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疑惑爲何科爾沁對靜妃母子那麼歡迎,實際上靜妃母子回科爾沁的時候,受到的歡迎甚至比當初她嫁給順治做皇后時更加誇張。
這一切都是源於靜妃生得兒子。
或許有人覺得誇張,但這件事就要從蒙古與清朝統治者的聯姻說起了。
當初努爾哈赤爲了對抗明朝,就和蒙古相互聯姻,他的兒子皇太極就因爲聯姻科爾沁得了科爾沁的很大的支持。
只看當初科爾沁將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三人都先後嫁給皇太極就知道,科爾沁時綁到大清這條船上了,所以他們也想借着聯姻從大清得到更多的利益。
可惜事與願違,皇太極的兒子順治雖不是個雄才霸主,但是也察覺到了蒙古對朝廷的統治有多大的影響,不管順治性格如何,身爲一個皇帝,保護他手裡的權力幾乎是本能,所以不間斷的對蒙古特別是科爾沁給予冷待,而廢后差不多也是其中的犧牲品。
時間一長,清朝皇帝的算盤蒙古的人自然也發現了,蒙古人是豪爽,但不代表他們沒有心眼,這麼多年來蒙古送來女兒聯姻,可是到最後卻沒有多少的收益,心裡自然不滿。
雖說朝廷對蒙古一直是恩撫的態度,就連公主也不吝下嫁,可是蒙古人被之前朝廷許給他們的諾言給弄花了眼,自然想要更多。
而靜妃母子的到來給了他們不小的期望,在封建社會,極爲普遍的現象都是重男輕女,因此無論在清朝還是蒙古,都是同樣的觀念。大家從沒有聽說過女子繼位的傳統,當然西藏那邊自然是不算的,他們那邊女子爲尊,屬於特殊情況。
所以靜妃帶來的孩子讓科爾沁的人有了一種想法,若是這孩子在科爾沁長大,將來不管他繼續在科爾沁帶着或者回到朝堂上,對於科爾沁都算是一筆利益豐厚的買賣。
畢竟在他們看來,皇帝不重視女兒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兒子呢?除了那種喪盡天良的人以外,普通人對於自己的兒子都是有一份慈父心腸的,而當初順治既然會同意靜妃母子回科爾沁,想必還是對他這個兒子有一份慈心。
所以他們想要藉着靜妃母子獲得更大的好處也不奇怪。
因此科爾沁的人都十分重視靜妃母子。
而且當初靜妃能夠說服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是用了這個理由,當初靜妃的阿瑪雖然對靜妃有一份慈心,可是讓他置自己的部族於不顧那是不可能的,畢竟若是大清皇帝不高興,他的部族也會因此遭受別人打壓的,可是靜妃提出的這個理由讓靜妃的阿瑪也心動了。
靜妃的目的實現了,整個科爾沁的相關利益的部族,都在期待着靜妃的兒子長大,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其他敵對部落的針對了。
而圖海等人前去科爾沁雖說是化名,沒有露出真實身份,可他們仍然是以順治派來的人自稱的。所以這也讓靜妃的阿瑪十分高興,覺得自己做法十分正確。
而圖海在科爾沁待過這麼久,自然知道科爾沁的心態,這種心態好不好,圖海一個臣子沒有辦法批判,可是他知道若是有人從中阻撓這件事,那麼科爾沁的人一定會視他爲徹底。
那麼一旦太后以及太皇太后的手段曝光,科爾沁的人一定會對太皇太后以及太后更加失望。
而太后如今身死的情況,也不會讓科爾沁深究,畢竟太后斬斷了他們一條青雲直上的道路。圖海可是知道科爾沁不少人還想着扶持靜妃的孩子登上帝位來着,雖然這事不好明說,可是他們的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至於太后在科爾沁散播順治對靜妃兒子的不喜以及話裡話外是靜妃母子的死時順治下手的,還真是確有其事,圖海也沒編造這件事。
只是之前在太后謀害靜妃母子以及先皇的大事下,一不小心被圖海忘記了,此時要給太后定罪,圖海又從腦海的角落裡扒拉了出來,讓圖海給太后的棺材板上先釘下一個釘子。
至於先皇的給圖海留的聖旨,只看在座的宗室們都流露出一股不可言說的氣氛就知道,這份聖旨不是那麼簡單的,而福全以及常寧看了,心裡都不由涌出一股酸楚,兩人對視的眼神都透露着一股顧影自憐的味道。
福全和常寧的心理狀態毫無疑問的同步了,他們都是皇阿瑪眼中的哪根草,誰都不愛的!
圖海也被眼前場景給弄得有些尷尬,這些王爺們雖然都確認了聖旨,可是聖旨上的內容,他們確實提都不提,圖海擡頭看了看康熙也是一臉莫測的樣子,便知道,這件事這時候解決不了了。
而且圖海對於聖旨裡的內容也是覺得有些不妥,只是他身爲臣子,不可能讓先皇改變主意。
因此就順坡下驢不再提,圖海繼續說道:“皇上,各位王爺,奴才之前說的太后謀害靜妃母子一事,因只有奴才一個證人,所以找不出更多的證據,此事存疑,奴才不敢多說。”
圖海這話一出,就連太皇太后看向圖海的眼神都不對了,太皇太后見圖海這麼說,是要放太后一馬了。
不過太皇太后也許是情急之下,有些亂了分寸,自然沒有發現這些個宗室大臣們互相使眼色的場面。
而圖海嘴角也是勾起一抹諷刺的笑容,在場的各位是隻講證據的人嗎,即使他拿不出證據,可是在場的人都基本上已經信了他的說辭,至於證據,對於這些上位者來說,自有心證。他剛纔那麼說不過是謙虛之詞而已,哪想到太皇太后這麼激動,看來太皇太后真的老了,一點兒也沒有當初的精明瞭。
圖海沒有理會在場的人各自含義不同的視線,繼續說道:“先皇駕崩之時,奴才有些猝不及防,所幸先皇給奴才留了一些人手,奴才就藉着這些人查出了不少證據。
當初先皇駕崩之前,還未染上天花的時候,太后的在宮中動作頻頻,奴才相信這並不是巧合,接着奴才又讓人查了太后身邊的人,巧合的是,太后在先皇駕崩前,曾經見過一個蒙古來的喇嘛,這個喇嘛據說精通醫術,十分了得,最擅長的是治療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