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大唐西州

西域,高昌城。

由於吐魯番是天山陷落最深的盆地,熱氣不易散失,形成了巨大的熱火爐,熱的人受不了。

尤其是對從中原內地來的唐軍們來說,這簡直是煎熬。

有士兵把烙好的麪餅貼在屋外石壁上,少頃烙熟。

而把雞蛋用溼紙包裹,埋進沙窩裡,半個多小時也烤熟了。

如此炎熱,當地百姓也有避暑辦法,晚上都睡在屋頂,那邊乾旱少雨屋頂也大多是平的,晚上睡屋頂就涼快的多,在屋裡是熱的沒法睡的。

白天則儘量早上和傍晚去做事,中午最熱的時候,大家要麼進入地窖休息,這裡家家都有地窖,裡面還是比較陰涼的。

要麼就在渠邊樹蔭下休息,

如果離坎兒井近,那就享福了,坎兒井是西域一種特殊的灌溉系統,大體上由豎井、地下渠、地面渠和蓄水池組成,

大部份是穿行在地下,隔一段會開一個豎井,裡面流淌的大部分是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十分冰涼,坎兒井裡就跟空調房一樣涼快。

坎兒井旁也能涼快許多。

武懷玉也是有些熱的受不了,白天就搬到了坎兒井下,

這裡就跟大山溶洞一樣清涼,清涼的渠水緩緩流淌,水裡浸着西瓜、葡萄等瓜果,

“這高昌啊不應當叫西州,而是應當取名火州,就沒見過這麼熱的地方,人都能烤熟。”

武懷玉老丈人樊興一頭汗水的下來,遞給武懷玉一兜東西,

“埋沙子裡烤熟的雞蛋,還有石壁上烙的餅,孃的,真是長見識了,兩刻鐘不到,就都烤熟了。”

武懷玉笑,“水裡冰着西瓜、葡萄,你自己撈。”

樊興老家安陸,那地方在夏季也算熱的,後世武漢還有火爐之稱,但他這南方人都扛不住高昌的熱。

“你在看什麼呢?”樊興撈起一個西瓜,啪的一掌拍下,西瓜就已經裂成兩半,遞給懷玉一半,他自己那半再一掰,一手一大塊,左右開弓,冰涼的西瓜沁人心脾,樊興舒服的直叫。

懷玉把手裡的書給樊興看了眼,

《高昌內藏奏得稱價錢賬》,這是高昌麴氏王朝統治下,對貴重金屬、生絲、藥材、香料等商品的交易稅收記錄,參與交易的商人主要是粟特昭武九姓胡商,少數是突厥人。

高昌是絲路重要節點,粟特胡商大老遠把貨物帶到高昌,許多人並不會再繼續東進,他們在高昌將貨物買賣,再購入一些其它商品運回西方,

高昌就成爲粟特胡商們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高昌國自然不會錯過這資源,來我地盤做生意,當然得抽稅。

高昌人收稅很有意思,他們是稱重估計,向交易雙方都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稱爲稱價錢,每半個月統治一下收取金額,稅錢採用銀錢結算。

這種仿波斯薩珊銀錢,每枚重量跟唐開元差不多,但一枚能換三十二枚唐銅錢。

“看這個做什麼?”樊興大口吃着西瓜,瞧了兩眼,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從高昌王宮拿來的錢帳,裡面的記錄很有價值的,”武懷玉笑着說道,“你看這個,每交易生絲十斤,交易雙方需繳納銀錢一文。交易白銀一斤,繳納一文,交易黃金四兩,繳納一文。”

“從這些就可知,高昌的生絲、白銀、黃金的價值比例。”

大體就是十斤生絲一斤白銀,四兩黃金。

黃金一兩、白銀四兩。

而中原內地,黃金一兩,大約是兌白銀五兩。

不過高昌帳上的斤,用的是魏晉時的斤,相當於隋唐的小斤,也就唐斤三分之一不到,約二百二十克,用一高昌斤純銀打造仿波斯銀錢,每錢約重四克,能打造五十五文。

一斤銀的交易稅爲一文,稅率大概就是百分之一點八。

“高昌的這個稱價錢稅法,其實類似東晉時的輸估、散估。”

晉自過江,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爲散估。

東晉抽稅比例是百分之四,高昌的稅率大約是百分之二。

高昌國徵稅,以銀錢結算,最小單位是半文,因此商品總值超過二十五文,徵稱重錢。

從這帳冊中還能得出,高昌一兩黃金,實際是兌換十二文,到十三文半左右,金銀質量兌換就是一比四左右。

而在高昌,一斤生絲價格爲五文銀錢,值唐錢一百六。

在中原,一匹絹值錢二百左右,而一般兩斤生絲可換一匹絹,則在高昌一匹絹當值錢三百二,中原一匹絹卻值二百,這裡面就有很大的差價可圖。

除了這份內藏收稅帳本外,武懷玉這些天還看了許多高昌帳冊。

從那些數字裡面,就能窺到高昌底細。

比如說高昌徵收田賦,是按兩畝半交納銀錢兩文計算,高昌國帳上一年田租是七萬兩千文銀,那麼高昌徵稅的田,不到七萬畝。

而據《兵部條列買馬用錢頭數奏行文書》顯示,高昌的平均馬價是三十七文銀,折唐錢不過一千一百八十四文錢,這個馬價真的挺便宜,這也與高昌地處西域,這裡不缺馬有關。

再根據其帳本,武懷玉看到,高昌國每年各類途官方用馬約四千匹左右。

高昌的田租,卻僅能購馬兩千匹,缺口則還是轉移到了百姓身上。

高昌的課戶平民,一般一丁能夠分到的田地平均只有兩畝半,總收入就二三十文,

但高昌卻要求百姓每戶爲官養一匹馬,這馬的價值都超過他們田地收入了。

更遑論還要繳田租,各種稅賦力役,百姓無奈之下,只好發展副業了,或是以家庭爲單位搞棉花紡織,又或是在城裡市場給商人打工等等,

更有許多百姓直接破產,或逃匿隱戶。

按武懷玉看到的文書顯示,高昌近些年推行按貲配生馬政策,這是一項義務,高昌人不僅要自己出錢買馬,而且還要自行準備飼料和馬鞍,這些馬高昌百姓養着,官府有權隨時調用和檢查馬匹配養情況,

甚至這項養馬義務,是不分階層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官員,都要承擔這項義務,

而其標準,也從早年五人配馬兩匹,到現在兩人配馬一匹。連高昌的和尚都逃不過,從早年二十僧人配馬一匹,到如今十僧配馬一匹。

數據不會說謊,能從中推算許多真實信息。

“你看這些數字不會頭痛?”樊興吃完半個瓜,感覺渾身清涼了許多,這坎兒井裡乘涼,那是真爽。

外面大火爐,裡面多呆一會甚至還感覺有些冷。

武懷玉倒不覺得枯燥,他還會邊看邊算,甚至拿筆記錄一些數字。

“這些數字很有意思的,”

高昌官府帳面上戶口八千多戶,三萬多口,田僅七萬多畝,但據他從各個帳本里的數據推斷,

高昌的田地是遠超這個數的,那些沒在田賦冊上的,實則都是在高昌王室,以及貴族豪強大臣名下,這些就是不課田,甚至是隱田。

人口也有很大隱匿,同樣是隱匿於貴族豪強以及寺院名下。

這些情況,其實就跟中原以前王朝一樣,都是漢人王朝,也就都有通病。

貴族豪強兼併嚴重,且佛寺經濟有些畸形繁榮,

從賬冊上看,高昌近些年財政已經出現問題,養兵軍費開支年年增長,還要向突厥進貢,甚至還要養突厥吐屯駐高昌的軍費,

隱田、逃戶,導致租賦減少。

這情況跟明末似的了,但高昌表面還維持的不錯,

最重要的就是高昌不是單純的農耕國家,國家財政也不僅靠那點田賦,他們也還有畜牧業,

還有紡織業,

最重要的是高昌的絲路貿易一直做的不錯,

這個西域天山東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可不簡單,光是稱重銀錢這筆稅,就遠遠超過高昌的那點田賦了。

更何況,高昌國本身也搞貿易,低買高賣,販貨東西,沒少賺。

其中賺的最多的,當然還是高昌王室麴氏了。

麴智盛給武懷玉送了兩次禮,第一次價值黃金千兩,第二次直接送三千兩黃金。

要知道,明面上高昌國一年的田賦,也就七萬文銀錢,折黃金不到三百兩。而高昌一年僅用馬的費用,就要六百兩黃金了。

高昌不僅在絲路貿易上收稅、買賣,而且高昌的放貸金融業也搞的很火,因爲商人多,交易量大,於是借貸、抵押等也應運而生,十分興盛,任何年月,抵押放貸都是極賺錢的。

武懷玉幾天賬本翻看下來,得出個結論,高昌這些年能一直撐着,靠的就是絲路。

這也是爲何當初焉耆要重開樓蘭道,一下子就把高昌惹惱了,不僅對大唐表達強烈不滿,而且還直接出兵攻打焉耆,後來又聯合西突厥,又攻破了焉耆五座城,

因爲絲路是高昌的命根子,高昌能撐着,全靠絲路,要是被分路引流,高昌就會財政破產。

樊興是武將,他不在意那些數字,但武懷玉不僅是西征大總管,還是安西大都護兼西州刺史,還兼涼州都督,且仍還加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銜。

他本身並不想留在西域,是打算戰後向皇帝推舉兄長懷義任安西大都護的,舉賢不避親。

可誰料皇帝硬要讓他留西域。

既然如此,那高昌戰後轉爲西州,這個擔子就落他肩膀上了,他得把西州管理好。

好在皇帝也還是給他提供了一些方便,比如把高昌王氏麴氏,連帶着高昌國內大臣、豪強,全都內遷中原,這招很厲害,一下子把高昌國舊上層勢力遷走,瓦解,

這就方便朝廷接管,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走了,浮財能帶走,但田地、牧場、礦山這些是帶不走的,這些可是重要的資源,可以重新分配。

武懷玉已經在制訂新政,

比如重新清量田地、清查人口,然後在高昌推行一輪均田。

接着還有推行兩稅新法,減輕高昌百姓負擔,其實也是要以新稅制增加西州財政收入。

甚至還有他已經去信內地家中,要從內地調來武家種棉花搞棉紡的一些把式匠頭們來,在高昌推動棉紡產業的升級。

以前高昌棉紡產業是他們的一大支柱,很賺錢,但這些年被武家帶頭的大唐綿紡產業搞的半死不活的,

只要引入新技術,那麼高昌的棉紡業必然重獲新生,這裡種棉花還是條件很好的,又有很好的市場,方便銷往河中甚至波斯羅馬。

當然,這個產業重振後,獲利的肯定也有武家,而百姓也能分一杯羹,西州官府也能增加稅收,多方受益。

在武懷玉調查後發現,高昌其實各方面條件都還是很不錯的,依靠坎兒井,其五大綠洲二十幾塊小綠洲,農耕種植的糧食,是足夠滿足自身糧食需求,而高昌也有不錯的畜牧條件,高昌馬也是優質良馬種,很有發展潛力。

更重要的是其絲路上重要的節點位置,這裡處在東西方的中間,歸附大唐以後,這裡能夠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當然,高昌國內,還有很優質的鐵礦山,一直以來高昌的鐵冶業也很不錯,絲路聞名,如果有大唐的更好冶煉技術支持,那麼這項產業也能更有發展。

總之,高昌的條件,比伊吾的條件,各方面都要強的多。

大唐在伊吾經營十年,伊吾發展的不錯,不僅糧食自足,且每年向伊州官倉、伊吾軍倉的儲糧達到兩萬石左右,

而且這十年,伊吾修起了一系列的驛站、烽燧、軍堡、倉庫。

高昌的條件更好,只要不亂,那無疑能起飛,尤其是沒了高昌原來的那些貴族豪強以後,少了那些吸血蟲,可是少了幾座大山。

武懷玉還打算向朝廷申請西州的一些稅賦減免政策,以及出臺一些吸引移民的政策,

西昌底子好,條件不錯,發展潛力大,比起他以前主政過的朔方、幽燕,以及嶺南諸地,條件不是好了一星半點。

樊興對那些不太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西突厥諸部怎麼安撫善後,他們什麼時候班師還朝,

他已經接到了新的任命,由涼州都督升爲北衙右龍武大將軍,接替了原契苾何力的職位。

不過,他現在還不能回長安,得西征正式結束後才能回。

他是希望能夠早點班師的,留在這整天也無所事事,高昌還那麼熱。

“你說,西突厥諸部真能聽話的退去,我總覺得這次事情可能不那麼容易善了,”樊興蹲在渠邊洗了把臉,冰冰涼涼,“嘿嘿,不過我倒是希望他們搞事情,高昌這打半截子仗,立的威還是不夠,

總得借只雞殺了來儆猴。”

第729章 老狐狸第25章 武氏家族第1051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633章 天可汗第922章 納貢第1093章 皇帝話裡有話第1106章 告密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511章 火槍營第1056章 一百年,不許變第902章 壯丁第914章 武公東渡第1188章 臣謀主,有兵起,人主憂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167章 抽他丫的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750章 石龍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670章 武青天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94章 原來是他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793章 武二孃 皇后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9章 天王補心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393章 滿朝勳貴半親朋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300章 武師弟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926章 德不悅上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1175章 風雪奔襲第400章 門生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926章 德不悅上第447章 黑金胡椒三百石第9章 棄籍投附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1188章 臣謀主,有兵起,人主憂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70章 拜見四叔第1114章 十日終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17章 三娘夜奔第602章 總管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300章 武師弟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505章 白袍勝紫衣第487章 給太子再上一課第425章 青苗法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1035章 灞橋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659章 大膽第224章 窮進士第1022章 我們武家要造反嗎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972章 砸場子第239章 師弟侯君集第338章 豪強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88章 高歌猛進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952章 駕崩第61章 涇陽狂儒第1053章 俱爲臣妾第13章 卿卿佳人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629章 入相第463章 觀自在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