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默契

咚!咚!咚!咚……

水力鍛錘正將一塊犁頭卡榫敲擊平整,而在這個車間的不遠處,張德正蹲在地上衝下方喊道:“好,就這樣,銷釘固定!”

忙了許久,兩個直徑在四尺左右的巨大鐵製輪轂安裝完畢。這兩個鐵製輪轂其實是皮帶輪,中間用上了曲柄,通過連桿,使得另外一側的錘頭得以工作。

算是一個簡單卻又相當難弄的行程錘,問題關鍵在材料上,不過眼下已經不算什麼問題。

之所以現在這樣設計,張德是打算將來動力源換成蒸汽機的時候,這套設備用起來除了效率更高,並沒有其它讓人不適應的地方。

“試一下機。”

水力輪下沉,卡榫抽出,動力很快傳遞到了錘頭上。

往復運動的錘頭敲擊速度相對較快,一旁的鐘擺間歇運動六十次,錘頭敲擊鐵砧已經有一百下以上。

“好。”

張德點點頭,然後把裝配圖一卷,收到了竹筒中,蓋上了蓋子,“歸檔。”

“是。”

這款水力鍛錘一批次一共有六臺,除第一臺上來就斷軸之外,後續五臺都能工作,只是效率各不相同,基本上後續幾臺都是爲了調試一下機器對水力衝擊的承受。

再一個,也是要讓學生、匠人、工人,學會配合。不管是安裝、調試還是維修,至少目前是三者缺一不可。

和別處工坊不同,眼下的匠人如果不會看圖,很難在華潤號體系中走的更遠。至於工人,當爲了保證生產效率和統籌管理的便利,不得不讓他們識字的時候,文盲工人除了做機械重複勞動之外,別無用處。

連碼頭上的正式工,在使用人力地牛的同時,更要認識不同區域的指示牌。如果不認識指示牌上的數字,根本無所適從。

“呼……”

趕在入冬之前,得做一批爐子和排氣管,有了新的水力鍛錘,大城市、漠北、河東、遼東、隴右、青海諸地的取暖設備供給,應該不成問題。

畢竟嚐到了便利和甜頭,雖然李董不情願,但回京述職的侯君集,還是立刻建議朝廷在沙州、西州、伊州鋪設板軌,修建水泥弛道,然後軍需採購中,要增持一批煤爐和煤球。

光靠軍器監自己來生產,是遠遠不夠的。

外朝已經有了共識,效仿馬騾牲口採買,這次軍需同樣要從民間採買。但是怎麼買,買誰的,就成了爭論焦點。

和幾年前不同,如今程咬金整個家族撲在三種物資上,其中就有取暖設備、煤礦發掘、糧食加工。憑藉和尉遲恭的關係,雖然自己那個在西域的兒子根本不聽他的,但的的確確因爲程處弼的緣故,尉遲日天向李董舉薦了程家的“白手套”。

侯君集同樣不是省油的,他找上了劉師立、張亮以及陰氏、獨孤氏,顯然也要分一杯羹。

這一次採買和以往完全不同,因爲房謀杜斷二人,第一次把“預算”這個概念,正式放在了貞觀君臣面前。

民部計吏們早就換上了“王學”徒子徒孫,人手一把算盤的“王學”子弟,把貞觀十年之前的賬目清了一下,給這次兵部採買取暖設備燃料保暖衣物的預算是六十萬貫。

這六十萬貫,銅錢共計二十五萬貫,剩下的三十五萬貫,分別用絹布、棉布、麻布以及金銀幣充抵。

金銀幣不是唐朝賞賜之用的金銀幣,也不是華潤號的銀元,而是這次西征,在打到西域之時的繳獲。大量的波斯、弗林國、河中諸國的金幣,是準備在隴右西域就地採買時交易所用。

老張忙着重新設計水利鍛機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長安的消息。其實侯君集馬不停蹄趕回長安的原因,除了升官之外,就是爲了發財。

程處弼給他多少好處,張德一清二楚,侯君集也知道張德一清二楚,雙方頗有默契地各在一方運作。

這個豳州老流氓當然不可能有煤爐、煤球、煤餅、棉衣、棉被、皮衣、絨衣等等取暖保暖物資的生產能力,但是張德有。

可眼下張德顯然不想冒頭搞事,侯君集靈機一動,找上了早就服帖的劉師立,還有陰氏。至於張亮怎麼就摻合進去,那是因爲張亮眼下屬於督察荊襄,有他在,皇帝怎麼說也會打問一下張亮,就問他那條江南土狗有沒有摻合這場吃肉大宴。

老張和豳州老流氓那是打默契,怎麼可能讓張亮知道?所以張亮肯定實話實說沒有。

而實際上呢,最終侯君集從六十萬貫分一杯羹的時候,這些物資,必然是張德幫他出。

分賬是二一添作五,還是如何,那就是細節上的事情。

和程知節不同,侯君集非常急切地要促成此事,無它,實在是因爲他馬上就要從軍方抽身,跑步前進吏部尚書,離宰輔的位子,確確實實就是差半隻腳。

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給個“參議朝政”的資格,那別人說他位列宰輔,倒也不算太吹捧。

“侯君集真的升任吏部尚書?”

老張在忙着過冬的時候,爲了確定消息的老李,又來了一趟漢陽。

“確定了。侍中已經草擬文書,最多個把月,應該尚書省就有消息出來。”

中書令溫彥博依然還是病重,死拖着不死,這着實讓人不爽。不過老張判斷,這種續命不乾脆的,肯定要死的,就算今年冬天不死,來年春天也得死。

“若是如此,操之……你不如讓石城那邊,先行舉薦侯文定出仕?”

“這有甚麼說道?”

“嘿,朝中宰輔,舉賢不避親者何其多也。杜構長孫衝,一個東海,一個西域,多一個侯文定,又算得了什麼?”

“侯文定全然不似其父,爲人耿直正義,相當嫉惡如仇,若是出仕,也是要鬧出事端來。”

“這有什麼不好?青天好官難做,那是朝中無人地方無權。有你我在側,造一個‘侯青天’出來,難麼?”

一看老李的眼神,老張瞬間懂了:“你是說,讓侯文定來荊襄?”

老李嘿嘿一笑:“應城、雲夢二地,幹它一個。”

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四十九章 燃燒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十章 物流業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八十五章 見君王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三章 求榮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鏚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十八章 進獻第五章 輕裝上陣第十六章 心靈港灣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八十四章 溫文爾雅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二十九章 捷報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五章 關係網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四十四章 紅口白牙第二十章 玩火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二章 賊第三十九章 搞事!搞事!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九十七章 自信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五十六章 燒烤現形記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十七章 光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十三章 無道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四十五章 精英階層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六十五章 不爭一時第十章 毒啊第五十八章 胡思亂想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六章 極品飛馬1第二十四章 世事難料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三十章 心累第九十六章 和想的不一樣第三十五章 靈醒做事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三十章 人才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十章 肥雞第八十四章 專業的不務正業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第五十六章 省錢第九十章 宰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十章 瞬間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三十四章 慫恿第三十六章 以備來年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四十五章 洛陽來客第三十章 白日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