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東方的新變化

劉延朗笑道:“眼下北方將有大事發生,國家的一切都應該以大局爲重!陛下非是不顧民生疾苦,不過大事當前,其它的都得讓道。只要不影響府麟的兵防,又不加重朝廷的負擔,無論你們做什麼朝廷都會支持。”

“無論做什麼?”

劉延朗笑道:“折將軍也不是第一天當兵做將的了,難道還要老夫教得你那麼仔細麼?”

這幾句話沒有完全道明,但暗示已經十分明顯。折從遠在官場也混了些時候,不過邊疆尚武之風較爲濃郁,政治生態遠比首都來得簡單,此次先得與魯嘉陵交接,再到洛陽來經歷了這一切後,心態便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府州的時候他曾爲魯嘉陵身上所體現的天策風範所打動,這時在劉延朗身邊卻覺得渾身都不自在,就多待一刻也覺得難受。

忽然想起魯嘉陵的建議來,便道:“劉相公,若要不費朝廷的力氣,又不影響府麟的兵防,末將倒有一個計較,請相公指正。”當即將西遷屯田之事簡略說了,當然他沒有說和天策軍有關的事宜,只是說要秦北各州支持,並號召秦晉富戶捐資。

劉延朗也聽得不仔細,卻道:“這個計較甚好,甚好!將這些了流民趕去那裡,出什麼事情都不會影響河東,甚好,甚好,就任憑他們生滅吧!多虧你想得到這樣的妙法!那就這麼辦吧。”

這個計策本來是魯嘉陵說的,方法本身都是要將三十萬災民帶到生存狀態惡劣的邊地去,但不知道爲何,從魯嘉陵口中說出來折從遠覺得熱血沸騰,從劉延朗口中說出來卻讓人感到寒毛倒豎。

劉延朗又道:“你折家也是有根底的人,折老將軍年歲也高了,回頭我向陛下請旨,讓你頂上父祖的功勳,加上你自己的功勞,看看能否升你爲節度使,流民屯田之事也由你主持。來年天下太平之後,另有升賞。”他摸了摸几上的珍珠絲綢,嘴角不禁又露出了微笑。

從劉府出來之後,折從遠回到驛館翻來覆去睡不着,直到天明,又過兩日,那老吏忽來報喜,卻是朝廷已經出了新的委任,以折從遠爲府麟軍節度使,節制二州,並全面主持三十萬災民的賑災事宜。折從遠得了委任,少不得又去拜謝劉延朗,但心中卻並不如何歡喜。

他眼看天氣越來越冷,心中掛念府麟的形勢,得到委任當日便辭闕北行,離開這天海若和尚也來相送,折從遠道:“這次折從遠入東都,多虧了大師的幫忙。只可惜空拿了大師這麼多的財物,卻不能爲三十萬災民爭得一粒米糧,折從遠本人反倒因此升了官,說來真叫人慚愧得無地自容!”

海若卻不在意,笑笑說:“折將軍是有心人,將軍升了官,必能惠及百姓。且賑濟之事也不一定要全靠朝廷,這樣的大好事,天大地大,必然有貴人相助!”

折從遠聽到“必有貴人相助”一語,再聯想到海若在此事上異常熱心,忽然心中起疑,卻是無法細問。他在長亭與送行者別過之後,曉行夜宿,不多久回到府州,折嗣倫等早已得到了消息,心想折從遠能夠得到這個權限,以後行事那就更加方便了,不過他們也沒想到折從遠此行居然還能“無端端”地升了官!

折從遠自洛陽一行之後,心態大變,一到府州對這三十萬人的安置便空前積極起來,他官位已大過乃父,經驗能力也都到了,折嗣倫便退居二線,楊家又視折家馬首是瞻,折從遠便正式當起了府麟軍這個家。

楊仁那邊也已與魯嘉陵達成了共識,天策軍並未等折從遠回來才行動,早有許多物資已經遇到了夏州,其中包括四萬頂帳篷,劣馬二萬匹,戰馬五千匹,駱駝九千峰,羊十八萬頭,並過冬軍糧等等。此外還有雜色武器四萬件,這幾年天策唐軍大力打造新兵器,同時又開始裁減在編的非精銳部隊,而以糧餉武器均自籌的團練民兵來負責地方上的治安,所以有些舊兵器便用不上,這數萬雜色武器都是正規軍中退下來的。

這一批物資裡頭雖多舊貨,卻也足以武裝起來一個不小的部族,折嗣倫對天策軍有這樣的舉動十分詫異,屢次警告兒子要小心,折從遠卻置若罔聞。

在府麟二州的災民本來就被分區安置了起來,這時只是改變了一下組織方式,從災民安置變成了一支半軍事化的組織,三十萬人以百人爲隊,千人爲營,萬人爲部,共計三十部,分批開至府麟地區、朔方地區、夏州與敕勒川之間的三不管地帶——這個地區,即後世的毛烏素沙漠及其周圍。

不過,毛烏素沙漠的擴大和極度惡化是在明清以後,這個地區的降水量其實不比涼州少,在漢朝時水草豐茂,曾經是匈奴的大本營,五代時期這裡的水土已經沒有漢朝那麼肥美,卻也不至於像明清以後那樣荒涼,眼下變成無人區主要是軍政原因——若非處在漢人、党項、契丹的交界,這裡原本不至於如此貧瘠。

天策軍雖然提供了四萬頂帳篷,卻還是不夠,折從遠又從府麟二州民間募集,二州百姓聽說這些吃窮了地方的晉北老鄉要走都心中暗喜,只怕他們走不成,衆志成城之下又籌集了兩萬多頂帳篷,夏州那邊又送來了八千多頂,朔方那邊也贊助了數千,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訓練,三十萬人便開出長城舊址。

這個三不管地區面積將近十萬平方里,天策軍堪籌營早就找好了十五個可以避冬的所在,三十萬人便分作十五處,立營立寨,將就過冬。

災民們本來無可選擇,節度使大人既然給口飯吃,怎麼驅遣他們就往哪裡去,可一住下就出了種種問題。且這些人是臨時湊集起來的,要組織他們已不容易,要讓他們不東歸而住在這比府州麟州水土更荒惡的地方就更加困難!

幸虧天策軍起自西疆,沿途所到之處收遇過上百萬失國失家的百姓,因此對如何組織流民災民十分有心得,軍中民間都有大量的基層組織者。魯嘉陵除了提供物資之外,還答應借出這樣的人才。

楊仁對此十分警惕,折從遠卻決定接受,不過他有個條件,那就是這些基層組織者並不作爲直接的領導,只是作爲隊正、校尉、都尉、牙將們的顧問,也就是說是作爲智力支持而不擁有兵權,同時還要這些人剃光腦袋,以僧侶的樣貌出現,好掩人耳目,對於這樣顯得有些苛刻的要求,魯嘉陵居然也毫不反對。

在天策軍動用了軍事、外交、政務、錢糧等多方面綜合力量的幫助下,這三十萬人總算在,河東那邊的形勢都不知道要持續多久,但形勢已變,折從遠也好,災民們也好,就都不像之前在府麟寄食那樣慌亂了。

他們所處的這十五個地方水土都還可以,來年春草發時,半農半牧也可將就過日子了,自己有了生產能力,就算還需要支援,也不至於完全仰賴救濟。腳下有了可以墾殖的土地,手中有了刀劍鋤頭,人心也就定了下來。

就這樣,折從遠在套央地區養民練兵,魯嘉陵這次出行又特地剃了光頭,以僧人身份行走於夏州、府州之間,有時候也在套央地區去看看災民安置的情況,天策三年的冬天,對他們來說也就這樣雖然艱苦卻還不至於毫無希望地過去了。而還留在河東的軍民,則以爲天下將無事了。

在天策四年到來之際,魯嘉陵同時收到了西方、東方的情報。

天策政權由於東西距離太過遙遠,東西兩個極端幾乎在同時進行着各自的籌劃。

在西方,張邁告訴中樞他已經決定西進,他的計劃是一路收取怛羅斯、屏葛——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張邁的計劃進行得很順利,並在半年之內將戰線一直推到了藥沙河沿岸,直逼河中的核心地區,準備再一次與薩圖克正面交鋒。

而在東方,李從珂對石敬瑭的態度則越來越強硬,從一開始嚴令他回都,到了後來派了使者去接掌部隊,儘管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契丹騎兵截殺於中途,但這只是更增了李從珂的恚怒,天策四年二月,李從珂終於對河東民間宣佈石敬瑭違逆!使者出不了雷公口,他就用民間傳言給石敬瑭下最後的通牒,要他在三月下旬之前解甲,四月中旬之前到達洛陽請罪,若是按時解甲、回都,那麼朝廷還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否則從此以後便以叛國罪論處!

魯嘉陵收到消息之後大吃一驚,對悟真道:“李從珂的最後行動出來了,他的這道聖旨一下,石敬瑭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說不通了!石敬瑭要麼束手就縛,要麼就得揭竿叛變,沒有第三條路了!他若還在猶豫,就算契丹人容得他,跟隨他的部隊也得人心分化,逃回河東了!”

這時套央地區的形勢已經穩定,三十萬晉民都已經習慣了這艱苦而有秩序的生活,而折從遠也已牢牢掌控了這支半軍事化力量,魯嘉陵留下悟真作爲聯絡人然後便回涼州去了。

人才到涼州,便收到了石敬瑭的《告父老文》!這《告父老文》是桑維翰親自潤色,卻是石敬瑭的口吻向中原各藩鎮以及百姓哭訴,文章先點出李從珂的出身,說他根本就不是後唐明宗的兒子,只是一個螟蛉而已,連血緣關係又沒有,而現在卻篡奪了帝位——石敬瑭雖不姓石,但至少是駙馬,從血緣上倒與明宗更親近些,跟着大肆抨擊李從珂奪位的經過,並說明石敬瑭在這件事情上的立場:雖然駙馬爺並不贊成李從珂登位,但是爲了天下的穩定,爲了不讓黎民百姓繼續傷害,爲了顧全大局他才忍氣吞聲地承認李從珂的帝位,而專心在河東爲百姓謀福,而李從珂登基之後也答應會善待百姓、安撫明宗皇帝的舊部,可是現在,李從珂即位還沒多久,對百姓的好事沒做出多久便公然要殺駙馬爺,要清洗明宗舊部,對明宗皇帝有血脈的後裔來個斬盡殺絕了!

這篇檄文既戳中了李從珂的兩大要害——“本非嫡子”、“奪位不正”,又大打感情牌,將李從珂對石敬瑭的猜忌寫得入木三分,連石敬瑭面對李從珂步步緊逼那種可憐相也描繪了出來,真個是聲淚俱下!

張毅拿着石敬瑭的這《告父老文》大聲稱讚,道:“如此文章,寫的端的是好!實不在《討武氏檄》之下!”

魯嘉陵卻道:“文章寫的好不好不說,他居然能夠讓涼蘭、關中、山東、洛陽同時出現此文,聽說河東河北更是無縣不有地滿天飛,這纔是好手段!李從珂對付石敬瑭用了不少日子和功夫,但石敬瑭對此的經營卻也不淺!”

鄭渭道:“李從珂登基以來,施政雖然還比不上我們,但確實也罷免了一些弊政,與我們通商後又讓百姓得到了不少實利,石敬瑭在河東雖然也有廉政之名,但靠着這道檄文就想要翻盤,只怕不易!”

“他哪裡會想靠着這道檄文翻盤!”另一個留守執政大臣曹元忠道:“他也就是找一個藉口罷了。我估計這道檄文出現的同時,就是石敬瑭反攻之日!”

這一點大家倒都是贊同,不過,對石敬瑭的軍事行動,涼州上下卻無人看好,楊定國道:“石敬瑭的根基在於河東,但現在張敬達已經盡據晉地,石敬瑭失去了根基,想要反攻老家那完全是逆天行事!”

衆人或點頭支持,或者暗中頷首,從曹元忠到魯嘉陵都認爲如此,只有一個人搖了搖頭,道:“那也未必!李從珂的佈置,還是有破綻的。若我是石敬瑭,而且又得了契丹的全力支持,那麼也未必沒有機會。”

衆人一起看去,卻是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薛復。

“什麼機會?”曹元忠道:“張敬達也是當世名將,聲名能耐不在石敬瑭之下,而且他佔據了河東大部分的要地,石敬瑭想要進入河東,我看十九必敗!”

“走河東,自然必敗。”薛複道:“但如果不走河東呢?”

(未完待續)

第一四零章 一樣樞密兩樣人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三零三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一六章 甘州第一二七章 向伏爾加河進發!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七十一章 脣齒攻防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二十九章 “焉耆大捷”第六十七章 河西漢民第八十五章 元帥回來了?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第十四章 契丹的西顧之憂第五十章 真正的大唐人物!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以戰養戰第一八七章 九路大軍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二五二章 三月賭約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二七三章 上京會戰之八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一三五章 有冤抱冤有仇報仇!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九章 腥風第十一章 人肉大燒烤第一五四章 破春冰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七十三章 討張邁檄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四十六章 活佛第一四四章 會戰投筆崗 之一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四十六章 安胡策第一零八章 張郭會師第二四零章 璧與罪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更 求票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三六章 北庭分裂之二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二六六章 上京會戰之一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六零章 貨殖府後人第一三一章 騎兵攻城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二八二章 白馬歸心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二七一章 上京會戰之六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一六九章 通牒第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更 求票第一零二章 八千里路不留行!第三十七章 和平一統——不戰而取河西!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 一三章 龍戰於野之一第二一七章 草原鬼面軍之二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十五章 兵家無秘籍第一二零章 涼州蕃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零七章 碎葉——大西征的起點!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三零八章 一路向西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一四一章 邁之鍊金術師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一一四章 龍戰於野之二第二十章 改姓漢人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八八章 軍勢如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