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兩證

“老闆,打聽到了。”

“噢?怎麼說。”

錢穀大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一手把玩着兩顆雞蛋大的珍珠,一手託着一杯茶。珍珠是馬上就要磨碎了給女人塗抹的,這光景只是拿來再好好看看。雖說是皇帝走狗朝廷酷吏,但這麼大的珍珠,居然就是磨碎了塗塗抹抹,實在是讓他心痛……

“現在都在搶兩證,看來是要在東海大幹一場。”

“摻合的人多麼?”

“南北都有,都是了得人家。至於洛陽白氏、鄭氏之流,也在較勁。”

“聽說打過了?”

“在琉球還殺過一回,白氏和鄭氏搶了不少東西。”

“武漢呢?”

“這不是還得求着問武漢買船麼?也沒真個光明正大亮出旗號的,雖說海外幹一票,也不能被人知曉。可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要是讓武漢知道了……嘿,老闆也是知道的,武漢的那位,平日裡不聲不響,也是個報仇從早到晚的。”

“他大人張公義就是個小人!”

提高了音量,錢穀有些失態,但很快平復了情緒,“他也是本朝第一大奸,可惜啊,時局如此,陛下也是大不易。今年朝鮮道行軍總管牛公問兵部討要裝備,上等半身甲兩千,兵部拿不出來,隨後讓前軍器監的徐孝德幫忙,軍器監從民部支了錢,前往武漢贖買,兩千套半身甲,四月底就送到了鴨綠水。”

“……”

一時無言,行伍出身,都曉得披堅執銳是安生立命的本錢。這幾年出來的甲冑,放以前那都是傳家的寶甲。偏偏武漢造起來跟喝水一樣容易,朝廷從武漢不是沒挖過人,挖了人過來,產量、良品就是上不去。

“那……老闆何不諫言,讓陛下誅殺此獠?”

“誅殺?你以爲是那麼好誅殺的嗎?”

嘆了口氣,錢穀把珍珠拋在了玉盤中,嘩啦啦的作響。待兩顆珍珠停止滾動,他才感慨道:“且不說下手極難。只說殺他一個,又有甚麼用場?武漢官場、江湖,早就迥異中國。舊年‘忠義社’的人,又豈會因爲死了一個領頭的,就捨得這十幾二十年的金山銀海?別到時候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錢穀其實說的還很婉轉,僅僅是提了武漢,他還沒有說受武漢影響極大的整個江西行省,以及江淮江南的淮揚、蘇杭。典型的就是琅琊王氏,原本已經徹底熄火的琅琊王氏,眼下王鼒這一支,居然就風雲再起。

鬱洲、海州都有王氏子弟爲官不說,連江西行省都有見活動。

至於江湖商海,沉浮者更是不計其數,琅琊王氏即便沒有恢復當年輝煌,卻也算得上二流世族一等豪強。

再者江水張氏的江陰老巢,對琅琊王氏相當的大氣,用大力扶持不足以來形容。其中跟腳,又不能對外說,事涉皇族,而且還跟皇后牽扯不清,這就讓皇帝忠犬們沒法下嘴。

朝廷上下的巨頭中,皇后同樣是實力雄厚的一方。內府局每年的盈餘,外朝不知道多麼羨慕。

更不要說安利號居然在對外出口的高端商品中,佔據了不小的份額。尤其是前往天竺的商船,對於安利號的商品極爲追捧。一來一回,往往都是二十倍以上的獲利。大量的金銀現錢都會在廣州、交州、歡州、愛州存櫃。

高達國覆滅隨之而來的奴隸貿易潮,安利號佔據了接近三成的份額。至於爲什麼安利號能夠佔大頭,皇后的作用毋庸置疑。

“如今東海紛爭,扶桑接連發現金銀銅礦,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老闆,下走以爲,早晚都要鬥上一場。‘華潤號’一家獨大,那些個不曾沾光的,哪能這般痛快?”

“你以爲沒有鬥過?只不過是鬥不過罷了。薛公在遼地主持弛道,要是沒有‘華潤號’這‘河北義商’……哼哼。”

嘲諷地哼了兩聲,錢穀嘆了口氣,“老夫現在蟄伏,也是靜待時機。原先還是太過了一些,所有怨忿,都往老夫這裡來了。如今老夫退後一步,這武漢,便是最爲顯眼的一個。”

“這一次,定會大打一場,絕非以往那般偷雞摸狗。”

“最好如此了。”

錢穀用不確定的語氣應和了一句,只是心中卻也有些緊張,他生怕在武漢投機的瘋狗,鼓動鬧出更大的事情。他是很清楚的,在做“厘金大使”的時候他就知道,武漢有些人,尤其是中低層的窮酸出身,都琢磨着如何“光耀門楣”,就差衝張德喊“主公”,然後就可以“萬里覓封侯”。

只可惜張德對此毫無興趣,這才消停了不少,但邪念漸起,哪能那麼容易安撫的?要知道,皇帝年齡到了知天命的門口,而張德呢?而立之年罷了。

而且皇帝貞觀八年之後,就沒有再添兒女,反觀張德,別人不知道,他錢穀還不知道嗎?

甚至錢穀都感慨,皇帝的生育能力,連太皇都不如。太皇每年都能保證給皇帝增加一個兄弟姊妹,簡直是……無話可說。

“使君,弘文閣新派兩證,認購者極多,怕是會惹出事端來。”

“財帛動人心,正常。”

弘文閣最近新派的兩證,一是貿易證,弘文閣大學士馬周簽發,持有此證書,你哪怕抱着個皮球出海,也能對外貿易,不管你身份;二是海外入貢證,帝國皇帝蓋章,持有此證書,你在海外不管做什麼“生意”,發達之後,爲了“感謝”皇帝,“自願”把一部分收益以“入貢”的方式上繳。

當然了,這兩張證書也不是白拿的,得掏錢。除了掏錢,朝廷也承諾,貿易收益上岸之後,朝廷不管你是黑的還是白的,還能派出軍事力量,保證你在某些地區的安全。

很公平不是嗎?

於是包括曾經的“王下七武海”,都堅決擁護李皇帝,表示皇帝萬歲萬萬歲。

兩證可以派出去,自然也可以收回來,至於怎麼收回來,弘文閣出臺了新的“龜腚”,可以說是很講究了。

“你們擔心兩證派發之後,海外爭鬥不息?不用擔心。”

老張安撫着屬下幕僚們,然後道,“一定會打個熱火朝天出來的,奉旨賺錢,天公地道。”

“……”

原以爲老大會說這事情不會太糟糕,然而萬萬沒想到老大把這事情直接定了性,一時間腦子都有點轉不過來。

人性如此,又不是老張可以左右的。再說了,皇帝要搞扶桑金銀銅,不亂起來,他怎麼下手?難不成真是堂堂正正上去就A?這不是神經病嘛。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甚?”

老張這句話,頓時又讓一時懵逼的下屬幕僚們定了心。

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四章 太年輕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五十四章 信心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請人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二章 震盪第十六章 開闢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三十章 白日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章 製圖狗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九十章 挑不出錯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十九章 人才難得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三章 孔祭酒前進第五十二章 程處弼又來了(一更)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二章 響應號召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三十章 人才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八十一章 興許是大智慧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十六章 “老爺爺”第六十八章 無人理會第十五章 自由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五章 長安到了第十一章 兩證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業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圖第五章 和藹可親我李氏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十四章 筵席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第九章 不順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三章 拜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五十三章 杜斬仙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五十章 改名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五十九章 當年心情第五十一章 我媽幹什麼的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四十二章 賢明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六章 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