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時世行》唐代:杜荀鶴

——我是分割線——

髒膩的看不出本來顏色的案子散落的鹽水毛豆、煮花生殼子,還有淡得不知道滋味的無限量茶湯,成爲了這些喜歡高談闊論的年輕士子們,指點江山品評時事最好的助興之物。

而混跡在他們之中的新任宣教科見習採風員韋莊,也在心情複雜的暗自苦笑着聆聽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充當這般角色的這麼一天。

只有親身領教之後他才知道,如今的太平軍其實並不缺人,也從不輕授任官職,哪怕是最底層的吏目、吏員之屬;因此想要靠三寸不爛之舌的辯才和口風,或是些許舊日的文名、口碑,聞達重用於上就是一種奢望。

任何想要有所上進的人事,都要麼沉下身去從最底層的實務開始積累資歷;要麼就自憑才具去參加三六九等的分級考試,然後通過後續的修造和實習,纔有機會得到一個正式的職位。

因此,已經有一些士子在未能一夜之間就聞達一時,或是出人頭地的各種失望之下,既不願意沉下身去與那些愚鈍、蠢笨的泥腿子打交道,也不想一遍遍的重新考試和修造下去,就這麼相繼不告而別去了。

而韋莊自己則是一個比較少見的特例,因爲他早年在京的一些著作,居然在大都督那兒被提及過,然後又有已經小有身份和地位的故交韓偓爲擔保,這才獲得了這個見習職位。

既然是見習職位,那就意味着他並沒有正式薪俸,但可以拿到一定數額補貼的實物福利和少許銅錢。任務就是整天混跡在這些士子當中,聆聽他們心聲和輿情所向,並且定期上報一些熱門話題和日常狀態。

然而,相比在這裡形同混日子的韋莊,他的另一位老友杜荀鶴顯然走得更遠更激進一些。他居然報名參加了那個讓人聞風喪膽的鎮反會下,其中一個新派“三支隊”小組的隨行文書名額。

這可不是什麼名聲在外的好職事,在傳聞當中更是手上沾滿了血腥,乃至一不小心就有丟掉性命之虞的兇險所在。因此,韋莊並不是沒有勸過這位老友,稍加審慎和周顧一些。

但是一貫表現的頗爲灑脫和與苦爲樂的杜荀鶴,這一次卻是迴應的十分果決;“正因爲世間多有非聞,我纔想親眼看上一看,這太平軍治下行事是否言稱始終如一呼!若能夠爲生民立命故,就算殺人如秦武安亦得其頌否?”

而在金州西鄉城外的拉練野營中,許多年輕的士卒正在滿身汗水接受新的戰法操練,大多數用棉布和碎絨縫製的制式夾襖,很快就被脫到一邊去,而在踩成一片泥濘的薄薄雪地裡,露出僅作細麻單衣的腱子肉上身來。

而負責領操的隊副符存,亦是手中抓持着一塊制式的團牌,做出個上下翻飛、左右突走,前後擋格的流暢動作,就像是把這件平凡無奇的事物給玩出花來了。

很難想象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心想要討賊建功的官軍小校,現在已經是像模像樣的一名太平軍士了。他也因爲這個緣故改名爲符存審,取善存而審身之意,算是與過往徹底割裂和擺脫了去。

這些日子以來,雖然在太平大都督府八軍六防區的基礎上,總體軍額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除了軍費資糧以外相應的投入卻是連年下來翻了好幾番了。

比如隨着江西東南部和山(南)東(道)、峽江各州的陸續平定,以及地方改造和肅清工作的大半數進入收尾階段,作爲太平軍主力的一到六軍序,也再度隨着陸續迴歸的編制而變得齊裝滿員起來。

其中,又有大量經過初步戰陣鍛鍊和考察的附從武裝,被收編改造後分別以補充兵員的形式,(老弱傷病)充入了各地的新屯莊,或是(年輕丁壯)異地編遣入二三線的守備團、護場隊。

但是最大的投入則是太平八軍爲首,主力部隊的換裝和戰術強化;比如除了特殊情況的水軍和騎兵之外,其他六個軍序都要確保六到八成的以上的披甲率,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鐵甲(鱗甲、鎖子甲、圈條甲乃至鍛鋼護胸)。

此外,因爲這些年養殖業和畜牧業的積累,再加上太平軍征戰中的羅括所得,每年大概可以出欄一萬多頭可供騎乘用途的大型牲畜,再加上搜購民間散養的部分,確保六個軍序實現至少三成的騾馬化,三成的步卒騎乘化。

然後是火器上的裝備,每個軍至少要維持一支獨立配屬的火器部隊(擲彈手/擲彈兵),約佔總體軍額的十分之一強。於是這樣下,各種地方花費和投入就水漲船高上去了。

當然了,因爲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散佈在各個地方,相應的換裝和編練工作,也只能是按照距離遠近和輕重緩急的需要,來編制逐批輪替進行的日程表。

其中最爲優先接受編練和換裝的序列,既不是大後方駐守的預備/機動部隊,也不是正處一線備敵的展佔序列;而是定期從前沿輪換下來修整的二線部隊。

因此如今作爲一名太平軍的新補士卒,甫入補充營中第一階段,就是使用長矛列陣和行軍、應敵的基本訓練;在這個階段若有表現不合格的,就會給淘汰回鄉裡、屯莊、工場去。

然後,再根據其中新卒的具體表現和特長所在,初步選拔出既能陣列而戰,也能適應小團體格擊纏鬥的刀牌手,或又是多種陣列急射、漫射、攢射的弓弩手。

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太平新卒。而後在這個基礎上,又有更多新的進階和發展方向。

比如善於騎乘者可以編入馬隊,參加騎乘作戰的基本訓練;以決定他們究竟是騎上戰馬成爲一名衝鋒陷陣的騎兵,還是騎着騾馬機動再陣列而戰的騎乘步卒。

善於浮水游泳者,一般都會被接受水軍的優先條件,以選出其中能夠長期適應操船和水面活動的人員,然後再進行水戰跳幫、登岸強襲或是武裝橫渡的基本訓練。

又有身材低矮卻擅長山地攀越,不畏崎嶇的士卒,就會被編入到屈指可數的幾個山兵營中,以接受強化障礙翻越的行軍和進擊訓練,藉助器械的山地穿梭拉練,乃至是相應山地環境和特殊裝備的對抗操演。

而以身腰臂力健長者,則可以申請加入到投火隊的訓練當中去,學會簡單的望風斷距手段,以最終成爲一名令人敬仰的擲彈手,乃至是正式的擲彈兵、老擲彈兵、擲彈士。

而今他們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那些身手靈活而意志堅定者,將被配發給三眼銃到發火短銃在內新式火器,以獲得遠異於弓弩的平射殺傷能力。

至於想要成爲的樣子隊(遠程投射器械)的成員,則要求更高,除了要有足夠的力氣和勇氣之外,還要有簡單數算、識字的底子,才能學會戰陣觀瞄測繪的手段。

而作爲其中進階的弩炮士和組頭、匠師,甚至還要能夠掌握簡單修理維護的手段,能夠就地取材以備戰場不時之需。因此,在軍中這些區別和分野也被稱爲“新三階、老三階、火器又三階”,而成爲新進士卒們努力奮鬥的方向。

——我是分割線——

而在渝州西北與瀘州交境的合江口,沿着江岸和山壁之間新構築起來的土木結構軍寨上,赫然飄搖着太平軍的鯤鵬紋青旗。

而順着有限敞開的軍寨大門,蜿蜒在道路上推着小車、揹着筐簍,或是河面上絡繹往來撐着船隻的人羣,儼然成爲時下的一道獨特風景。而他們運來的物產固然是五花八門,但是裝載回去的東西卻是統一的灰白顆粒。

道理也很簡單,因爲眼下的劍南道境內,無論是東川還是西川之地的使命百姓,都已經久苦於缺鹽造成的淡食之日了。而早前峽江道的動亂,導致來自渝、萬各州境內的供鹽斷絕了很長一段時間。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相對於還未得到大規模開發的榮州公井縣(今自貢市),渝州所孔厄的巴東地區纔是巴蜀之間,乃至黔中所在的雲貴之地,最爲重要的內陸鹽業產地了,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數千年前的巴國時代。

光是貞元以來朝廷直接設立的大昌監(在今巫溪縣)、永安監(在今奉節縣)、塗監(在今忠縣)、漁陽監(在今萬州區長灘井)、雲安縣監(今雲陽縣);就有大小上百口的鹽井和鹽泉。還不計民間自鑿自煮的私井、私坑、山穴。

所以在太平軍和官軍停戰保持對峙之勢還沒過多久,就已然有人主動冒險越界投入境內來欲行那買鹽之事了。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作爲恢復地方生產兼帶自濟自強、自力更生的創收手段,江陵方面很快就通過峽江五州沿岸,剛剛建設完成的壁板信號塔,批准了當地新設立的屯莊優先重建鹽井工坊,而開放銷售創收的請求,並且隨船派來了相應商椎局的工作小組。

同船運過來的還有產自峽州(湖北宜昌)夷陵縣的石炭,作爲後續開採和煮鹽的廉價替代手段;畢竟當地鑿滷煮鹽的歷史悠久,而所用柴薪都是採自附近的山林,長此以往對於植被、水土破壞很大。

後世明清時的巴東鹽業,不敵有火井(天然氣)煮鹽的自貢衰敗下來,也是因爲林帶山林破壞嚴重,而越伐越遠逐漸採無可採,成本益增不止的惡果和緣故。

而作爲近水樓臺的夷陵縣,不但發現了可以淺層露天開採的石炭礦山,還有伴隨着石炭探尋過程當中,所找到產出甚大的石墨坑和硅砂坑,乃至是富磷礦的板結岩層。

這樣又帶來一個偌大的好處,太平軍不用再千里迢迢的從外海輸運鳥糞石,而可以將肥田粉普及到更多內陸沿江安置的屯田所和編管區去了。甚至是進一步加工成爲火柴、底火等化學制品。

而在其中遠去瀘州境內的一艘平板大船之上,被人掛念過的林深河也被風吹日曬得臉色焌黑,露在滿是塵土舊衣袍外的手腳粗裂,就活像是一個地道往來峽江之間的行腳商人。

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探查榮州公井縣內的鹽產情況,並且對其作出相應產能和破壞成本的評估。而在這一切的背後,則還有太平軍對於劍南之地的經濟滲透和掠奪的潛在需要。

而早在他之前出發的,則是那些受過簡單操練的屈從行舊部們;他們籍着這些販鹽之人的掩護,已經帶着作爲硬通貨的帛布和鹽,去招攬那些散於山林久苦於朝廷和官府的人手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聞通鬼魅第四百零六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七十九章 破後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892章 胡星曜精芒(下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亂人思變(下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733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或聞通鬼魅(中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誰肯相爲言(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二百零三章 南天3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心不盡足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735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五百六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九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一百四十四章 遭遇(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三十七章,迴歸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898章 羽書速驚電(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三百一十二章 逞勇赴江漢(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五百三十三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下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956章 孟冬沙風緊(續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五章 還是活着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898章 羽書速驚電(續第649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二章 活着(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