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玉位列第三等,且是第三等第一家。
第一等的自然是皇族李家,但並不是隴西李都列在一起,這次修的氏族志新版,以官爵做標準,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就好比李世民是第一等第一姓第一家,他的一衆兄弟們,還有他的兒孫們,都屬同一家。
但江夏王李道宗、河間王李孝恭等等,就不屬於,要另按他們的官爵記入。所以他們雖同在第一等,排後在後。
第二等爲外戚,外戚裡首先就是任過李唐皇后的家族,比如獨孤氏、竇氏、長孫氏,同樣是後戚,又以官職爵位排先後,這次長孫無忌就排二等第一,他是前宰相現三公,又是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國舅爺。
除了三後姓,還有就是二王后。這二王后指的是大唐建國後,封前面王朝後裔爵位,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大唐的二王后,就是封楊隋後裔爲酅國公,北周宇文家後裔爲介國公。
三後姓、酅公、介公,就是獨孤氏、竇氏、長孫氏、宇文氏、楊氏,這五姓裡,只要在當朝職事官五品以上者,都能進。
每姓裡都有不少家。
比如長孫無忌和長孫順德同在二等,但算兩家,因爲長孫無忌的高祖是長孫順德的曾祖,雖沒出五服,但按氏族志的新標準,非昆弟及子孫,所以要算兩家,而云麾將軍郫縣公長孫無逸是長孫無忌親弟弟,因此他算在長孫無忌這一家。
武懷玉位列第三等,
這一等,是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右僕射。
武懷玉以代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並曾三拜宰相,當之無愧位列第三等第一家,
而同樣曾任宰相,死後冊贈司空的武士彠,因爲生前官職爵位都沒達到第三等的標準,他生前是特進、民部尚書參預政事,故只能列在第四等,甚至在第四等也只能是排名居中。
武懷玉和武士彠雖同出一族,但跟長孫無忌跟長孫順德關係是一樣的,都是分列兩家。
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武懷玉看着這本氏族志,
修了五年了,
這新修訂版上這一千多家,基本上就是把朝廷實職五品以上官員,全都記入了。因爲有不少官員關係近,是登記爲一家的,
比如三戟張家的三兄弟,都是實職三品以上,因此只記一家。
而如武懷玉武懷義,他們兄弟倆都是三品以上,也只記爲一家。
這樣的情況很多,故朝廷五品以上職事官很多,但最後統計下來,卻僅有一千六百五十一家,而這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實際又是分屬二百九十三姓。
武懷玉看到了五姓七宗四十四家,這些顯赫的山東門閥,這次普遍排名比較靠後。
比如說之前被高士廉他們按舊門第傳統列爲第一等的博陵崔崔民幹,曾任黃門侍郎,現爲博陵郡公、宋州刺史而已,雖爲三品,可按新標準,卻也只排到第六等。
四等要是二品和宰相,五等則是要正三品、國公,他這郡公、從三品,也就只能位列第六等了。
而同出自博陵崔氏的兵部侍郎崔敦禮,雖有從三品階,但職事是正四品,也沒郡公爵位,更只排到了第七等。
而如滎陽鄭氏的鄭元璹,曾經是大唐沛國公、左武侯大將軍,甚至在隋朝時就封國公任刺史了,但因爲此前坐事免官,現在無官無爵,
所以這位五姓名門出身的滎陽鄭元璹,鄭氏的當家人,甚至都沒能進入這次的氏族志榜單。
而范陽盧氏的盧承慶,爵范陽郡公,職雍州治中,以從四品職加郡公爵也只排第七。
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在大唐那是最自傲的門閥舊族了,但在這次氏族志排名中,最高的也不過第六等,還是六等中後排名,其餘的排第七第八甚至第九,但能上榜的也沒幾家,更多的都沒入榜。
因爲沒達到職事官五品以上這條硬標準,
你五姓七宗四十四家,宰相聯姻都得出賠門財,但在皇帝的尚官要求下,他們達不了標。
李世民捧着茶杯,目光關注着武懷玉,觀察着他臉上的表情。
本來,氏族志九等,皇族、三後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僕射,這些都是要列爲第一姓,只不過皇室李家排最前,按這標準武懷玉當然也能進第一姓,
可皇帝最後卻改了主意,硬是隻讓皇族李氏獨佔第一等,
三後家、二王后這五姓列爲第二等。
武懷玉這三公、太子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都只能位列第三等了。
這是皇帝在刻意的壓武懷玉,
甚至本來武士彠冊贈司空,生前又是宰相,按說也是當列這三等的,可李世民硬說他是死後追贈司空,把他扔到了第四等。
武懷玉武士彠,武氏兩家,在氏族志上是被皇帝刻意打壓下去的。
武家上氏族志的也就這兩家,其餘的都沒能上榜,武士彠兄弟三人,武懷玉父子三人,官爵品級都達標,分記兩家。
皇帝想看看武懷玉的反應,
可武懷玉看着氏族志沒什麼表情,
這讓他有些意外,
畢竟,魏晉以來,最重門第,哪怕皇帝再怎麼說只尚本朝官爵,可數百年來的傳統,也不是這麼好打破的,否則房玄齡魏徵等這些大唐新貴功勳高官們,也不會那般追捧五姓七家,爭相要與他們聯姻,甚至不惜付出大筆賠門財了。
武懷玉的官爵,屈居第三,他居然肯,而武士彠死後,現在只列第四,武懷玉也並無不滿。
有點太淡定了,
“二郎覺得氏族志如此修可否?”李世民問。
武懷玉笑着道,“若是按魏晉以來的譜法,我家幷州武氏僅是寒門並非郡姓,連這氏族志都不上了,
聖人給臣家列爲三等,臣叔家列爲四等,那是大大擡舉我們幷州武氏了,”
“臣有些惶恐!”
李世民有些看不懂了,真能如此淡定,就不想爲武家再爭取門第擡高點?
要知道,如李義府這樣的仕途得意之人,都要想辦法攀上趙郡李氏聯宗結譜,而一門出了三個秀才的洹水杜正倫兄弟,也是千方百計的想要跟京兆杜氏聯宗,卻被杜家無情拒絕。
“朕覺得,武士彠身爲太原開國元謀功臣,又是貞觀實封功臣,生前又官至宰相,死後冊贈司空,高士廉安排在第四等有誤,贈司空也是司空,武士彠家當列第三等。”
武懷玉還是很淡定。
“你還有什麼建議嗎?”
武懷玉看着手裡這本氏族志,他能明白皇帝的心思,借氏族志,重定士族門第,這是要打壓山東、江南舊士族,鞏固皇族李室的社會地位,甚至扶持一批出身庶族寒門的勳戚新貴,側重扶持統治集團。
這出發點自然是好的,只是步子有些大了,
五姓七家在民間社會地位這麼高,可在這氏族志上卻地位這麼低,甚至許多舊閥因爲官爵不到五品,連上榜資格都沒有,
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讓這本氏族志的公信力不足。
“陛下,臣建議一步步來,步子不能邁的太大。雖然以本朝實職五品做上榜標準挺好,可這樣一來,舊閥士族竟然大多數都沒能上榜,只怕效果不會太好。
不如對舊閥稍放低一點標準,”
李世民認真思考,“你繼續說。”
“比如對原非郡姓的,可以按現在這個標準,本朝實職五品以上者既可錄入,而原爲郡姓望族門閥的,就算如今沒有實職五品,也可以放低標準,仍將他們錄入,”
“郡姓舊閥,比如五姓七宗四十四家,還有關隴六姓等,若無五品職事,也都可以視爲從三品錄入,”
不能直接簡單的把那些舊士族摒棄於外,而是要把他們納入進來,
但他們如無高級官爵,那自然就無法進入上三等,只能在中三等,甚至下三等列名,這樣豈不是比直接沒有他們,讓這氏族志更有公信力?
崔幹、崔敦禮、盧承慶等這些五姓七家的精英,如今本也在朝擔任五品以上要職,甚至多有公侯爵位,那麼適合的提高他們點排名,也沒關係。
本來列六七等,那把他們提升到四五等,甚至三四等,也是可以的。
再怎麼提,也要位列皇族、三後家、三公、太子三少、宰相、一二品的後面的。
“那就把崔幹、盧承慶、鄭元璹、崔敦禮他們都列爲第四等,”
李世民從諫如流,
原來郡姓一百八十九姓,還是應當都拉進這個氏族志裡來,哪怕沒有實職五品以上,誠如武懷玉所說,要是那些民間追捧的舊閥,卻大都不能進這氏族志,那這氏族志修好刊印出來,只怕也沒啥信服力。
“二郎,你說要不再調一調,皇家、三後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僕射爲一等,文武二品、參預政事三品爲二等,文武正三品、國公爲三等,文武從三品、郡公爲四等······文武職事從五品爲九等,”
“博陵郡公、宋州刺史崔幹,兼其博陵崔氏郡姓,列其第三等,崔敦禮、盧承慶、鄭元璹等也皆特列第三等,如何?”
若按皇帝這話,那武懷玉、武士彠,都能以代司空、贈司空而位列第一等,成爲一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