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扒

“噫!入孃的雜種,安陵修渠那光景,鐵杖廟裡竈膛偷錫的就有他。如今襠裡二兩肉切了,不還是個扒灰的瘟牲!”

“好嘞好嘞,莫要再去說咧。還是想想辦法,莫要賭咒,咒得死那畜生,老子天天扎他小人……”

長河縣的堤壩口,居高臨下看着整片整片的田地,皮膚黝黑腱子肉條順的莊稼漢們卻是蹲在那裡愁眉苦臉。

“咋想辦法?沒甚辦法。人是德州府裡來的,朝廷的公文,你還敢抗旨?皇帝老爺殺你的頭!”

“日孃的龜孫,這白疊布斬了一貫多,棉花一石纔給七百文,還說京城的一貫,就是七百文,老子七他娘個祖宗,誰家一貫是七百文的?這不是不要臉麼?俺也見不得安陵縣的慫包,噢,人家說要這麼收,你就給,你不是吃飯的?”

“說個甚,說個甚?咋辦吧現在。”

“咋辦?辦個奶奶!老子不幹了!讓那瘟牲尋他兒媳要棉花去吧。老子跑碼頭賣扒肘子去,老子不幹咧!”

“哥你還莫說,扒肘子在濟渠還挺好賣的。就是肘子不好弄,都吃滄州豬,那價錢,不便宜。”

“老子不賣扒肘子,賣扒雞總行了吧!”

“行行行,咋不行?咱們還弄個字號,就說是‘德州扒雞’,一定能賣出好價錢,一年賺它一萬貫!”

“滾!一邊去,還跟俺說笑咧……”

“哈哈哈哈……”

莊稼漢們守着堤壩,在那裡窮開心,傻樂了一陣子,又沉默了下來。糧稅豆賦其實都還好說,能吃得消。雖說他們就是莊稼漢模樣,可家裡面的田地,都是兩三千畝,湊在一塊,也是一二萬畝地的規模。

因爲滄州棉的緣故,幾家十幾家或者上百家組個臨時的商號,在滄州收種子,然後請人過來指導種棉花,棉花再賣回滄州,一進一出,一年賺頭抵得上過去十五六年。

只是沒曾想滄州棉出名之後,官府也不是傻的,盯着棉花先收一半。

薄地一畝三石棉花,就要去掉一石半。一石棉花均價大概就是一貫半兩貫,有高的時候,但棉花質量不好,就賣不上價,滄州多半是不要的。

照着一石兩貫來算,上繳給官府一畝就是三貫,有兄弟夥湊份子的,千八百畝地全種棉花,這就是三千貫上下去了。不過就算去一半,也還是剩個兩三千貫,扣掉種子錢人工錢農具錢,大概也能賺個一半,一千來貫利潤總歸是有的。

哪怕兄弟有五六個,怎麼地也夠全家開銷的。

只是這幾年日子陡然就不好過,外朝內府前來贖買,價錢壓的很低,而且強制攤派,日子就不好過了。更何況,不僅僅是得按照朝廷收購價上貢棉花,農具也得從官府指定的鋪面購買,這農具好壞一用便知。

這幾年農具多是用武漢貨,因爲耐用,最少用個一年半,壞的話也就是缺個口。但是石城貨就差了不少,脆的厲害,一次農忙下來,光鐵料都夠打一副殺豬刀的。

一進一出,等於全面勒緊褲腰帶白乾。

如此行情,也不是河北德州一家,諸如相州、洺州、邢州、趙州等地,大抵如此,朝廷一年從河北抽的棉賦,就足夠維持安北都護府開銷,還能有結餘在遼東修兩三座夯土城牆的縣城。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河北諸州縣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多少要擔一點風險。原本白天收棉花,改成了連夜收棉花,收了棉花又連夜運到河口去。然後“走私”到登萊,到了登萊,就有更大的走私船直接掛“皇商”的幡子,然後南下到蘇杭。

哪怕價錢按照一石一貫半來計算,“走私”基本都是純利,跟賣給朝廷比起來,簡直是天上地下。

官府也有厲害的酷吏,白天估算了棉田產量,然後第二天再覈對。種田大戶們也不含糊,連夜就把棉田燒個乾淨,第二天就說“絲綿未得,嗚呼哀哉”,然後種一茬小麥拉倒。

田裡連根毛都沒有,你收個屁?當年混點糧食,往縣衙一放,轉身就走。

酷吏們也不簡單,有的酷吏原先就是種田大戶,還是相熟的,有什麼小把戲,不敢說了如指掌,多少也是心中有數。

於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你晚上收棉花,我晚上來收棉賦;你運河口“走私”,我跑海上“緝私”。

鬥智鬥勇,堪稱一番大戲。

這幾年欽定徵稅司衙門遲遲沒有南下的原因,就是整個衙門都忙着北上。

畢竟難度要小得多,橫豎泥腿子要好對付一些不是?再者河北毗鄰“中國”,有什麼動靜,隨時抽調羽林軍過來鎮壓就是。

跟朝廷對抗,又硬氣的,自然也有認慫的。認慫的花樣也相當多樣,有的自然是去做酷吏,有的更出人意表,直接揮刀自宮,尋了門路託了關係,跑去宮裡伺候皇上。當然一把年紀想要伺候皇上是沒可能的,因爲來自地方,內府採買,往往要倚重此等人物。

着實讓不少揮刀自宮的老鄉發了家致了富,搖身一變,從苦哈哈變成了吃皇糧的。

其中比較出名的,多是集中在德州幾個縣,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整修濟渠的時候,讓幾個縣的民夫開了眼界,內府那點勾當,多少也是能說道說道。

眼見着的門路就在這裡,自然是有人動了念頭,加上朝廷“用人之際”,於是還真就出了一票厲害角色。

尤其是靠近大河的安德縣,舊年有個在鐵杖廟偷錫灰的,原本跟老哥們一起種地,後來一咬牙,覺得這日子不能這麼下去,把幾年種棉花攢的錢弄了出來,又給自己褲襠來了一刀,幾經週轉,跟內府局外派出來的常侍居然有了交集。

憑藉“地頭蛇”的身份,加上都是褲襠裡空空如也的“自己人”,那光景內府盯業務進度也盯得緊,於是便“脫穎而出”。讓這種人踩着老兄弟的肩膀,算是爬了上去。

到如今,居然混成了內府局德州採買大使,論及權力,不輸給德州府內諸縣縣令,而且過手的現錢,就算德州刺史跳出來,也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若是別的時候,這等人自然是被人稱道被人羨慕,有魄力有野心有事業,當得起。只是因爲踩着兄弟夥上位,那就被人暗地裡編排暗地裡恨,他舊年在鐵杖廟偷錫灰,有好事的拿“偷錫”取了個諧音,說是“偷媳”。

錫灰偷出來要用耙子,於是又用“扒灰”來暗喻,讓唱戲的伶人編了個故事,如今河北不敢說家喻戶曉,但是熱鬧地界,也多是開個倫理葷笑話,會用上“扒灰”。

又到一年種棉花的時候,沒有種麥的田地,都是留着種棉花,可是“扒灰大使”在側,讓德州農家都是頭疼不已。

更讓莊稼漢噁心的是,這個“扒灰大使”還混了個“勸課農棉”的由頭,堂而皇之地在德州地面遊走,就是看看哪裡的田地沒有出麥苗。

沒出麥苗說明說明?說明打算要種棉花啊。於是就記下來,某某縣,哪裡哪裡有棉田多少多少。

論起來,這等執行力,當真是讓人歎服。只是讓德州諸地莊稼漢,恨不得門牙都咬碎了去。

第八章 故人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五十七章 千金買馬骨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五十幾章 生兒生女都一樣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六十一章 瞧着眼熟第十四章 飛揚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十六章 大禮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十五章 自由第七十九章 正道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八十九章 洛陽生態圈第九十六章 和想的不一樣第九十章 宰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十五章 幫襯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十二章 至西域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八十五章 登門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頓第十三章 暴打第六十章 指路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十一章 興旺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六十章 朝會一本道(票呢?)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八十章 想開點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三十章 奧杜之杖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四章 製圖狗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七十三章 勤奮好學李思摩(票!)第四章 腦洞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九十九章 成長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六章 放飛自我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四十四章 麻煩事第四十六章 手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八十五章 激動的楊都督(二更求票)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六十四章 事發第三十二章 認清自己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七章 大舞臺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