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作鳥獸散

回到鎮江大營後,童強勝打探來的消息也到了,蕭雲貴把童強勝的消息和榮祿提供的情報相互印證後發現,兩者果然十分吻合。勝保兩萬餘兵馬到了江北大營之後,便即接管江北大營西面土橋、虹橋、朴樹壪等處數十座營壘,是夜正是勝保兵和琦善兵換防之時,同時琦善命全軍替勝保接風,又逢按察使雷以諴的生辰,是以清軍營中大擺宴席,就連尋常士卒也得了勝保帶來的酒肉犒賞。

自從江北大營立營以來,都是清軍取攻勢,瓜洲太平軍取守勢,而且琦善、陳金綬、雷以諴等人爲防止瓜洲太平軍北進,西自儀徵的新城,東至運河邊的施家橋,築長牆一道。後爲了進攻瓜洲,又在長牆以南,從八里鋪向東西兩側延伸,加築土牆一道,綿亙四十餘里。土牆築成後,江北大營也前移至八里鋪,並沿土牆修築營盤和炮臺各二十餘座。

清軍兵力近兩萬餘人,瓜洲太平軍兵力不過五千餘人,鎮江也不過萬餘人駐守,因此清軍一直保持着對瓜洲的壓力,數次出隊攻打瓜洲的太平軍,而太平軍除了鎮江兵時常北援輪換瓜洲兵之外,並未大舉渡江作戰,更沒有出隊反擊過清軍。用陳金綬的話來說,賊寇據江背守,以深壕強壘爲憑,兵員輪番上陣抵禦官軍,吾軍累月出隊攻打,雖無尺寸進地,但賊寇畏我強兵,亦不敢出瓜洲北進。

數月來的守勢讓清軍開始麻痹大意,很多時候江北大營其實都無所事事,上至將官、下至兵勇甚至把集市開到了大營中來,如今勝保兵至,清軍兵力更是達到四萬餘人,清軍更加有恃無恐,又逢勝保兵和老營兵換防,清軍將帥當夜又大開筵席,對江北大營的疏於防備已經到最低點。

聽完童強勝的消息後。羅大綱第一個起身道:“西王殿下,今夜進兵正是時候,初聞勝妖頭兵至,屬下擔心瓜洲兵力單薄,已派了人馬連夜登船準備渡江北援,如今時機大好,正可以鎮江兵八千渡江。與吳如孝、謝錦章、覃熙章等瓜洲兵合兵一處,於黎明時分攻西面勝保兵駐地,中路和東路各舉三千兵爲佯攻。勝妖頭新兵初至,兩軍尚在換防之時,且清妖疏於防範,定可一舉擊破西路清妖營盤。西路清妖既破,中路、東路清妖必定挫動陣勢,我西路兵正可長驅而進,中路、東路兵亦可改佯攻爲強攻,如此江北大營這顆釘刺可一舉拔除!”

徐耀等將紛紛起身符合,水師將領唐正財也起身道:“不錯,擊破江北大營後。我水營亦可直入大運河,威脅揚州,清妖必然受重挫。”

蕭雲貴和洪韻兒對望一眼,洪韻兒微微一笑低聲道:“可以一戰,你發令便可。”

當下蕭雲貴不再遲疑,當即發令鎮江兵連夜渡江,黎明時分對江北大營發起突襲!做爲一個成功的將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善於把握時機,不管陸思玄是怎麼想的。太平軍這一戰都必須打,否則勝保兵在江北大營站穩腳跟後,且不說數萬清軍會持續不斷的對瓜洲施加壓力,今後再想破江北大營就要付出幾倍甚至更大的代價,因此蕭雲貴下定決心出隊北擊。

戰爭的藝術其實就是利用對手的錯誤來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就算兵力少於對手,但如果對手的錯誤非常嚴重。你也可以以少勝多。縱觀古今中外戰史以少勝多的戰例,無不都是強大的敵人犯錯被更弱小的一方抓住機會從而取得了勝利,三國時的官渡之戰,許攸投曹操後。烏巢大火導致了袁紹的大敗,赤壁之戰曹操連環船被燒,夷陵之戰劉備連營的失誤,不都是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麼?眼下綜合種種情報來看,江北大營的清軍也犯下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當晚,羅大綱、徐耀、唐正財等率鎮江兵八千渡江,到達瓜洲,蕭雲貴並沒有渡江北上臨陣指揮,相較而言鎮江、瓜洲諸將更加熟悉地形和對面的敵人,因此西王沒必要臨陣指揮,蕭雲貴很清楚,要是換了自己指揮,說不定會貽誤戰機,因此蕭雲貴把指揮權交給了羅大綱,自己和洪韻兒同鎮江留守的將領率兵三千爲後援。

翌日拂曉傳回消息,羅大綱已經領太平軍開始對江北大營西面的土橋清軍營盤發起猛烈進攻。此時勝保兵剛剛接手營盤,不熟悉大營佈置,甚至很多瞭望塔上還沒有清軍駐守,加上當夜勝保代皇帝犒賞三軍,大營內又大擺宴席,不少將官甚至還在酣睡,不少兵勇還沒起身,太平軍藉着黎明前的黑暗突入清軍大營。半個時辰之後,清軍自詡固若金湯的土橋營盤崩潰,清軍大敗,敗兵紛紛往虹橋、朴樹壪等地的清軍營盤退走。

羅大綱等督軍乘勝猛進,追着清軍敗兵突入虹橋、朴樹壪營壘,連破虹橋、朴樹灣等清軍十餘座營盤。清軍很多人搞不清楚狀況,兵找不將,將找不到兵,眼見太平軍氣勢洶洶而來,清兵望風披靡,爭相逃命,潰散大半,炮械旗帳盡棄,勝保、託明阿、德興阿等逃奔三汊河。

瓜洲、鎮江之間太平軍水營的號船往來不斷,兩岸白澤堂的信鴿互通消息不絕,一份份前方最新的戰況不斷回到鎮江西王的桌案前,當他看到清軍大敗之時,天色已經完了,蕭雲貴呵呵笑着命羅大綱等將明日繼續攻打,務求一戰完全擊破江北大營。

羅大綱得到西王的將令後,命各軍飽食休息一夜,命吳如孝統領的中路、謝錦章、覃熙章統領的東路兵馬明早放棄佯攻牽制,改爲強攻。

白天的大敗已經讓剩餘江北大營清軍各部膽寒,中路和東路營盤也受到了太平軍的威脅,營外的太平軍不時發炮、集隊,幾處營壘還遭到太平軍的襲擊。是以鎮守東路和中路營盤的陳金綬以此爲藉口按兵不動,眼睜睜的看着西路勝保兵大敗輸虧,未發一兵一卒前去救援。

聞得勝保兵大敗,勝保、德興阿、託明阿等將逃奔三岔河後,陳金綬很是竊喜,這樣一來勝保就不會再命他出隊攻打瓜洲了。果然隨後勝保發來將令,命陳金綬守住中路和東路營盤,待勝保自己收攏敗兵後,派兵馬接應勝保部。

陳金綬大喜,想起榮祿之前和自己的定計,榮祿曾言勝保兵新至,兵馬皆乃江北數省新至的綠營兵馬,不習戰陣久矣,兼不熟悉此間地利,必爲發逆所乘,軍門可穩坐中軍營盤,讓出西路營盤,發逆能征慣戰,必會發動攻勢,如此大可坐看勝保兵敗。

到了這時,榮祿所說的果然應驗,陳金綬便開始打起十二分精神鎮守中路和東路營盤,並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諸將齊集後,紛紛把所探聽到的消息稟報,陳金綬料想東路和中路外的數千太平軍僅爲佯攻之兵,接下來太平軍發動攻勢的重點還是應該在西面,據聞鎮江老長毛悍將羅大綱的旗號便在西面,而且據敗回的兵將講,西路的太平軍人數估摸有上萬人,而且賊兵個個悍勇無匹。因此陳金綬和諸將商定,調集東路營盤的兵馬加強中路營盤西側的守禦。

商議定後,諸將紛紛下去準備,陳金綬卻發現整個軍議之時,榮祿一言未發,心中不禁有些納悶起來,但想榮祿鎮守的是東路營盤,抽調兵力來中軍或許他有不喜。

又是翌日拂曉前,和長毛交手以來,清軍也發現太平軍似乎非常喜歡利用這個時間點做爲進攻發起的時機,這個時間上,人是最爲睏乏的時候,是以陳金綬號令中軍各部天不亮就備戰,以防長毛又來突襲。

哪知道最先受到突襲的卻是東路各營盤,東路的太平軍謝錦章、覃熙章部一鼓作氣,次日拂曉對江北大營東路發動突襲,連破敵營一百二十餘座。東路清將榮祿等人以兵力微寡爲由,往揚州後撤。

陳金綬大吃一驚,隨後中路營盤遭到太平軍吳如孝部的突襲,東面的謝錦章、覃熙章部也隨即發動公使,陳金綬急調兵馬東援之時,羅大綱從西面強攻而來。中路清軍的大營沒有守禦多久,半天功夫便大敗輸虧,亂軍之中陳金綬護着病重的琦善在清軍餘部千餘人的護衛下退守秦家樓、蔣王廟一帶。

羅大綱等將合兵一處後,再打三岔河的勝保,可憐勝保好不容易聚攏數千敗兵,沒有等來陳金綬的援兵,卻等來了太平軍得勝之師的猛攻。兩軍廝殺一個時辰之後,勝保、託明阿、德興阿僅帶數十騎連夜逃往揚州東北的邵伯鎮。

第三天之上,羅大綱等將統領太平軍乘勝直撲揚州城,揚州城內警報不斷髮出,城內敗兵亂哄哄的沒有人指揮,人人都想着繼續北逃。至此,經營了數月之久、耗費錢糧無數的江北大營被太平軍一舉摧毀,數萬清軍作鳥獸散。。)

第315章 崑曲暢音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285章 北翼排兵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108章 政教之務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98章 必有近憂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389章 要塞陷落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561章 適合人選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289章 湘軍窘境第55章 麗澤風長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363章 清韻謀事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116章 夜戰湘潭第592章 二次羞辱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559章 親人團聚第621章 討價還價第117章 拋妻棄家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624章 明戰暗戰第44章 井塘之戰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377章 華夷大防第159章 英人要求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18章 天心閣上第347章 無慢檄文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334章 實戰範例第91章 難以抉擇第14章 領兵突陣第27章 四面見敵第306章 工商兵事第358章 戰略利益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175章 青浦抗糧第9章 醴陵道中第137章 三桂寶藏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420章 大沽之戰第322章 宗族勢力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480章 滇南古廟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696章 北伐檄文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36章 渡口浮橋第351章 出兵顧慮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95章 明正典刑第713章 九思堂會第664章 電報大樓第24章 共享太平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273章 作鳥獸散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565章 無字密信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398章 攘外安內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668章 單獨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