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

“海上濤頭一線來,

樓前指顧雪成堆。

從今潮上君須上,

更看銀山十二回。”

蘇軾《望海樓晚景五絕》

——我是分割線——

而在杭州錢塘城中,周淮安也終於開始接見地方士民的代表,以及在特定的場合上和活動中公開露面,以宣示相應的統治權和控制力所在。

如何將已經取得的軍事勝利和戰果,迅速的轉變成爲政治、經濟上的收穫和資源產出上的加成,這無疑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比如對外震懾敵人,對內壓制矛盾的權威和影響力;

又比如充分發動和利用新佔領的土地人口,將其迅速轉變成爲新體制構架下,支持後續軍事行動和戰爭潛力的現成資源。然後,這又涉及到了組織建設和官僚體系培養的問題了。

至少直接掠奪財富和人口作爲戰爭紅利,並令佔領地方畏懼你得武力相對容易。但任何想要深入一些點的社會變革,光靠傳統那種軍事征服手段上揚名之後,就天下聞風景從的套路和投機模式,是沒法完全滿足相應的需要的。

而歷史上大多數政權和領導者得以發展到了這一步,這不就得不在現實中有所取捨和妥協了。

畢竟窮苦百姓可以發動起來匯聚成動搖社會基礎的巨大力量,但是想要有效的操控之並且轉變成建設性的力量,就相對困難的多了。因爲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和見識水平太低,以至於很難成爲支撐政權底層的基幹力量。

而從前朝體制下沿襲下來的舊屬官吏,及其背後的世家門閥所代表的大小地主階層們,纔有可能提供相應有足夠時間脫產學習和培養出來的人才,作爲構成王朝官僚體系的候補和新血。

而自古以來改朝換代之際的帝王們,莫不是在這兩大羣體之間權衡取捨着,以保持相應的制約和平衡,再加上人口銳減導致的生存壓力/土地兼併大爲緩解,最終締造出所謂的開國盛世。

故而,任何號稱要弔民伐罪的農民起義軍/反叛勢力,發展到最後想要組織起政權並完成坐穩天下的蛻變,就必不可少要放棄大部分的初衷和理念,來吸收這些舊有體制的熟練官僚和世族精英。

所以以有唐一代爲例,對於五姓七望爲首的山東士族,基本上就是有拉攏有打壓而貫徹始終的基本國策;一方面這些在地上擁有很大輿論和語話權的大族顯望,對於家天下的皇權就是天然的威脅和隱患。

但出於政權架構穩固的緣故,又不得不依靠他們世代擁有所謂治學傳家,所培養起來數量龐大的族人子弟、門生故舊,以及相應影響力所能夠號召到的更多士人,出仕李唐政權而填充到各級官府組織當中去。

所以在貞觀之治道開元盛世的前一百年跌宕起伏的王朝演變當中,唐王朝都在努力分化瓦解這些舊有世族門閥的影響力,一邊用科舉制吸引到更多在野的寒門庶族人才,作爲制約和對抗的力量。

於是等到了中唐以後,這種隱形的國策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功了,但也可以說是基本失敗了。因爲作爲王朝需要壓制和分化瓦解的對象,世家大族們在地方上影響力已經嚴重衰退,而逐漸讓位於於藩鎮割據中的地方武人集團。

但是作爲相應求生求變的手段,這些世家門閥開始轉入兩京爲代表的權力中樞,而從方方面面滲透到了朝廷的體制當中去,而成爲大唐政權中密切相關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同樣因爲掌握了中樞權利而又擁有比常人更高的起點,更多的直接間接這政治資源和人脈影響力,導致這些世族門閥的子弟很容易就能獲得清貴美職或是權柄之要。

然後過雪球式的加這些政治資源和權位上的優勢,進一步的疊加和穩固下來沿襲給自己子弟族人之後,也就在沒有那些出身微賤卑下,或是寒門庶族中人什麼事了。所謂諸多兄弟父子同榜,三代再閣的宰相世系就是這樣誕生出來的。

最終當皇權用來異論相攪,引入競爭和活力的科舉制度,也變成高門甲地之間通過“通榜”“行卷”等方式,相互利益交換和政治妥協的工具之後,已經無力改變什麼的大唐王朝,也就自然而然的迎來了他的末世之期。

而中晚唐以來,因爲上升的通道被逐漸的淤塞和堵死,失去了正常出路的寒門士子,就紛紛投身到各地藩鎮的幕府當中,而成爲地方對抗中樞的推波助瀾之勢。進而在天災人禍走投無路之下,投身到此起彼伏的民間起義中去。

從某種意義上說曾經屢試不第的鄆州人黃巢,也不過是其中集世代之怨望而應時而起的風雲人物之一;而整個五代十國期間世家大族和門閥政治殘餘的崩滅與衰退,也可以說是這種最終反噬的漸進產物。

但是同樣可笑的是,因爲這些世家大族已經與李唐王朝捆綁太深而利益同體的緣故,到了這個王朝末期,反而是想要救亡圖存最爲中堅的力量,而很是涌現出一大批忠臣良將來。雖然依舊沒有什麼卵用了。

但是周淮安顯然要走的是另一條道路,另一種讓一切更加徹底的天翻地覆,也充滿荊棘與艱辛的鼎革之路。所以需要儘量從一開始就儘量根絕和排除,各種舊勢力的殘餘影響和流毒。

而這座錢塘城也不會例外的,然而情況又略有所不同。因爲這裡既有內陸那些名城大邑一般發達的水鄉河網和灌溉農業,也有類比廣州、交州之類繁榮的商品經濟和河海貿易活動。

作爲杭州的州治和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城和名邑,錢塘城以柳浦和吳山分別爲新舊城的核心,構築週迴長約三十六裡又九十步的數段新老城牆。

而城中新舊七十三坊總計有戶四萬七千,口二十一萬有餘,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在從事船運、行商或是絲織、造紙、金銀匠做等工商業相關的行當。

由此產生的富家巨室比比皆是。因此站在高處望去可見,除了城坊牆圍間連片烏棚灰瓦,還好些高低錯落的亭臺樓閣和園林的輪廓,散落、依傍在低矮吳山上下和新舊城交接腹心的小內城附近。

箇中的主人,也是眼下的錢塘城中需要甄別和區分的一個特殊羣體。其中既有可言上溯到東吳孫權時代,朱張顧陸的吳中四姓;又有王謝袁蕭,乃是兩晉之交永嘉年間衣冠南渡的淵菽。

當然了歷經歲月如歌摧折下來,既然“舊日王謝堂前燕”都競相”飛入尋常百姓家“,能夠留在杭州這邊的也只是諸多旁支遠宗中的家系了。對於現代人而言,也就剩下可有可無的一點情懷和獵奇而已。

然後又有徐沈周方等,前朝數百年間才從周邊興起的土戶大族。自兩嶺、閩中渡海而來落地生根的陳林吳黃;在這裡因爲長期經營海貿和河運,而號稱錢塘十六家的地域性商人羣體。

當然了,因爲古人“商而富置田,田多而治學,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他們大多沒能夠撇清乾淨屁股上的屎。最後能夠通過初步的甄選和摸底,再被推舉出來當作士民代表之一,到周淮安面前來陳情的也只有少數幾家而已,

而他們的表現和態度,也將決定着城中許多同等人家的去留命運。究竟是被先審判後抄家式的清算,還是勒令舉家遷移,還是接受就地的整改和閉門自省,或又是成爲太平軍在地方上新的協力對象,加入到治下的經濟體系內來。

這次會見也被安排在城中最有名的會宴兼觀景場所,南牆邊外大堤用來錢塘觀潮的望海樓了。這裡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史記-秦始皇本記》“始皇37年,東巡會稽,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的記錄。

然後在秦觀潮臺的舊址上屢毀屢建至今已經是第五次了。最近一次還是焚於隋朝開皇十年的杭州楊寶英之亂,然後由初唐四大家之一的錢塘人褚遂良號召重建。

也算是天下諸多望海樓的同名建築當中,頗爲古老的所在之一。簇立在長堤邊上一處旋階而上的宏偉高臺之上,八棱五重灰瓦漆彩的塔閣式建築。

而從最底層的廳堂大閣開始,諸多緣柱上還題刻着歷代名家的詩文,從最早初唐大家褚遂良的《春日侍宴望海應詔》,到當代被稱爲鷓鴣學士的鄭谷所做《潮頭詩》:

“浙江輕浪去悠悠,望海樓吹望海愁。

莫怪鄉心隨魄斷,十年爲客在他州。”

而今天無疑又要加上週淮安“新”做一副半對聯子:“望海樓,望海流,望海樓上望海流,流芳千古千古流芳”。當他帶着護衛抵達這裡的時候,樓中的歌女正在琵琶、箜篌、蘆笙豎笛的伴奏下,唱當地廣爲流傳的《金縷衣。聯選》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щщщ◆тTk ān◆C〇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後一銷魂。

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不洗殘妝憑繡牀,也同女伴繡鴛鴦。

回針刺到雙飛處,憶著征夫淚數行。”

而濟濟一堂的城中父老和士民百姓的代表,也紛紛起身又拱手鞠身對着拾階而上的周淮安齊刷刷拜倒下來。

“恭迎大都督的蒞至。。”

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中第688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中)4500字大章,表揚我吧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二百七十四章 扶搖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803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糾糾兇難當(下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672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二)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一百零四章 城欲催(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般(續)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1013章 徵師屯廣武(中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985章 單于一平蕩(續第四百零十章 猶記登壇日(中)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二百三十章 亂動2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六百一十三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九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856章 戰城南,死郭北(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五百零三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續)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五十九章 陰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六百一十七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中第1013章 徵師屯廣武(中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三百零八章 內外兩相望(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中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880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十章 依舊活着(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糾糾兇難當(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四百章 人心不盡足(下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一百零五章 盤底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