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

“剛跟魏王聊了什麼,朕看他從你這走時一臉高興?”

李世民抱着晉陽公主來到青錢柳樹下,小兕子讓父親把她舉高高,她要摘下那串串青錢。

小兕子如願摘到一串青錢後,便笑着去找武家的小夥伴們炫耀去了。

李世民坐到懷玉面前,問道。

“臣剛送給魏王殿下一萬貫錢,魏王當然高興了。”

李世民愣了下。

“你送魏王一萬貫錢?何意?”

武懷玉給皇帝分了杯青柳茶,然後簡單的把事情說了一下。

聽到是這個送錢,李世民倒是鬆了口氣,

“你就不怕虧錢?括地誌五百五十卷,一千多萬言,這得雕多少塊版?你印兩千套,那就是上百萬卷書,都能賣出去麼,一卷賣百錢,難道不會虧本?”

李世民挺多疑問的。

“不會虧的,”

武懷玉也沒隱瞞皇帝,把雕版印刷技術的先進性跟皇帝透露了一點,印的越多越賺錢,

光板、寫板、雕版這些的成本是一次性的,印多印少都是這麼多,越的越多,則這筆成本就能攤薄越多。

而武家敢於說一卷括地誌定價僅百錢,也在於武家有完整的產業鏈,從造紙到制墨,再自己樊川那裡的衆多熟練產業工人,再加上終端的書店等,這都能保證這些書印出去能賣掉。

當然他沒說跟朝廷官府的關係,

這括地誌到時肯定也還要走官方路子,往國子監、弘文館、崇賢館,以及州縣官學校、府州縣衙等送書的,

五十五貫五百錢一整套括地誌,這要是多些官府、學校採購,還愁賣?

就算官方渠道不會很順利,起碼這兩千套打底,武家是不用擔心賣不掉的,賣不掉還能租呢,租書更賺錢。

雕版印書是很賺錢的,憑藉着其成本和效率的優勢,競爭力極強。

一百文一卷,請人抄書都抄不來,但武家印刷的書就能買到,還很精美準確。

武懷玉還沒告訴皇帝,其實武家印刷最賺錢的是印門神、年畫、竈神、佛像這些,還有一些短的佛經、道經等,

那玩意可以一版再版,幾萬幾十萬份上百萬份的印,成本非常的低,銷售量卻極大。

還有就是報紙,

印報紙也賺錢啊,武家就有自己的旬刊,還好幾種,各有側重,上面不僅有許多精美的內容,而且還會招商印一些廣告,單廣告費就賺錢了,何況旬刊還有一筆錢賺。

這些東西,皇帝李世民就不瞭解,

只聽說一卷括地誌只賣百錢,還直接分給李泰十錢,覺得武懷玉這是照顧他兒子小胖。

卻不料真正賺的盆滿鉢滿的是武懷玉。

“臣覺得魏王殿下還是很有才華的,也十分好學,殿下剛纔說想要再補修十卷括地誌,把呂宋、流求、青海、西山等諸地也修起來,臣這一萬貫錢,也算是支持魏王殿下的想法了,”

李世民看着武懷玉,

“千百年後,魏王雖早不在了,但他的這本括地誌卻一定還能夠流傳的,”

武懷玉說括地誌耗費那麼多人心血修起來的,現在卻僅有兩套,還都存在秘閣,十分可惜。

他甚至擔憂將來萬一失傳。

歷史上括地誌後來就失傳於戰亂,到明清時僅餘數萬十幾萬字而已,非常可惜了。

而中國古代歷史上耗費無數心血修的書,最後失傳的比比皆是,比如永樂大典,再比如清代毀了無數古書編修成的四庫全書,後世也只留傳三部半。

括地誌是套好書,

但如果不能流傳,而僅僅是皇家秘藏,那這書早晚會失傳。

武懷玉現在答應李泰把這書版印兩千套,不僅僅是賺錢,這種好東西,是富貴的中華華夏文化的一部份,

古人認爲大地上的山川溝渠,各有條理,所以稱“地理”。我國古代有編寫地誌的傳統,最早有《禹貢》《山海經》,漢晉時期出現了《畿服志》等專書。《漢書》以下的正史多設《地理志》這樣的專門章節。

從隋朝開始,地方政府上報風俗物產地圖成爲定例,到了唐代,撰修地理總志形成制度,一方面是爲皇帝治理國家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是彰顯大一統的政治特色。

武懷玉是宰相,也是民部尚書,對於括地誌這套地理圖書就非常看重,認爲不僅於當下於朝廷治理地方有重要參考幫助,而且對於華夏曆史文明的傳承,也是很大貢獻。

“臣覺得魏王殿下專心編書修撰很好,”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也對,李泰編書修志,總比爭儲奪嫡強。

不過這次李世民不打算再讓李泰開文學館招攬各方名士大臣了,就讓他自己靜下心來踏實的做點事吧,

但三年後,李泰還是應當去流求長泰州的。

說到李泰,

李世民有些沉默,

對這個胖胖的兒子,李世民以前一直覺得有些虧欠,年幼時被迫過繼給兄弟,後來雖又要回來了,但總覺得虧欠許多。

再到後來太子承幹讓他失望的那段時間,

李世民不免產生了一種大唐不能完全寄希望於不爭氣的承幹身上的念頭,於是他左思右想,覺得或許可以試着培養一下嫡次子李泰。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他總得有所準備。

萬一承干將來真沒指望,他也得有個可以替換的人選,

雖然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易儲,可如果實在到了那個地步,他也不能把朝廷交給一個不堪大用的太子。

如今回想那段日子,

挺煎熬的,

自己也過於急迫了一些。

曾經犯過的錯,不能再犯。李世民用自己內帑,向武家的世德堂書坊預訂了三百多套貞觀括地誌,一套五十多貫,總價一萬九千八百六十九貫錢。

“朕回頭就讓彭城國夫人給你送兩萬貫錢來,”

“這三百多套括地誌,印好後,你給朕每州的州學校送去一套,不僅讓州學的教授、學生能夠借閱,也讓州中士人可以借閱此書。”

皇帝還多給了一百多貫,湊了個整數。

甚至還要提前全款。

這樣的客戶,哪裡找去。

武懷玉笑着滿口應下,武家這單也能賺不少呢。

皇帝喝着青柳茶,手指敲打着桌案。

“關於錢莊的事,朕思來想去,覺得應當試試,但這事要謹慎操作,最好是先在兩京試行,不要一下子鋪太大,先試行,總結一些經驗問題,查漏補缺,經驗成熟之後再推廣開來。”

皇帝表示,既然是試行,那就既要謹慎又要大膽。

所以他表示戶部錢莊、司農錢莊、少府錢莊三官營錢莊,各在長安、洛陽設立試營業,先只做存儲、放貸兩個業務。

“朕打算從內府拿出一筆私帑來,也成立一個內府錢莊,”

武懷玉建議,“不如就叫大唐皇家銀行。”

官營的叫錢莊,私營的叫銀行,爲了規範化經營和管理,朝廷要對這類產業嚴加監管,

一是要頒發行業牌照,獲得牌照的才能參與此業務經營。

二來就是對這些行業得監管,甚至規定他們的存、貸款的利息,比如貸款利息最高不能超高多少,存款利息最低最高限制多少,

甚至是諸如複利等等的一些細節規範。

“臣建議,所有放貸,不管是公還是私,還是民間百姓的借貸,凡質舉之利,收子不得逾五分出息,債過其倍。”

武懷玉提出的這個利息紅線,月利五分,年息就是百分之六十,放貸利息最多達到本錢,不能超過。

之前的公廨錢年利百分之百了,遠超這個數。

民間九出十三歸,羊羔息、驢打滾的多的是,

這方面非常亂,主要就是缺少監管,放貸的都是貴族豪強,借貸的都是下民百姓,沒有話語權,只能任其剝削。

李世民對於不得逾五分出息債過其倍這條不是認同的,

但他加了一句,“又不得回利爲本,及過一倍。”

這是禁止複利,利息不能返折爲本金,重新生利,同時,借貸無論以財物償還或以粟麥償還,雖過時限,利息累計不得超過本金,即不能過一倍。

借貸最怕的不是利息高,而是利滾利,俗稱的驢打滾,滾幾下就家破人亡,根本償還不起。

所以必須加上這條,不得回利爲本,及過一倍。

就是要禁止複利,且規定利息不能超過本金一倍。

朝廷對於民間借貸,態度是不參與不干預,但有前提條件,就是雙方的借貸得在兩條基本限定條件內,

一是每月取利,不得過五分。其二就是利息的總量控制,積日雖多,不得過一倍。

同時要求,所有借款,必須立契,出現糾紛一切以契約爲憑。

借債人還不起,那就要拿契約去告官,由官府判斷處置,如果不經官府就自己強牽財物超過契約上的債務,坐贓論。

不得虛立契約,不得回利爲本。

超過月利五分,那就叫高利貸,不受朝廷法律保護。

各個錢莊銀行經營放貸,也不得超過這個數。

而三大官營錢莊,以及李世民要以內帑錢建立的皇家銀行,借貸利息都是月利一分多到三分多,都不超過五分。

助農、助商性質的一般就是年利二十左右,一般的商業貸也就是年利四十左右。

相比起上限的年利六十,還是有些空間的。

這個空間,也就是給予一般的私人借貸的。

馬周過來後,聽到君臣倆擬的這個標準,覺得嚴了一點,

畢竟如今民間借貸普遍是倍利,一年起碼是百分百的利息,而更多數是九出十三歸這樣,甚至是民間借糧春借一斗,秋還兩鬥甚至三鬥,半年息就翻兩倍了。

“不妨再放寬點,月利不得過六分,不得回利爲本,利不過本。”

月息加一分,年息就加了百分之十二。

可朝廷制訂標準,也確實要考慮實際情況,否則也無法執行。

借貸債務逾期不能償還,允許以牲畜糧食等折抵,但不得超過契約上的債務,同時嚴禁典貼良人男女做奴婢驅使,但允許役身折酬。

欠債難償,可以把他家的財產拿去抵債,或是把人帶去做工抵債,但不能直接把人賣爲奴隸,或是充奴婢抵債。

武懷玉雖然覺得,就算朝廷明文規定,月利不得超過六月,利息不得過本金,但實際操作上,肯定不是不會嚴格遵守的。

但朝廷劃下紅線,也還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

武家的錢莊當鋪,就肯定會嚴格遵守朝廷的新規紅線的。

第324章 段公子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2章 元從禁軍第1071章 夜長夢多第165章 夜不歸宿第1126章 殺伐第150章 天子夜襲第857章 新人換舊人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913章 大消息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953章 三頭六臂第280章 認栽第600章 香得嘞第1087章 陛下駕到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919章 捷報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972章 砸場子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942章 姑娘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463章 觀自在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626章 磧口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401章 壓歲第77章 百里赴死第574章 聖旨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291章 鳳棲梧桐第855章 開拓令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759章 拿下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607章 太子怒第659章 大膽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659章 大膽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934章 代司空第980章 煮茶釋兵權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300章 武師弟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1020章 他急了第741章 火槍隊第300章 武師弟第856章 武琉兒第861章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第221章 逼債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844章 樊樓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1036章 進宮赴宴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475章 孤臣路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711章 人情債第702章 少倜儻有大志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761章 嫡系第490章 大海寺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132章 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