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唐真的可以用穩如狗來形容。
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李元吉做出了很多令人驚異的決定,可以實際情況來看,每一項決定都給大唐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職業化的軍隊,可以讓軍隊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訓練,確保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頂尖的。
時間的限制,豐厚的待遇,不努力就要走人的壓力之下,軍中沒有偷懶的。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何況大唐這面堅硬無比的牆角呢?
沒有人想離開,可軍中的規定就是這樣,每一年,服役期到的將士,必須要有人離開,而且離開的比例還不在少數。
同一期招募的士兵,在四年過後的退役期內,會走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一百個人裡,只有最多二十個人可以留下,競爭力之大,根本不是之前的府兵制可以相比的。
在軍中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還不低,回了家,又能幹什麼?職業軍人不再是府兵,不再是終身制,不再享受均田優待,回了家,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出路,就是在軍中混出個人樣來。
正是這種緊迫感,得以讓軍隊始終保持着最大的訓練熱情,而每年都有新兵來到,都有老兵離去,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兵撇子帶壞新兵的事情發生。
而在政治方面,對外,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唐,耽羅已經內附,並且做掉了高厚,自此之後,數百年之後,濟州將會從歷史上就屬於大唐。
西域方面也在加緊聯絡着,通商,成爲了大唐與西域最緊密的聯絡手段,而且在唐儉的操縱下,現如今已經通過商業化的手段,逐漸的加大了大唐在西域諸國的話語權。
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封王在長安生活着,雖然頂着某某王的頭號,可實際上兩者卻早就沒了聯繫。
唐儉正在計劃着對西域進行更近一步的控制,而這個控制,在之前是絕對不敢想象的。
於是,唐儉提出了一個巨大的計劃,修建一條長安通往西域諸國的鐵路,依靠鐵路來經商,同時運輸部隊,通過鐵路來加強對西域諸國的控制,從而徹底打破某些人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在鐵路建成後的十年內,將整個西域徹底變成大唐的領土。
而在國內,官員們各司其職,各司其職,四個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字。
但他代表的含義卻大爲不同,這代表着井井有序,代表着整個大唐的運轉是流暢的,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而各司其職最大的劣勢在於,各部門的職責劃分的太過清楚了,以至於有些時候,這個部門覺得這不是他們的負責範圍之內,應該是另一個部門的,而另一個部門也覺得不是自己的職責,所以就會出現扯皮現象。
在後世這種行爲屢出不窮,但更多的,並不是因爲部門職責中沒有規定這屬於他們管轄,而是因爲不想擔任這個責任,不想去辦那些沒有明文規定屬於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
如果是好事,這些部門怕是會爭着搶着去做。
雖然目前還沒有展現出來這種矛盾,但李元吉卻很有先見之明的成立了一個,預詢衙門。
當出現扯皮,或者不知道該找誰的時候,就去找預詢衙門,如果是自己搞不清楚去詢問的,預詢衙門會告訴你這個事歸誰管,如果是因爲各衙門相互扯皮而導致搞不清楚的,預詢衙門會開具一份證明,讓他們拿着證明去找負責衙門,與此同時,也將會將此案件記錄在案,當累積到五次的時候,預詢衙門便會將其上報吏部,吏部出面進行訓誡,超過十次,抱歉,直接領導將被立案調查,如果查證屬實,直接拜拜回家。
古代就這麼點好處,什麼鐵飯碗不鐵飯碗的,這裡就沒有鐵飯碗。
經濟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了,經濟方面是目前爲止,最讓人滿意的一方面。
隨着長洛鐵路的開通,經歷了初期的慘淡,到現在的忙碌,生意不知道好到什麼程度,甚至現在想要發貨什麼的,都需要提前預定纔可以。
而鐵路最直接的好處就在於,直接輻射了周圍上百里的地區,當然,另一個好處在於,鐵路的運載量大,價格便宜,直接導致了鐵路輻射區內的物價的下降,成本的下降,加上商業的競爭,物價方面最近一直在下降,誰也不知道會降到什麼程度。
而商業的繁榮,必定需要大量的人羣來工作,於是,一個被李元吉稱之爲生態圈的概念就這麼形成了。
不過,雖然整體是朝着好的一面發展的,但大唐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鐵路的開通,物價的下降,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地區的百姓開始朝着輻射區內遷徙。
而長洛鐵路周圍,又都是狹鄉,這麼一來的結果就是,人口越來越多,本就緊張的工作,現在變得更緊張了。
而自李元吉提出工業化以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弊端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
越來越多的百姓走上街頭,或是尋着工作,或是無奈的聚在一起胡侃着,而因爲工作機會的原因而導致的打架鬥毆案件也是越來越多。
先進的農業工具投入使用,讓以前需要時刻待在田間地頭的農民有了大量的時間,以往需要忙上幾個月,現在一個月不到就幹完了,餘下的時間幹啥去?
有工作還好說,沒工作,不就成了社會閒散人員?一時半會兒的自然沒什麼,時間一長,這些人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存在。
可工業化剛剛開始,根本就無法提供那麼多的崗位,這個問題一時半會兒是解決不了的。
於是乎,李元吉只能想到了另一個主意。
……
涇陽縣,作爲取消宵禁的急先鋒,試驗地。
雖然已經全面放開了宵禁,其本身的政策魅力已經不再,對涇陽的人流打擊影響還是比較大。
但涇陽也因此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出路,利用啤酒作坊就在涇陽的優勢,直接將原本就很被看好的小吃街做大,現如今,涇陽已經是大唐境內規模最大的小吃城。
在這裡,各地的美食都能見到,大唐各州各縣的,西域的,甚至其他地方的,無論你想吃什麼,在這裡都能找到,而且味道還都不錯。
而涇陽也利用兩年的時間,徹底的轉型成功,收入比之之前雖有短暫的下滑,但是很快就出現了直線上升的趨勢,而到現在,新年纔剛剛開始兩個多月,涇陽的稅收已經達到了五千多貫。
稅收,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繁榮程度,人流程度。
“移民?”當朝廷的移民召集令貼在涇陽城頭的時候,瞬間便吸引了大量的人羣圍觀。
“濟州?濟州在哪裡?我怎麼沒有聽說過濟州?大唐有這個州嗎?”一名書生模樣的男子愣了愣,絞盡腦汁的回想着,可怎麼也想不起濟州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
“我知道,好像是前段時間剛剛內附大唐的一個國家,陛下將其改名爲濟州。”有人覺得有點耳熟,仔細一想,便想起了濟州這個地方。
“哦!”書生模樣的男子應了聲,大致的看了遍召集令上的內容,雖然很心動,但也僅僅只是心動那些條件而已,實際上,他從未想過要移民。
不僅僅只是他,圍觀在這裡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現在也不考慮移民這件事。
早在之前災年的時候,大家都羨慕那些移民到鎮北的人,雖說鎮北現在發展的不錯,可那地方實在是太偏僻了,想回來一趟都很難。
而且那裡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遠了,甚至當初移民過去的,已經有人想辦法要回來了。
有地,有牧場,能賺錢,可在那個地方,荒無人煙的,賺那麼多錢給誰花?花到哪去?
所以,當朝廷的召集令上寫明瞭移民的待遇,大家最多也只是看個熱鬧,真正想去響應號召的,卻沒多少人。
雖然移民的待遇比當初移民鎮北的待遇還好,不僅給地,每戶五口負責安排一人工作,十口安排兩人,以此類推。
可是那地方,鳥不拉屎的,有什麼好的?
生活好了,心態也就變了,李元吉沒打算繼續用封建君主的愚民那一套去統治,所以他必然要準備好迎接這個後果。
民智,不是想開就能開的,一旦開了民智,影響肯定是有的。
當然,涇陽的百姓不心動,那是因爲他們自身有謀生的出路,待在涇陽就很好,沒必要出去。
但是在其他地方,那些自身經濟不行的,人口又多的,移民反倒是最好的選擇,因爲到了那裡不僅有地,還有工作,會比這裡生活的更好。
去鎮北的那些人的確有想回來的,但那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不想回來的,而且那幫人賊有錢,聽說打算全體募集資金,請求朝廷修一條鎮北通往長安的鐵路,這樣的話,他們回鄉探親就比較容易了。
坐在縣衙內足足等了一天的時間,上官儀臉上的表情卻是越來越不淡定,甚至焦急了起來:“情況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