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賊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弘文閣裡成天唸叨這句話的學士並不少,但無一例外內心都在默默地吐槽:有的撈管尼瑪的大不大安不安。

“‘李大膽’當真願意?”

“他如何不願意?這工部尚書,難不成能坐穩了?”

“當真不願意,那‘湖南土木學院’也不必建了。”

“噯……不可以國事要挾。”

嘴上這麼說,內心卻是很淡定的。他們都是李皇帝的“秘書”,主要工作就是給李皇帝彙報。要成什麼美事兒,可能有點難度。可要是壞別人好事兒,這個把握還是很大的。

說到底,李皇帝還是要用人,不信弘文閣的走狗,難不成信那些沒有入閣的“外人”?

當年的李大亮敢在朝堂上狂噴溫彥博,現在的李大亮還有這膽子沒?固然有,可皇帝“變了”。

弘文閣諸學士也不介意做反派壞人,反正都已經淪落到給皇帝做狗了,還有什麼好介意的。逮着哪個倒黴鬼咬一口就是,之前怕李大亮噴人怕李奉誡婊人,那是因爲反抗不過,怎麼幹都是惹一身騷。

可現在皇帝老子回來了,還有什麼好怕的?有什麼事兒,咱們是給皇帝老子辦事啊,忠孝的事兒,那能叫不要臉嗎?

“再說了,他‘李大膽’在涼州交州都是廝混過的,怎麼不知道這其中的要緊處?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如今突厥覆滅,殘黨都逃離了河中,這光景,正是擴大戰果復我漢皇天威之際。陛下萬世英明,豈能爲其所阻?”

大帽子一頂拋出來,除了來點政治正確之外,也是給自己壯膽。

萬一他媽的李大亮是個“李大傻”,就是要正面剛,這不是蛋疼麼。

“西軍休整數年,歷年無甚大事,多是在磧西維持安定。不過,郭孝恪舊年上疏,言河中可效仿漠南故事,劃分草場定牧減丁。只是,此事要成功,糧秣糜費何止萬千,止漠南漠北,安北都護府歷年支出,都是一百二十萬貫以上。朝廷如今錢糧用處極多,修路修壩,圍圩造田……總不能拆東牆補西牆吧。”

“西域地力貧瘠,舊年查閱典籍,漢時有西域大城,屯田收糧甚多。只是,不幾年滴水未有,乃至人地兩失。”

“再者,西域諸國遺民甚多,西軍又是虎狼之師,錢糧不可留存西域。”

“屯田之處,當另闢他方。”

“鴻臚寺倒是有個奏疏,是河中發來的。”

“長孫衝的那道奏疏?”

“皇后留存了,大約就是等陛下班師回朝,纔會稟報。”

一時間,諸學士來了精神,要是能把皇后捎上,這事情就能成了。李大亮算個毛啊,皇后纔是大拿!

自從朝廷開始宣傳鼓吹長孫衝的高尚“節操”之後,河中的風土人情,就陸續通過西軍、敦煌宮、關隴世族,在絲路的東段一路流傳到中國腹心。

當代蘇武,貞觀耿恭……各種美譽都是不要錢的往長孫衝頭上砸。

早先幾年其實還好,但是伴隨着青少年逐漸成長起來,長孫衝已經不僅僅是長孫衝,他是大多數青少年的“英雄夢”,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圖騰”屬性。一如那些在鐵杖廟麥公祠旁邊開了會館賺了錢的商賈,忙不迭給麥鐵杖上香,長孫衝就是知道自己是“唐人”的青少年的現實偶像。

大表哥可比舊時長安少年的“及時雨”“呼保義”可強多了,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長孫衝也不是吃乾飯的,當年在鴻臚寺和禮部留下來的交情,加上當年去東北走了一遭,各地關係留存下來的老部下沒有一千也有五百。

雖說都是中下級官吏,但這年頭,嘴炮要的就是數量。老部下們本來就想着自己單位特麼就是個屁,想要發財升官,還是得看老大帶。

現如今老大在河中一窩就是好幾年,聲望刷的簡直不要太足。可以這麼說,長孫衝只要返轉中國,尚書之下隨便挑,資歷妥妥的夠。

整個長孫氏,除了長孫皇后,連長孫無忌都沒有兒子現在的聲望。

要是隻有聲望,那也只能算有一條麒麟臂,長孫衝在河中“榻上蘇武”的名頭也不是白混的。河中諸國諸邦諸部塞女郎給長孫衝,圖的是什麼?就是爲了依靠上國公子,尋求庇護。

三百里開外就是程處弼那個惡魔,怎麼看都是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頭,這時候不抱緊上國公子的大腿,難不成還要裝逼擺譜不成?

連景教老法師都跪舔了,他們算個鳥。

長孫衝美女收了一堆,金銀財寶自然也不能少,自波斯故地霍拉桑往東,至烏滸河南北,幾年經營,大多數番邦小國已經有了確實的感受,突厥佬是徹底完了,波斯廢物也是沒可能捲土重來。

“唐人”就是親爹。

憑藉這種特殊的聲望,長孫衝藉助某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測繪狗之力,歷時數年,將河中各地風貌,大致都描述了出來。甚至連河中南北,哪裡可以種豆麥,哪裡可以放牧,都一一標註描述。

除幾個特殊的礦點,其餘金銀銅鐵鉛煤等等礦藏,都是盡數記錄。

風土人情、地貌地形、特產生物、水經山經……彙總羅列出來,僅文字就超過一百五十萬字。

全系列經過休整編纂,定名《河中書》,直接發往長安。

到長安之後,先行復刻一百餘套,然後二次編修,才送往京城。

只憑這本書,長孫衝的歷史地位就超越了蘇武,因爲這已經超過了“氣節”的層面,此舉貼在貞觀皇帝的冕梳之上,那就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屬於貞觀朝繞不過去的一個社會學壯舉。

《河中書》給唐朝能省多少錢是不可估量的,原本經略河中,只是有強烈的意願,但面對複雜的地理氣候環境,複雜的人文關係,唐朝要付出的軍事政治成本,很難用一個數字來估算。

因爲稍有不慎,可能就會陷進去。

但是現在,有了《河中書》,事情就變得大不一樣。唐朝等於是拿到了一份“河中攻略”,遇到什麼怪打什麼裝備卡什麼bug心中有數,剩下的就是展現真正的技術。

“長孫伯舒似是也同意用兵?”

“可那是河中,如今王氏、蔣氏,去的是天竺。如今天竺大亂,正值‘戰國’,倘使涉入北天竺,以其地力,自可供養磧南。如此,敦煌宮歷年承擔,也要小上不少。”

“依老夫所見,還是先行稟明聖上之後再說。經略河中還是北天竺,交由聖裁。”

諸學士都是點點頭,然後目光一轉,齊齊露出一個微笑,看着不遠處正坐的一個死胖子。

來張月票。

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五十章 功績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十一章 站隊第四十章 安平獲利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四十三章 照貓畫虎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章 上意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三十四章 慫恿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五十七章 棉布(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會(三更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十章 毒啊第五章 跑官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七章 總督第四十六章 事涉禪宗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二十一章 跳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三章 海闊第五十幾章 雜牌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十四章 狗何必爲難狗第八十八章 快上車!(第二更)第十五章 功業第九章 不順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三十章 謀生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三十九章 真會玩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七十三章 羣龍無首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五十三章 久違的出場(二更)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六十一章 隨意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三十五章 橫槊賦詩(第三更)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雲箭第二十四章 定胡碑(第二更)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九十一章 忠厚長者(第二更)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二十五章 減緩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