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命懸一線

李隆基顯然不是一個魯莽的人。

他當然非常清楚,要奪門容易,可是想要善後,卻是很難很難。

歷朝歷代,多少次奪門,但凡發動起來,成功的機率其實都是不小,畢竟這是有備攻無備,是積蓄了力量,猛地發起的一次致命一擊。

可是那些依靠奪門上臺,從而坐穩天下的人,又有幾人?

要知道,拳頭打天下容易,可是憑着拳頭去治天下卻是難上加難,因爲你有拳頭,別人也有拳頭,秦王朝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分崩離析,隋煬帝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天下烽火四起。

武則天做了天子,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危機四伏,即便她再如何勤政,依舊還要靠着無數次的平衡手段,來制衡各方。

李世民殺死了兄弟,控制住了局面,卻還要乖乖跑去尋高祖皇帝,痛哭流涕,雖也有威逼利誘的成分,可是假若玄武門之變時,他若是連高祖皇帝也一鍋端了,只怕這金鑾殿上坐的可就沒有那樣安穩了。

現在李隆基面對的問題也是如此。他發動了奪門,發動了宮變,眼看就要成功,而現在……要考慮的卻是最根本的問題,如何善後。

首先,即便幹掉了武則天,他依舊還有一個有力的競爭者,那便是現在的太子李顯,李顯的身邊,同樣有許多的大臣支持,同樣也控制了不少禁衛,他們之所以現在沒有發動,只是被李隆基的突然發難打亂了手腳而已,並不代表,等他們緩過神來的時候,不會反戈一擊。

除此之外,還有武家,武家雖然失人心,可是莫要忘了,自從陛下登基之後。爲了制衡李氏,大力的栽培武氏,武家在洛陽,同樣蓄養了大量的私兵。也同樣控制了許多的兵馬。李隆基殺武則天,爲了讓自己的行爲更有合法性,只好將武則天定性爲亂賊,可是武則天若是亂賊,武氏與李隆基之間。就再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反應過來的武家,必定會全力反擊,寧可同歸於盡。

城外還有天策軍,秦少游和自己是素來不睦的,幾乎不出意外的話,反應過來的秦少游,也必定會有所反應,只要今日武則天一死,天策軍完全可以打着爲天子報仇的名義。與武家甚至是廬陵王裡應外合。

到了那時,李隆基憑什麼定天下?

唯一的辦法,就是脅迫武則天草擬詔書,將皇位禪讓出來,只有這樣,一旦有詔書在身,廬陵王的合理性就徹底分崩離析,狄仁傑這些支持廬陵王,不過是陛下視他爲太子罷了。而武氏那邊,即便想要動手。可是他們的姑母,已經禪讓,如今還是太上皇,你拿什麼去反?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乖乖就範。不失自己的公侯之位,只要拿到詔書,李隆基的合法性就來自於武則天,武家的人當然也相信,這位新天子即便會對武家有所打壓,但是絕對不至於到斬殺殆盡的地步。只要給武家一點希望,他們就會臣服。

至於秦少游,若是在武則天死了,他們大可以舉起義旗,可是一旦李隆基得了詔書,那麼他們就是謀反,憑着他一千多人的天策軍,能成什麼氣候,只怕不必李隆基去彈壓,那些天策軍官兵只怕就鳥獸作散了。

只是現在……紫微宮急切之間,未必能攻下,李隆基也絕不可能等到天亮,在保證武則天安全的情況之下,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段時間之內,脅迫武則天乖乖束手就擒。

武則天提出來的條件,沒有牽涉到他的根本利益。

所以一時面如土色的武懿宗再三勸說,李隆基卻是目光幽深的看着他,笑吟吟的道:“武將軍,此番你立了大功,本王定不會虧欠於你,我們此前談妥的東西,現在也依舊作算,只是現在,陛下請你入殿一敘,有本王與諸義士在此,你何懼之有,不妨就去見見,又有何妨?來人,送武將軍覲見天子!”

武懿宗徹底慌了,卻是無可奈何。

他一步步的走入了紫微宮,紫微宮的衛士接住了他,旋即領着他走入黑暗之中。

此時的李隆基,則是在黑暗之中,揹着手,目送着武懿宗,他突然道:“傳令,半個時辰之後,再無任何消息,就將這紫微宮,夷爲平地!”

“喏!”

…………………………………………

武懿宗低着頭進入了正殿。

殿中鴉雀無聲,他不敢擡頭張望,卻是輕車熟駕的抵達了殿中,然後拜倒在地,他猶豫了片刻,卻還是道:“臣武懿宗,見過陛下。”

在沉默。

聲音落下之後,殿中依舊是落針可聞。

沒有任何的聲響。

武懿宗低垂着頭,他等了良久,終於忍耐不住,擡起眸來,而後,他看到武則天正高坐着,一雙鳳眸如一束激光狠狠的釘死在他的身上。

他心裡竟有些惶恐,爲了掩飾,他不得不又道:“臣武懿宗,見過陛下!”

“武懿宗……”武則天終於開口了,她似笑非笑的喃喃念着這個名字,道:“你呢,也是武家的人,是朕的堂親,朕哪……記得你的父親,不過是個縣中的主簿,是朕……給你的父親追封了一個郡王,朕還記得,以你的天資,你不過是個校尉之才,卻又是朕,許你榮華富貴,如今你哪,繼承了郡王之爵,以金吾大將軍之職,手握宮禁防務。朕……什麼都已經料到了啊,可是萬萬就沒有料到……你竟然勾結了李隆基,朕這輩子,看了一輩子的人心,可是終究還是看錯了,朕至今還不明白,爲什麼像你這樣的人,怎麼就肯去附逆呢,武懿宗,你擡起頭來,朕想聽你說說。”

武懿宗頓時露出了慚愧之色,他勉力使自己擡頭,可是一接觸到武則天那幽深的眸子,他又忙是垂了下去,他只得道:“臣有萬死之罪。”

殿中又安靜了。

依舊還是落針可聞。

猛地,乒乓一聲,一個茶盞摔了下來,武則天突然勃然大怒,她摔了茶盞,身子開始劇烈的抖動,她眼中佈滿了血絲,同樣也有赤裸裸的殺機,她咬牙切齒的道:“爲什麼是你,爲什麼就是你,朕料到了許多可能,唯獨沒有料到的就是你!你說,說!”

武懿宗身如篩糠。

武則天冷漠的笑了起來,她似乎剋制了自己的情緒,旋即冷笑:“你不說,來人……剮了他……剮了他……”

一羣衛士要上前。

武懿宗大驚失色,道:“陛下,宮外……”

“宮外?”武則天冷笑:“宮外你的那些黨羽,可未必就會顧忌你的性命,李隆基那小兒,是個聰明人,他要的東西在朕手裡,和這東西相比,你的區區一條性命算什麼,到現在,難道你還不明白嗎?”

武則天的話,固然有挑撥離間的意味,可是也絕不是沒有道理,武懿宗豈會不明白,他猛地怒從心起,突然擡眸,直視武則天的眼睛,他居然冷笑了,道:“陛下非要聽是嗎?陛下若要聽,那麼不妨,我便告訴你。”

他開始獰笑,竟是爬起來,開始藐視武則天的權威,他聲音冰冷的道:“沒有錯,我武懿宗,不算是武家的近親,算起來,不過是個窮親戚,我的父親,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個下縣的主簿,真是不值一提,若是沒有陛下,他只怕連一個縣男的爵位沒有,哪裡可能,能追封郡王,而臣呢,以這主簿之子的身份,又有什麼前程?即便是四處託告,至多也就勉強能安生立命罷了。陛下方纔說的,一句都沒有錯,我記得我年幼的時候,因爲身份卑微,每次家父帶我前去拜謁親朋,往往都被人瞧不起,家父家裡積蓄不多,可是畢竟是個主簿,也需要一點臉面,況且家父還要供養我去族學讀書,開銷也是不小,所以日子過的緊巴巴的,這樣的日子,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陛下說的對,若是沒有陛下,也就不會有臣的今日,不會有今日的錦衣玉食,富貴榮華,越是如此,臣才越是感激陛下。”

他說出這番話,讓人有些意外。

本來武則天認爲,自己給這個傢伙的恩惠,他早已忘了,可是想不到,他竟如數家珍一般的說出來。

武懿宗緊接着大笑,道:“你知道嗎,陛下,我經常做夢,夢到自己突然又回到了幼時的時候,又因爲盼着一個桂花餅,每日去了別人家裡,等着人家施捨一些來吃,又回到那時候,我的父親,爲了給我謀個出身,而帶着我,四處去求告,我記得我十九歲那年,我的父親前去見陛下的父親,那時候,陛下的父親想辦法爲我謀了個軍中副尉的職缺,當時我的父親很認真的告訴我,讓我一定要學會感激,若是沒有陛下的父親,以我這旁支遠親的地位,只怕一輩子,也得不到這樣的好處了。”(。)

第435章 走狗烹第332章 反戈一擊第25章 造孽第616章 細思恐極第20章 恭迎聖駕第577章 大亂第633章 上兵伐謀第119章 收割的時候到了第565章 圖窮匕見第150章 當狗遇到狼第360章 死地第462章 封侯第639章 逆之者亡第118章 孝感天地第582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639章 逆之者亡第332章 反戈一擊第87章 反戈一擊第623章 愚不可及第597章 未雨綢繆第275章 晴天霹靂第137章 一戰而勝第441章 生意興隆第88章 殺無赦第501章 決戰之前第501章 決戰第401章 不可小視第241章 好人第266章 治國安邦第284章 無路可逃第147章 誤交匪類第242章 天下名士第46章 老虎發威第156章 殺氣第598章 佈局第582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640章 順之者昌第175章 心肝寶貝第135章 貪天之功第16章 百善孝爲先第335章 扒了一層皮第439章 河南有個狄青天第417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60章 徹底完蛋第593章 上皇入宮第294章 萬箭穿心第502章 生死五百六十四章 諸侯之主第244章 張良之才第324章 千載難逢第591章 人心似水第242章 天下名士第322章 上皇萬歲第220章 徒勞無益第31章 春光明媚第182章 奉陪到底第198章 殺戮第277章 魏國公救我第504章 連綿不絕第482章 放馬過來第483章 虎狼第78章 果然如此第222章 天崩地裂第418章 無毒不丈夫第171章 入宮第242章 天下名士第242章 天下名士第171章 入宮第33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11章 心驚膽跳第590章 自古聖賢皆寂寞第261章 惡貫滿盈臨淄王第256章 無情無義第60章 勤儉節約第373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第357章 關鍵之處第274章 龍顏震怒第639章 逆之者亡第622章 天降神兵第209章 斬盡殺絕第79章 欺君罔上第145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399章 二分天下第447章 風雲變色第213章 感天動地第582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40章 築城第433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312章 滅頂之災第88章 殺無赦第310章 搶錢 搶人 搶地第2章 我的媳婦我做主第214章 十全十美第277章 鯉魚躍龍門第239章 招攬人才第449章 生死之事第110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393章 大展宏第409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