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

“估客無住者,有利身即行。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

求珠駕滄海,採玉上荊衡。北買党項馬,西擒吐蕃鸚。

炎洲布火浣,蜀地錦織成。越婢脂肉滑,蹊童眉眼明。

通算衣食費,不計遠近程。經遊天下遍,卻到長安城。”

元稹的《估客樂》節選:

——我是分割線——

太平軍對於那些佔據大片田產土地的豪紳、大戶們固然是苛刻至極,但是對於那些在城坊市鎮之間,經營貨殖往來的行商和坐戶;卻是相對寬容和優待得多。

只要在城邑里一次交足市稅和關錢,便就再沒有更多的而煩擾和限制了。若是想要長期經營某項物產或是特定區域間的轉運往來,則還可申領牌照以爲通關之憑。

而且,只要不去刻意觸犯太平軍指定的規矩和律法;他們甚至可以不受限制的從長江越過洞庭,一路行船湘水抵達零陵,或是深入折轉到靈渠水道進入嶺西的桂州境內。

因此,在利益的誘惑下,那怕是戰火連天而沿途地方動盪不安,也依舊有冒險前來交易的行船商人絡繹不斷,甚至不惜之沿海輾轉長江遠道而來。

因爲號稱善待商旅而鼓勵貨殖的定策,而太平軍也一度被那些大田主出身的官宦、豪姓、郡望大族們,視爲滿身銅臭十足而唯利是圖的鄙下之徒。

尤其是自從歸州到揚州的長江水道,爲太平水軍所橫行無阻並開始定期巡曳之後;這種互通有無的往來就更加頻繁和密集了。

畢竟,相對於盜匪橫生流民不斷的陸路,長江水道上的相對安全性與運載量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因此,哪怕是名義上處於敵對狀態的江東兩浙沿海,或又是潤州對岸的淮揚境內,依舊有許多人私下往來其間。

就在王仁壽等人思慮之間,一艘自北面水道而來的碩大船隻,也與之交錯而過,而在船頭上赫然還聳立着一杆寫着大大“王”的旗牌。

這不由讓王仁壽有些驚疑不定起來,難道是晉陽王氏已經提前一步下手佈局了麼。而在這艘大船艙中的垂幕後,來自關內的大商人王婆顯,也在打量沿途市面在心中慢慢盤算着。

如今他也不再是僅限於經營大宗茶葉的生意了;事實上在朝廷財計困絕而羅括不斷,京城亦是民生凋敝的情況下,他在東市裡以茶行爲主的大多數營生都已經荒廢了下來。

反倒是當初在南邊置業以爲退路和轉機的那些佈置,卻是隨着湖南境內水陸商貿的再興,而呈現出風生水起的局面;並且還因爲太平賊的逐漸勢大,而呈現出某種安定的前景來。

因此,到了後來他乾脆逐一折變了京中的產業,疏通了路上諸多關節而把族人逐漸的遷移過來;分別開始拓展在這支賊軍所控制地方上的經營。

只是後來南邊也發生內亂的消息傳來,在道路和消息斷絕後他也未嘗沒有後悔過;但是隨即朝廷就兵敗如山倒的,被黃巢率領賊軍一路突破推進到兵臨潼關。

他也只能趕緊丟下帶不走的產業和累贅,就此帶着家人奔赴南下商州避難了。畢竟他對於朝廷口中殺人無算的黃逆大軍一無所知,但是好歹親眼見過太平賊的治下,而只能兩害取其輕。

至於讓東市裡大多數人比較在乎的入蜀避禍打算,他卻是深不以爲然;甚至主動的以利害勸告周旁的人等,

要知道那位擅長京城刮地三尺以奉中宮的田大閹;已然是先行一步的把自己兄弟和黨羽,安插在了三川節鎮的要任上;這時候帶着身家和親眷過去,只怕是要送羊入虎口了。

結果等他倉促間走到半路上,遭遇和打發了幾波潰兵,也損失好些族人和細軟之後之後;才聽說那些太平賊不但沒有在內亂中虛弱或是分裂、垮掉,還把山南東道節度使都給打了下來;

他也就此真正下定決心,冒着從中給的風險與名頭,正式在南邊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因爲是熟門熟路的行會中人,又有地方前期鋪墊和呼應。

如今在荊州、潭州、嶽州和洪州等茶山居多的產地,都是他派遣族人開辦的鋪子和商社分店。而他的侄兒王應元更是在江陵計署做了名籌算的小吏,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別出蹊徑和意外之喜了。

但是他已然不再滿足於最擅長的傳統茶行經營了。尤其是因爲戰亂失去了中原到關東的整個北地市場,西域商路也由此斷絕;而拿下從廣府出海銷往域外的路子,則是控制在太平軍的專屬部門手中。

至於西南通外的茶馬古道倒還算是興旺,但是要通過充滿蠻夷和官軍殘餘勢力的黔中道,還要與來自蜀中的茶商爭奪這條古道上的利益所在,對他這個專做西北路-羌塘道的北方茶商而言,實在有些勉爲其難了。

因此,在不斷招徠那些同樣出逃長安避禍,而四散在山南兩路境內的兩市故舊同時,他也一直在尋覓一種可以自己這些外逃北地商人,名正言順合力起來抱團立足的營生。

於是在一路的採買和觀摩沿途當地市面當中,他總算是有所新的體會和觸動、發現了。只是促因就沒有那麼沒美好了,乃是他的一個故舊兼合作伙伴,上門來告求時所應運而生的。

這位故舊在離京前早早有所準備,而將家宅以外的大多數身家都變成了,於東南各道奏進院相關的各家坊櫃、邸店和便換所的憑證。然而當他派人前往東南各地準備“合券取錢”的時候,卻發現出了嚴重的岔子了。

先是江東的(浙西)鎮海軍和宣歙鎮爲賊所陷;而剩下的浙東觀察使也陷入了羣龍無首的地方亂戰中,已經找不到可以承兌的官府了。

然後是淮南道所在揚、楚等地雖然屢屢爲賊所攻;但是在理所所在的揚州州城倒還算是保全完好;只是那位名滿天下的高令公卻是和朝廷鬧起了彆扭;一時間就連基本的在京承兌業務,也無限制的停滯和推延了。

而他想要派去繼續嘗試打點和交涉,以爲止損的前後幾批的人手,也齊齊在當地盡數人間蒸發了。結果,如今那位故舊千辛萬苦帶出來,那些壓箱底的飛錢和寄單,也盡數變成了一文不名的廢紙;

只能告求道昔日的合作伙伴門下,求個戶口的營生來養活一家子。這也讓王婆先誕生出了一個模糊的想念來。

如今,太平軍治下對於寄存、匯兌財物的錢櫃和邸店、質鋪經營固然限制頗多;而在南海(飛)錢聯(合)之外,目前只允許特定幾家來自嶺外,具有廣府大海商世族背景的存在。

但是他有信心憑藉自己的人脈和淵源,從關內拉出來的那些北地豪商之類,憑空湊出一大筆作保的墊金,再在這裡重新打開一番局面。

然而,他眼下想要達成這番意圖的第一件事,便就是的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位太平軍之主的見聞當中;然後才能讓投其所好的徐然圖之。

只是這位據說是佛門出身的大都督,也未嘗太過節慾寡好了;可以說除了所好收集各地特色飲食和廚藝之外,就連身邊的侍奉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因此他也只能從這些方面,別出蹊徑的引起對方關注纔是;想到這裡,他忽然想起來與自己同行出奔,來自西市最大的金銀作行,與河西歸義軍殘部有所淵源的那位粟特種豪商哈羅哈身邊,似乎有所頗爲合適的對象。

——我是分割線——

數百里之外。

負責引領一支兵馬北上商州,打通武關——藍田道的新任別遣都尉王行空,正策馬行走在金商古道的曠野之中。

而在他身邊除了同行準備入關的全權商務代表高鬱之外,便就是這次前來宣召的轉運使劉塘了。此時此刻他依舊還在喋喋不休的勸說着王行空道。

“你的事情俺也聽說了,黃家子弟這些事情也做的太不地道了。。只恨俺正在外間奔走,不能及時替你緩頰和辯說一二。。”

“只是黃王還是英明睿武有加,並在事後嚴懲了相關的人等;是以你其實還有機會回頭的。。”

“你好歹也是早年跟着打天下的老人了,黃王私底下亦有所掛念過你的情形呢。。”

“這次若有機會入的關去,你難道不想道天下聞名的西京城裡去瞧瞧麼。。”

這一次劉塘出使的第一個任務只能說是差強人意,那個周和尚固然是派人盛情款待之,卻對黃王的封賞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的左右他顧;事後更是自行成立個大都督府以爲隱隱的疏離態度。

但是卻又在私底下,頗爲慷慨的答應了他身負的另一個任務。所以,他要想些法子從其他地方找回一些機會和突破口來,纔好作爲磁性回去的交代和籌碼。

“運使所言甚是,”

然而,一身披掛齊全的王行空聽下來,也只是不可置否的對他微然一笑置之。

要是放在當初,他也許會義憤填膺之下覺得快意恩仇有加;但是在太平軍中經歷和見識了這些事情之後,他也就慢慢放下和沖淡了,所謂借力報仇雪恨的心思了。

因爲他已經明顯的感受出太平軍這裡和黃王本陣,在各種行事手段和規矩上的差別,在組織、紀律和思想上的許多距離所在了。

至少在大多數人都是喊着崇高的道義和光正口號,卻做的多是爲自家小團體牟利的情況下,只怕就連黃王一己之力,也未必能扭轉和改變什麼了。

因此,就算沒有當初的事情獲救就此彌合過去,日後同樣還是會有所更多的是非和衝突,以新的名義和藉口再度爆發出來。因此,他及時選擇離開報信,雖然有些遺憾和愧疚之嫌,但未嘗不是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遠處卷蕩而起的煙塵,再次打斷了他在馬背上的思緒和心路;根據遠方用反光映射回來的信號,卻是翻山而行的探報隊,在前方的故道起伏折轉處,意外遭遇和發現了官軍的埋伏。

第六百一十七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一百零九章 別任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一百三十章 異心2第一百五十三章新氣3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四章,還是活着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七十章 夜色(已經錯掉的標題沒法改了+@+)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五百八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九)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667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四十九章 後續4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869章 駑馬徘徊鳴(續二)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858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第三百一十四章 逞勇赴江漢(續)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1042章 雁行緣石徑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三十章 突現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701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中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方4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驚雷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636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第八十二章 公審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