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秉筆相公

進京面聖後,皇帝賞賜了懷玉一條蹀躞帶。

時間還早,懷玉便去門下省參加政事堂堂議,八位宰相看到他來還有點意外。

左僕射房玄齡笑着道,“什麼時候回來的?”

“一早進京,剛面聖完,”

“今天恰好輪到你值政事筆,你來主持堂議。”

政事堂凌駕三省之上,如今九老執政,九位宰相只有資歷深淺,卻並沒有權力大小,

而是輪值秉筆,

原來一天一輪,現在是十天一輪,

接過那支政事堂筆,今天武懷玉就是執政事堂筆的秉筆相公,武懷玉感覺有點明朝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味道,

跪坐在堂上,一個蒲團,一個倚幾,武懷玉覺得一點都不舒服,還不如他在武家跟管事們開會,會議室更大,而且還有高腿的長桌和圈椅,

武家的傢俱充滿宋明風格,其實既有格調品味又很舒服,比起現在唐人喜歡坐而論道強多了。

政事堂這樣的朝廷最高決策機關,一個個紫袍相公,卻也只能席地而坐,連個几案都沒。

他秉筆輪直,也只能一手執卷,一手執筆,做着會議記錄。

武懷玉覺得,其實這種會議記錄的事情,應當交給政事堂的吏員,反正現在政事堂不僅僅再是個宰相碰頭會議了,現在也陸續新增了幾房屬吏,每個宰相也有了書吏等,

讓他們記錄就好,到時宰相檢查下再簽名就行了。

“今天要議什麼?”

武懷玉提着那支筆,就成了臨時的首相,不過他也是臨時來參會,並不知道今天議題,其實宰相們政事堂議事,也是有一定的流程的。

比如政事堂五房,會提前把需要議的議題準備好,提前交給宰相們,等堂議時宰相們也早有準備,就一些事情商議出一個預案來,

這個預案由秉筆記錄呈報皇帝,

皇帝會在聽取大臣們意見後,最後做出決策。

跟明朝的票擬貼黃其實也類似,畢竟太陽底下沒新鮮事,權力本質還是一樣的,宰相們其實也就是議政、執行權,真正的決策權是在皇帝手裡的。

哪怕皇帝最後採用的是宰相們的預案,但最終拍板的還得是皇帝。

拿着筆,懷玉甚至有點忍不住想轉幾下。

羣相制還是挺有好處的,羣策羣力,而且沒有首相,也就不會出現一言堂,更不會威脅到皇帝。

一人當直秉筆十天,不管本職是什麼,僕射也好,中書令侍中也罷,或是尚書、御史大夫等加銜拜相進來的,坐在這裡,大家身份一樣。

李靖告訴懷玉,“營州都督、安東都護薛萬淑,派契丹首領貪沒折遊說遼東各部,奚、室韋、霫等十幾個部落先後南下歸附,今天要議一下這些部落要如何安置,

是在遼西設羈縻州,還是僑置羈縻州,又或是讓他們仍回故地設羈縻州?”

“薛都督威武,不過這些部落爲何要南下?”懷玉問。

“突厥既亡,草原反而混亂,一些突厥部落四處遷移,有些小的奚霫等部落被劫掠,打不過只好南下投附,希望朝廷接納救濟。”

侯君集看着武懷玉,“武相公是當直秉筆相公,你先給個意見。”

懷玉笑笑,“我覺得這個事情其實也簡單,對於這些勢窮來投的部落,可依照對思結部落的處置方式,先讓他們在營州安置,可以劃些地盤暫時租借給他們放牧耕種,他們需要錢糧,也可以安排商人跟他們對接借貸,

當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把一些小部落直接編戶齊民,”

侍中魏徵一直反對把這些異族放進來,“先前突厥、粟特胡、甚至鐵勒都內遷河北,現在又要接納安置這麼多奚、霫、契丹、靺鞨等,遼西本就人口少,地處關外,這時間一長,到時鳩佔鵲巢,後患無窮,不能讓他們來營州,

可以讓他們來營州互市,缺糧缺衣,可以拿牛馬等來交換,就是不能讓他們南遷。”

幾個宰相又爭了起來。

溫彥博說十幾個部落,其實也才幾千帳,哪有那麼大威害,魏徵則是猛烈抨擊他。

最終九個宰相,也是有了好幾種意見,武懷玉一一記錄下來,讓大家不要再爭了。

“既然暫時不能達到一致,那就都報呈聖人裁決,議下一件事。”

“涼州都督李大亮報,欲谷設兵敗後投奔高昌,如今伊吾歸附聖朝,又聞頡利在長安爲聖朝禮遇,在李大亮派人去招撫他後,便到敦煌投降。李大亮接受他請降,如今奏報請示,欲谷設和他在高昌的那些部衆怎麼安置?”李靖又說了件事。

北伐大捷的後續影響力還在擴散,欲谷設雖一路逃到高昌,但高昌迫於大唐如日中天的勢頭,也不敢收留欲谷設,甚至高昌鞠氏還想吞併他的人馬,兩人形勢有點緊張。

於是乎欲谷設只好到河西投降,

“欲谷設還有多少人馬?”“他從磧口一路逃到高昌,沿途還是收攏聚集了不少部衆的,現在估計得有萬人,”

武懷玉建議,“欲谷設既然降了,我看可以讓他就駐紮在伊吾與高昌之間,在貪汗山立牙,”

“不召他入朝嗎?”

“拓設阿史那社爾一直沒有理會朝廷的招撫,高昌國雖然對朝廷很恭敬,伊吾也已經剛歸附,但仍還有不少勢力並不願意恭順朝廷,

那不如就把還有萬衆的欲谷設安置在那邊,也能起到點牽制平衡的作用,”

“李都督先前也說了,河西百姓也剛安定,現在要是大量接納突厥內遷,會讓百姓困頓,”

李靖對此也是支持的,認爲朝廷授拓設畢國公、北庭都督,但這位並不太識擡舉,一直不肯歸附,帶兵據守高昌北面的可汗浮圖城,四處招兵買馬,野心不小。

讓欲谷設牽制下他也不錯。

“可以授封欲谷設一個國公爵位,再授他北庭都督府的副都督,再兼一個刺史,

拓設在貪汗山北,欲谷設在貪汗山以南,”

······

“聖人打算巡幸洛陽,提出要徵發士兵百姓修築洛陽宮殿以備。”

“我反對,”魏徵直接道。

“還沒確定巡幸洛陽的時間就預先修築宮室,這並不是現在的急務,從前漢高祖劉邦採納婁敬建議,從洛陽遷都到長安,難道不是因爲洛陽的地利趕不上關中四塞險固嗎?

漢景帝採用晁錯削藩建議而導致七國之亂,陛下現在將突厥雜處於中原漢民之間,與突厥親近程度怎抵的上七國?

怎能不先憂慮此事,卻突然興建宮室,輕易移動皇輦御駕呢?

況且修建宮室,耗費巨大人力財物,這才過了幾天安穩日子?我知道隋朝起初營建東都洛陽,近處山上沒有大的樹木,從江南豫章運來,兩千人拉一根柱子,橫木做輪,則摩擦起火,於是只得鑄鐵爲車轂,走一二里路,即破損,得另差幾百人攜帶鐵轂隨時更換,每天不過走二三十里,一根柱子要花費幾十萬勞力,其它費力更不用說。

按現在的財力,如何能跟大業初相比,陛下要役使極爲疲憊的百姓,承襲隋朝滅亡的弊端,這恐怕要大禍臨頭了。”

魏徵這嘴炮王功力愈深了,

一開嘴,這議題就談不下去了,誰要支持建洛陽宮,那就是奸佞之臣了。

武懷玉出聲緩和下氣氛,“當初聖人攻下洛陽,拆毀了宮殿,不過這幾年來,洛陽已經迅速恢復,就算聖人日後有事去洛陽,其實也不用擔憂的,

現在確實不宜大興土木重修洛陽宮,”

“諸公,我這還有一事,剛纔面聖,聖人說過些日子準備去祭祀永康陵,然後白鹿塬圍獵,需要有司做好準備。”懷玉道。

侯君集看着他,“怕是武相公最近在三原縣搞兩稅法試點,剛纔便特意請聖人去三原巡幸,好展示自己的功勞吧?”

“侯相,我剛纔話說的不清楚嗎,聖人是要去永康陵祭祀自己曾祖父,向太祖景皇帝祭告滅突厥之捷·······”

房玄齡咳嗽兩聲,出聲打斷了兩人,

各項議題議完,時間也不早了,宰相們留下堂食。

飯後,李靖提醒懷玉,

“侯君集最近上竄下跳,他在搞事情,針對三原新法試點的事,伱要多加小心,

這種人成事不足,但一心搞事,卻能壞事。”

“早就料到,不過不要緊,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李靖拍拍他手臂,“還是小心些,這新法我是支持的,不過肯定阻力也很大。我在朝中幫你照看着,三原那邊,我也讓李家和親戚全面配合,今年自願按新法上繳租調,”

“謝老師。”

“客氣做啥,我李家也是世代顯貴,也該我們出份力。”

李靖的高祖李文度,曾做過西涼國安定太守,這個西涼國,正是隴西李氏創立,國主李暠是晉朝太守李雍五世孫,當今李唐皇室正是出自李暠之後,而五姓七家裡的隴西李,李寶一家也是出自李暠之後,隴西李四大房中的姑藏房、僕射房都是出自李寶。

李文度是李雍的六世孫,李文度是李雍家長房,李暠出自二房,李暠是李文度的族叔,

所以說李靖家確實是如今皇族李家的族人,不過已經早出五服。

隴西李的李寶,則是李暠的孫子,西涼第二代國王的長子,西涼國滅,曾經西奔伊吾,重建過西涼,但後來還是國滅,東入關中投北魏,從此定居關東,姑藏房、僕射房都是出自他這一支。

李文度這一支,其祖上李倫是李雍的長子,也是丹揚房始祖,李雍李倫父子都曾仕東晉,定居丹陽,這也是丹陽房的由來,後來李文度仕西涼,再入仕於魏,舉家遷入關中,

隴西李各著姓房要說起來,其實基本上都是李雍、李暠的後代。

第67章 東宮報道第10章 捉錢令史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251章 楊家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20章 千牛備身第213章 崔寡婦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398章 我欠他的第493章 客戶第588章 樊川第1039章 復國第50章 登堂入室第3章 渭北三原第52章 微服私訪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83章 白袍總管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273章 邀約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1116章 三面包圍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760章 臣妾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428章 聯盟第671章 攔不住的熱情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860章 逆子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20章 千牛備身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95章 秘密武器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395章 大唐遣明使艦隊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471章 石守信第527章 襖祠鐘鼓激鬥志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138章 鬥米千錢第569章 征服者第30章 千金堂第227章 太子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431章 神仙手段第603章 如願以償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214章 太子洗馬第398章 我欠他的第67章 東宮報道第892章 海賊島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1134章 巡遊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892章 海賊島第316章 烹殺第304章 我只把你當姐姐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9章 棄籍投附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49章 仗內供奉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266章 獵殺燕王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57章 畫符繪像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