小不等的藩國至長安進貢了,大唐的威名也開始慢慢的向四周傳播。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李淵從未感到如此順心過,但是唯有一件事,讓他感到十分的頭疼。
讓李淵感到頭疼的,是如何對李隱的封賞問題。
去年李隱平定劉武周的大功,還未來得及封賞,現在,他又生擒了竇建德,直接導致河北、中原皆被平定,接着又招降了王世充,再率先派人進入洛陽皇宮……
如此多的功勞加在一起,又因李隱本身的地位本就很高,所以李淵思考了許久,也不知該如何對其封賞纔好。
大唐以武立國,不封賞或是封賞不符戰功,都是不行的,於是在思考了兩個月後,李淵下達了對李隱的封賞詔書。
李淵因爲晉王李隱功勳卓著,前代王朝的官爵都不能夠與之相稱,特別設置了天策上將一職,位置在王、公之上,名義上有權統領全國兵馬。十二月二十日,李淵任命晉王李隱爲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太原道大行太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允許他建立天策府,自行設置天策府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