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意思

中牟除了鐵杖廟還有麥公祠,圍繞麥公祠,中原各道各州縣的糧商巨賈,都在這裡建了會館。來頭都不小,朝中有人,江湖有狗,都不是尋常人家。

比如河東來的,主要就是北都商幫,因太行山緣故,在麥公祠旁邊建設的會館,叫做“山西會館”,輪值的館主基本都是太原人,能跟魏王、晉王兩個親王都能說上話。加上王珪、溫彥博留下來的交情,在京城也不虛誰。

河北地的商幫就比較複雜,各種都有,甚至連蒙兀室韋、契丹大賀氏都組了團。而且還不能小瞧了他們,蒙兀室韋背後是安北都護府撐腰,契丹大賀氏則是琅琊公主府爲後臺。

蒙兀室韋在中牟縣的落腳點,叫做“蒙古會館”,主要批發的是糜子和麥子,稻米是不碰的,安北都護府不允許。

除了這些個大型會館之外,有些中小會館也是聚集在這裡,各地世族豪強組成的糧商,大多都是能互通有無。究其原因,還是這幾年朝廷糧食用量極大,北地兩三年爲了乾死扶余種,消化朝鮮道,平均每天光消耗毛糧就要一萬石。

而且這還是皇帝人在遼東的行情,貞觀皇帝想要在糧草用度上糊弄他,難度係數不小,加上舊有的賬本陸續淘汰,伴隨着線裝本和新式記賬法的出現,貪墨需要的技術越來越高,想要做貪官,不讀書是不行的。

因爲皇帝就近盯着,一年僅僅是填飽肚子的用度,就有四十萬貫。這還沒有算肉類蔬菜以及牲口消耗,要知道李皇帝在遼東,光抽調的編制軍馬,就有九萬匹,民間各類大牲口超過十萬。

哪怕實際每次投入使用的軍馬才幾千匹,但皇帝爲了徹底乾死扶余種,然後在老林子中修建烏堡,這麼多牲口是必須的。

牲口的消耗量比人要多得多,而且和人不一樣,人逼急了吃點野菜鹹魚也能充飢。可戰馬那是粗糧精料要混着來,如有必要,還會加個雞蛋給口鹽巴。一年全套流程,夠養活幾十個輕步兵的。

輕步兵好歹死了拉倒,戰馬死了渾身肉痛。

大軍出行,一般都是保畜生不保人,人不值錢,值錢的是畜生。

這兩年李皇帝“巡狩遼東”,一路平滅扶余種各部,又順利控制鴨綠水,佈政朝鮮道,一應用度,如果只靠官方力量,也是吃力。在民間人力物力財力豐富的情況下,還要用自己的,這不是神經病麼?

李董表示生意不是這麼做的,朝廷採買又不用他掏錢……

個人是個人,公司是公司,李董分的很清楚。

兩三年養肥一票糧商不成問題,就是兵部、民部的日子過的有點噁心。

“王東海那裡,居然要恁多夏糧?難不成今年夏秋要來個大的?”

“聽說王師已經登陸扶桑,早先京城不是佈告天下,說是冊封那甚麼倭地土王爲‘邪馬臺女王’?”

“這也算是魏武故智?”

“倭地離散,不似中原連綿。諸國諸邦各自爲政,這‘邪馬臺女王’既受陛下冊封,自是大不相同。”

挾天子以令諸侯,“邪馬臺女王”固然不是“天子”,但路數是這麼個路數。唐朝威勢熾烈,貞觀皇帝又是四方共主,“天命”就在這裡。

言出法隨,李皇帝封誰做大王,誰就是正統,不存在任何異議。

就算有人要作反,可面對這種情況,願意硬着頭皮迎難而上的,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可如今皇帝返轉京城,又不在遼東,這兵部採買,怕是不太好做。”

“而且咱們跟朝鮮道行軍總管也搭不上,牛公非是那等好相與的。”

“北地今年還要休整河道大堤,加上弛道,怕是朝廷也沒甚錢。”

“朝廷稅賦,諸位估估看?”

“少不得五六千萬貫要的。”

“五六千萬?嘿,那都是甚麼時候的事情了?早破萬萬了。”

“破億了?甚麼時候的事情?”

“不好說,也別打聽,真要是胡亂去說,京城那些惡狗,定會治你個罪過。說你是甚麼細作,到時候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

麥公祠附近有個專門做祭品的鋪面,行商之人也不忌諱,在這裡吃飯喝酒之外,但有祭拜麥公求他保佑,也會捎帶一隻豬。

“哎哎哎……讓讓腿讓讓腿,諸位,醬燒的排骨,紅燒的五花肉,慢用!”

跑堂的小哥將托盤一夾,抹布往肩頭一搭,轉身又去招呼了新來的食客。

“哎喲,客人瞧着面生,頭回來俺們‘燒豬館’,要吃喝點甚麼?店裡有酒,新到的會稽老酒,也有幾壇漢陽‘敢殺蛟’。”

“來幾個招牌,再要一罈‘敢殺蛟’。先上兩疊胡豆,五香、鹹香的各來一個,有醬滷的牛肉就切半斤。”

“客人少待,俺這就招呼竈間!”

新客落座之後,就見堂間有個客人望着這邊,好一會兒才問道:“老哥可是打南邊過來?瞧着像是蕭二公子的伴當?咱們是不是在徐州見過?”

“嗯?”

那新客的凳子還沒坐熱,陡然聽到有人跟他打招呼,回頭看了看,回憶了一番,頓時擊掌笑道:“哎呀,是你老兄,咱們在崔公府上,確實見過,小弟還跟老兄幾個朋友一起喝了幾杯。”

“果然是老哥,來來來,一起一起!”

“恭敬不如從命!”

爽快地坐下,然後他問在座的幾個,“這次來中牟,和上回在徐州一樣,都是爲了糧食。今年夏糧還沒收,價錢倒是上去了。”

“怎麼?蕭二公子也要收糧?”

“嗯。”

點點頭,卻不想透露底子,但都是老江湖,哪有什麼不懂的。

“哥兒,拿個酒盅過來。”

喊了一聲,又一個跑堂小哥聽見之後,就拿了酒杯過來,還是瓷質的,上面燒了藍青色的胎花,想來不是普通落腳貨色。

“老哥有甚消息,還望不吝賜教……實話講,我們這幾日,都是發愁的緊,也不知道這夏糧到底是個甚麼光景。朝廷大政又不像以往,如今打聽消息,不甚便當。來來來,先乾爲敬。”

給人倒了一杯,自己也滿上,然後一飲而盡。

“哥哥們說笑了,小弟就是個跑腿的,承蒙蕭二公子賞臉,也就是胡亂走動走動,幹些氣力活。”

跟在座的幾個敬了一杯之後,蕭二公子的伴當口風還是很嚴。

一看如此,早來的幾個已經來了精神,別人不知道,他們卻是曉得,蕭二公子那裡的當口,和別處不太一樣。他膝下有一雙女子,當年人盡皆知的貌美可人,差一點就被選入宮中伺候皇帝老子,可現在那都是住在武漢的。

“老哥,江湖朋友,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

“哎哎哎,哥哥是甚麼意思……”

“不是甚麼意思,就是一點意思。”

“那……小弟就不好意思了……”

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章 戰慄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五十幾章 今天太平無事第三十章 配合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七十章 非凡品質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雲箭第五十六章 燒烤現形記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九十章 查探第八十四章 撒謊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九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十二章 過冬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四十幾章 工科狗的煩惱第八十章 雞肋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五十六章 燒烤現形記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七十二章 絲織競爭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五十幾章 雜牌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四十九章 牀笫之語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十九章 採風第六十九章 殺豬看時機(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三十六章 以備來年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七章 予其誓第四十八章 魄力第九十一章 共同認知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九章 不如叔父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八十七章 劫營第五章 大買賣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七章 至漢水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五章 人事流動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四十章 發達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三十三章 開導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第二十二章 社長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二十一章 殺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七十六章 狂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三章 羣策羣力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六十四章 現狀第二章 響應號召第一章 氣象萬千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