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順風船

漢陽,臨漳山別墅,正在奶孩子的武大娘子好奇地問回家休息的張德:“聽說教育部新擬了個節日?”

“是有這麼回事,叫‘懷德節’。”

“怎地就‘懷德’了?是滅了突厥餘孽?”

老張眼神遊離,盯着武順正在喂孩子的豐滿胸部,笑着道:“滅甚麼突厥呢,這是朝廷懷念我張德這麼些年的功勞苦勞,專門設立的一個節日。”

“甚?”

武順一雙眼睛撲閃撲閃的,半天沒反應過來,“這‘懷德節’,是懷念張德的功績?”

“當然。”

江南土狗……它驕傲!

將信將疑的武順又瞄了一眼張德,見他眉眼一彎極盡猥瑣,頓時笑道:“你又胡言亂語,怎不說懷念徐孝德的?好歹徐湖南做這‘湖南土木大使’恁多年,可真是費心費力的。”

“這孩子真是個貓兒一般。”

跟武大娘子逗趣了一陣,手指戳了戳嬰兒的臉蛋,有一陣沒一陣地嘬着奶,時不時就有“吧滋吧滋”的聲音,聽得誘人無比。

閨中樂趣玩了不知道多少種,武大娘子又是個妙人,房間內陡然安靜,加上餵奶本就會有快感,更是雙重刺激,讓武順臉蛋緋紅,有些難爲情地瞪了老張一眼。

“哈哈哈哈……”

爽朗放肆地笑出了聲,張德自己給自己沏了一杯茶,喝了一口然後道,“你那兩個兄弟,被媚娘整的夠嗆。不過這一回倒也是來了機會,三郎回京,休整一陣就會前往勃律山口。這幾年,你那兩個兄弟也算是攢夠了資歷,苦頭既然吃了不少,也該補償一些。”

“理他們作甚,偏你好心。”

“老夫這是要理會他們麼?這不是應國公老大人開了口,也得給人一個臺階下去吧。畢竟是你們姊妹的老子,開口求人,也是捨去最後的一點臉面。”

“若是真要振作家門,去東瀛不是更好?”

“東瀛容易死人。”

張德提醒了一下武順,“莫要以爲漂洋過海如何輕鬆,這幾年三個船團,還是年年有大船傾覆,這可不是說笑的事情。你那兩個兄弟,去海上沉浮,就算沒淹死,興許嚇也要嚇死。”

“天竺地眼下有好處?”

“幾年的大瘟疫,如今也穩定了下來。北天竺大大小小農場無算,都盯着天竺地的金銀,只說淘金,那也是不虧的。而且這幾年弘文閣一直想要推行金幣,只是中國到底來多少黃金都不夠用,這金幣,還是隻能當做賞賜之用。”

說到這裡,老張頓了頓,“這樣一來,反倒是又給黃金提了價。三郎此去天竺,其實也是皇帝皇后對他的補償。”

程處弼長期在漠北、西域、河中作戰,要說封賞,一直沒有斷絕過。但要說和金礦銀礦那樣的“細水長流”幾代富貴,那是一個都沒有。

連“冠軍侯”這個頭銜,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等到程處弼回朝,封賞流程纔會運轉拿起來。

因爲二聖要拿此事再刷一波人氣,“千古一帝”已經鐵板釘釘,但現在每天加班的長孫皇后,也想琢磨一個“千古一後”出來,如果不是“千古一後”,來個“千古賢后”也是好的。

“這事體阿郎都這般說了,我自是信的。明日我讓人去一趟父親大人那裡,將此事告知於他。”

“說實話,如今似武家這等武德老臣,想要在中國腹心重振家門,可能性不大。天竺雖說遙遠,但今年國朝大政就是要經略天竺。蕃地諸部都會盡數遣丁下山,五年之內,移民是十二三萬是要的。這些丁口,大多都是蕃人。”

原本想要強行移民,難度不小,首先天竺北地人口衆多,移民過去就是杯水車薪。但是好死不死地碰上大瘟疫,國朝反手又是搞了個天竺長城大工程出來,這等於就是把天竺北地青壯消耗了很大的規模。

同時因爲李淳風多年經營的緣故,似勃律國這樣的地區強權,其實也早就空心。大貴族想要享受生活的最佳途徑,其實就是跟着做神棍。

整個蕃地的實權軍閥又被盡數剿滅,連鎖反應之下,纔有了青海軍有如度假的狀況,連殺良冒功的土壤都不復存在。

這種時候,李淳風以“太昊天子”令,號召蕃地及大小婆羅國下山,進入“天竺地”的兩河流域,早早開闢的種植園、農場,自然就可以用“太昊天子”的福利來解釋。

大量的蕃人和北天竺人進行了主要勞動力的置換,這種狀況,就不必擔心“核心”人口被稀釋,一應中央政策,受到地方勢力反抗的劇烈程度,就會低得多。

講白了,未來的五年之內,唐朝在北天竺幹得髒活兒,可不是星星點點孤島式的殖民,而是大搖大擺光明正大的吞食。

可能會有消化不良,但和“殖民”這種連消化都談不上的技術手段相比,等於將唐朝的邊疆區,直接跨越了整個雪域高原。

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原地方勢力就會從實權軍閥或者土王,向宗教化、空心化一路狂奔。

整個高原地區的人口,即便出現一波“嬰兒潮”,但也很快就會因爲政策原因,這波“嬰兒潮”的具體表現地,是在山下,而不是在雪域高原。

唐朝人可能不認識“剝削”兩個字,可要論剝削技術,唐朝人可不輸給誰。三十年不到,想當年還是侯君集動不動就殺俘或者屠戮這種髒活,現如今,髒活幹也是要乾的,可真要是死幾個“熟番”,唐人還真是捨不得。

“熟番”不是錢,但也勝似錢啊。

此時朝廷在“天竺地”有大政策,已經和唐朝無比親善的蕃人,那就是貼心可人的“熟番”,中央大佬前往天竺,不用他們用誰?

而貞觀二十五年的蕃人數量是不少的,老張建議武順讓她兩個兄弟前往天竺,絕非是坑人。武士彠只要不是太矬,讓兩個兒子盤一兩個種植園或者農莊出來,在天竺地的利潤相當豐厚。

哪怕只是種甘蔗,光賣糖去河中,就足夠攢幾代人的吃喝開銷。更何況現在朝廷打得注意絕非這麼簡單,有程處弼坐鎮,凡是在軍中廝混過的大小軍頭,根本不用愁朝廷不認賬“天竺地”的人頭不算軍功。

“聽阿郎這麼一說,這北天竺,當是舊年隴右?”

“若‘崑崙海’是關中,那‘天竺地’……即便不是隴右,也是西域。”

表情略微嚴肅的老張感慨了一聲,“二聖對三郎略有提防,實屬正常。但也是寄予厚望的,畢竟,三郎此去‘天竺地’,說不定就是大都護。若如此,你家兩個兄弟跟着過去,豈不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得丈夫這般說,武順都驚住了,若是這樣,她那兩個兄弟,說不定真的能搭上順風船,振興武氏。

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三十四章 新部門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十一章 興旺第四十三章 求穩第五十四章 信心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七十八章 內在聯繫第四十五章 洛陽來客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十一章 兩證第八十二章 銳意進取之氣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三十二章 重器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六十二章 指點一番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三十章 人才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十章 這是祥瑞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九十七章 造紙第十一章 興旺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六十八章 吃肉長生(第五更)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五章 遺留第六十七章 風乍起第九十一章 衆望所歸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五十六章 省錢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九十章 挑不出錯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五章 跑官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二章 樑豐縣男第十二章 東風氏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三十九章 假裝自己是好人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二十四章 一切爲了員工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二十四章 一切爲了員工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五十八章 狗官第五十一章 天家子女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三章 贊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五十六章 老規矩(第一更)第十八章 投資第四章 玩數學的真厲害第七十三章 看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八十七章 魚餌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