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逝去的童謠

我的童年是唱着童謠長大的,那童謠是我們童年的樂趣,教我們怎麼做人,尊老愛幼……那個年代,沒有電視,電影很久纔到生產隊裡放映一次,劇團只到大一點的鄉鎮演出,對於山村,一個廣播已經給山村添了一點熱鬧。後來,隨着科技時代的發展,收音機、電視機、VCD、DVD等文化設施進入家庭,電話、手機、電腦等通訊設施普及。孩子們同**們一起步入現代化社會,缺乏了當年的童真,沒有了童趣。孩子們追着各種各種的“星”,唱着與時代一樣快節奏的搖滾,隨着節奏擺動着身體。我生長的環境,因爲是小山村,孩子們是一羣沒人管教的野孩子,大人們誰有空,誰就把孩子組織起來,做山村老掉牙的遊戲,捉迷藏、老鷹叼小雞、跳繩……一邊做遊戲,一邊唱山村的童謠。沒有規律,見什麼就唱什麼,很有意思。

見了蜻蜓,只要有人說有“叮叮貓”,遊戲的孩子們就會唱:

叮叮貓,三隻胯,

側邊幺娘留我耍,

我不耍,我要回去看牛看馬馬,

大牛拴在河那邊,小牛拴在河這邊,

飛去飛來叫家婆

家婆不吃油炒飯

要吃那河裡的水鴨蛋

吃半邊,留半邊

老鴰給它銜到樹尖尖

落下來摔了一個冬瓜圈

傍晚,月亮早早地掛在了天邊,大家坐在生產隊的曬穀場邊上,扯着嗓子喊:

月光,下河點高粱‘

高粱不結籽

回去點菜籽

菜籽不開花

回去點冬瓜

冬瓜不生毛

回去壓紅苕

紅苕不生根

回去報花燈

花燈來得早

碰到大娘宰豬草

大娘喂大豬

明年結大嫂

大嫂屁股大

三把椅子都坐不下

拿一把刀來片一下

端午節來了,農村有在門前掛陳艾、菖蒲,扯草藥熬水洗澡的習慣,孩子們在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指引下割陳艾、菖蒲,扯草藥,不時來一段:

殺個豬,殺個羊

殺個其馬兒過端陽

看見有迎親的隊伍經過,孩子們站在路邊,扯着嗓子喊:

叮叮貓,扯胡琴,

高大姐姐做媒人。

麻子嬢醸吹鼓手,

斑竹丫丫擡起走。

下一坡,上一坳,

幹河子壩就來到

風又大,雨又大,

打溼幺姑娘的洗臉帕。

幺姑娘,不要哭,

轉個灣灣就是婆婆屋。

推開門,一屋人,

嘀嘀嗒嗒鬧沉沉。

小罐罐,熬稀飯,

大罐罐,燉耙肉;

幺姑娘吃了長得肥嘟嘟。

雖然是農村,人們對衛生也特別講究,而對不講究衛生的人特別鄙視,又不能直接說他(她)不衛生,哪裡不乾淨,孩子們通常會喊:

×人的媽,最邋遢,

洗臉水,洗腳水,

拿去喂娃兒的媽的媽!

小時候,山村的老鴰比較多,而人們又忌諱老鴰叫,因爲農村有老鴰叫,黴運到的說法,我們就對着老鴰喊:

老鴰“呱呱”,請你下來耍。

你不下來耍,把你媽吊起來打。

每年夏天,稻苗把田覆蓋得滿滿當當的,竹雞在稻田裡生息繁衍,偷吃水稻,糟蹋糧食,大家都很憎惡竹雞,發動孩子們對着竹雞喊:

竹雞子叫喚“扁罐罐”,

請你過來我看看

你不幹,

把你整來下酒飯。

臘月初八一過,孩子們就掰着指頭算過年,其時,紅蘿蔔正上市,盼着新衣,望着大人們辦年貨,提醒大人們要做新衣服,孩子們就喊着:

紅蘿蔔,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過年。

月亮光光,姑娘下河洗衣裳;

洗得白白淨,伯伯穿起上嘉定。

嘉定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耙,好吃粑;粑又甜,好過年。

……

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電子科技進入人們的生活,引領人們步入時尚,童謠逐漸退出了孩子們的生活,真不知道孩子們還有多少童真可以找,於是,有人呼籲,還孩子們一片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