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邁聽得他二人這樣說,心中大喜,對楊定國道:“國老,你請安撫河西諸部,鄭渭,你好好料理後勤,卻看我東進破敵給你們看!”
楊定國急道:“契丹如今是耶律朔古掛帥,元帥要破敵,卻哪裡來的精兵!”
張邁笑道:“耶律朔古,那是老朋友了,好,好!更好了。”見楊信似乎有話說,便讓他開口,楊信道:“郭都督派我們二人來稟告元帥,目前已經整頓了大軍三萬人,有陌刀戰斧兵四府共計四千人,府兵騎兵十二府一萬二千人,步弩十四個府一萬四千人,衣甲齊備,只是缺了兩支精銳衝鋒騎兵。”
楊定國大驚道:“郭威哪裡找來這許多兵馬?我怎麼不知道!騎兵步弩也就算了,他哪裡找來四千陌刀戰斧陣?”
楊信道:“元帥派遣郭都督東來時,已經許了郭都督便宜行事,因此經過伊州時略爲停留,已經向奚勝將軍借了四千陌刀戰斧陣來。”
楊定國聽得更是驚疑不定,他近年雖然已不直接指揮軍事行動,但奚勝從輪臺、伊州間調遣四府陌刀戰斧陣這樣大的行動實在不可能瞞過他,望向張邁時,張邁卻笑道:“郭威深得我心!國老,你且看我們年輕一輩去破敵吧!”
楊定國聽到“年輕一輩”四字呆立了好久,心想張邁手下若真有三萬精銳,以在家門口作戰且有定難軍李彝殷、朔方軍張希崇的呼應,要打敗進入套南地區的契丹也真不是不行,至少只要行動得宜,將契丹驅逐出套南是可以的,可是,這麼多兵力怎麼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就算張邁有心要瞞自己,但這麼大的軍事行動自己和鄭渭也不可能懵懂不知啊!
忽然楊定國感到自己真的老了,看着楊信、徐從適意氣風發的樣子,忍不住心中黯然,退下道:“原來元帥早有安排,定國在這裡默祝東征旗開得勝!”
張邁一笑,帶了楊信、徐從適、曹元忠、薛蘇丁出殿,讓曹元忠負責到糾評臺發佈消息,振奮士氣民心,曹元忠欣然領命去了,張邁又對薛蘇丁道:“軍中既缺精銳衝鋒騎兵,我想從蘭州調一支汗血騎兵來。你且去蘭州,讓薛覆在精銳騎兵部隊中發佈軍令,我不要整編的部隊,只要兵,不要將,若有將要來,也只當兵用。你但說:元帥要去套南救淪陷的百姓,特在蘭州招志願軍,但願來的,便自報名。一切但憑自願,少少不拘,若多了,人數卻以一千五百人爲上限。”
薛蘇丁道:“我這就去,只是爲什麼卻不要整編的部隊?”雖然同是精銳部隊,但經過訓練的整編隊伍,卻會比零散湊合者戰鬥力強大得多。
張邁笑道:“你照我說的做就是,十日之內,要到黃河邊烏蘭堡報到。”
薛蘇丁領命去了,馬不停蹄,一日一夜奔到蘭州,將帥令轉達,薛復連夜在軍中發動,天策軍這些年縱橫天下,只有他們打別人的份,如今卻被契丹人欺負到家門口來,滿蘭州的兵將無不憤恨!且這次西征他們沒份,只能眼睜睜看着同袍揚名立萬,自己呆在蘭州卻無寸功,個個不忿,這時聽說元帥要帶人渡過黃河去打契丹、救百姓,無論兵將羣情洶涌,都來報名,全軍上下沒有一個甘於人後。
薛複道:“元帥不要整編部隊,只要兵,不要將,將若去時,也只當兵用。”
不少都尉、校尉都道:“是隨元帥去打契丹、救百姓,我等便作個伙伕也願意!”
報了不知幾千人,薛復挑出一千五百人來,讓薛蘇丁領了到烏蘭堡聽命。
那邊涼州百姓,當初聽說契丹已經打到了黃河——黃河離開涼州城不過二百里,對輕騎兵來說真個是朝發夕至,所有上下無不擔憂,聽到張邁歸來這才安心了些許,及聽元帥纔到就要去打契丹,老百姓中深通軍務的人不多,九成九的人聽了只是歡喜振奮,張邁出城之日滿城歡呼如雷,萬人空巷地來犒勞,張邁的大纛緩緩移出城外,郭威早領了大軍在姑臧草原邊緣等候,楊定國與一干糾評臺的御史、涼州百姓的代表送到這裡,望見數萬大軍氣象森嚴,所有士兵臉上都畫了猙獰臉譜,數萬人殺氣沖天,人莫能近,這不是一支親民的部隊,但大敵當前,軍隊越是猛惡,百姓反而越是安心,御史、百姓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均高呼萬歲。
楊定國也看到愣了,他昨晚回去以後細細思索,越想越不對頭,總覺得張邁就算瞞着自己,也不可能忽然變出幾萬大軍來,又派人前去調查,知道郭威這段時間是將明威戍、武安戍、番禾戍等地方兵馬,以及休澤屠、刪丹的牧騎、甘州的民兵、姑臧草原的新兵都徵調了起來在姑臧草原集訓,心中便想:“是了!郭威是將這些人都集結起來,假裝精兵了。他要用虛兵去嚇唬契丹人,所以聽說是耶律朔古掛帥反而高興,因耶律朔古是在元帥手頭吃過虧的——一定是如此!”
但這時來到姑臧草原一看,除了那三萬衣甲鮮明、氣象森嚴的精兵之外,周圍還有兩三萬的民兵、牧騎,都拿着雜色武器,跟在兩旁爲扈從,精兵加上這些扈從部隊,總數量怕不得有五六萬人!
楊定國一時間看得呆了,心想:“民兵、牧騎也都在這裡……難道是我搞錯了!這真是一支精兵!”
周圍山呼萬歲之中,張邁早已經騎着汗血王座馳入軍中,魏仁浦在軍中養病,推薦了範質作爲隨軍文書——對於這項安排,天策舊臣大多數人都反對,覺得範質是新歸之臣,不應該委以如此機要重任,只有郭汾、魯嘉陵等寥寥數人支持,張邁在與郭汾商量過後便力排衆議,將範質帶在了身邊。
因此這時張邁左邊是楊信、徐從適,右邊就是範質、魯嘉陵,進入軍中以後,郭威下令擂動皮鼓,大軍東行,民兵、牧騎在外圍,精銳部隊在內,騎兵開路,陌刀戰斧陣居中,步弩殿後,五六萬人徐行如林,果然是名將坐鎮的氣象,精兵行動的氣派!一路上軍民望見無不心頭大安,紛紛叫道:“元帥回來了,元帥要東征了!”
這次戰爭發生的地點,位於今天陝西省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甘肅省的東部這片地區,即黃河“幾”字型地帶,契丹攻陷了府州、麟州,幾乎同時襲擊了套南,另外有一支奇兵從北部順着黃河南下,肆虐朔方,張希崇雖然善於用兵又屢克契丹,但以往對付的都只是契丹的偏師,很少應對由皮室軍作爲核心的大規模精銳部隊,所以在漠北騎兵的強襲之下也迅速潰敗,野戰接連失利,不得已退入城中憑城而守。
這時整個河套地區,除了靈州、夏州之外都告失守,耶律朔古更是派遣騎兵直逼到黃河邊上,威脅着涼州的安全,若不是看着黃河對岸軍旗嚴整、巡河嚴密,契丹人因輪臺之敗對天策軍又懷着深深忌憚,只怕早就踩過來了!
此次契丹南下河套全屬破壞性進攻,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百姓紛紛逃難,屬於後唐的河東諸州自顧不暇,陝北諸州唯恐惹火上身也都閉門不納,所以百姓都往西逃。其實這也是耶律朔古的軍略所在,要以數十萬難民爲前驅,一來將耗涼州的存糧,二來試探涼州的虛實。
套南的幾十萬百姓先,如今已有近三十萬人渡過的黃河,確切數字也無法統計,他們進入涼州境內之後,魯嘉陵派人將他們安置在白山戍附近,東征大軍行了兩日來到白山戍(在今天甘肅省境內騰格裡沙漠南部邊緣,差不多位於黃河與涼州城之間的中點)。
張邁拿了千里鏡一望,見長城舊址之下滿是星羅棋佈的破舊帳篷,行走的人衣衫襤褸、面目土黑,但秩序卻並不混亂,心中一奇,問魯嘉陵道:“涼州民兵頭大量抽調,如今雖然回來了不少,但也是近一個月的事情,你們從哪裡找來這麼多人手,竟然將幾十萬人安排得這樣妥當?”
魯嘉陵道:“元帥你忘了?這些都是河東逃難逃到套南的百姓,我們在那裡經營了多時了,他們本有組織,兵民一體,又得府麟名將折從遠、楊仁爲領袖,若不是這次契丹來得兇猛,要衝敗他們也不容易呢。當初在北地沙漬邊上,折從遠將軍還曾率領他們抗擊契丹,只是契丹這次是下足了本錢,這纔不敵敗退,他們在黃河那邊被衝亂了,但到了這邊我們下令折從遠重新整合,只數日功夫他們又重新集聚,所以秩序井然。”
旁邊徐從適聽到折從遠的名字,身子忍不住微微顫抖,張邁眼角掃到,笑道:“輔國,你其實本姓折吧。”
徐從適聽了這話,跪在地上道:“元帥明鑑!”
楊信也幫着兄弟,跪在地上道:“元帥明察!輔國他絕無欺瞞之心,只是……”
張邁哈哈笑了一笑,揮手道:“不必如此,這事我早就知道了。再說我信的是你們的人!你們兩人就算都是契丹人,本姓耶律、述律,我也照信不誤!”
徐從適和楊信聽了都忍不住胸腔滾沸,張邁又問徐從適道:“你叫徐從適很久了,現在回到中原,是要另開一支改爲徐姓,還是認祖歸宗?”
徐從適道:“此身爲元帥所許,此心亦唯元帥是從,從適願聽元帥吩咐!”
張邁道:“既然回了中原,那便還是認祖歸宗吧!免得被你的父兄暗中罵我奪了他們一個好子弟。折從遠是你大哥吧,你去帶他來見我。”
折從適大喜道:“是!”
楊信道:“我與你一道去!”
兩人騎馬走入難民營區之中,這些難民多是河東人,這幾年受政治局勢所累真個是多苦多難,府州麟州與河東關係極深,楊信和折從適雖然是府麟人,在文化上卻更近於河東,這時在馬上聽着兩旁的鄉音,倍感親切,正在問訊,對面有兩騎並肩走來,前面一個是折從遠,後面一個是楊仁。
楊信和折從適已經升爲上將軍,身上鎧甲服飾自然不同,折從遠和楊仁和天策軍來往既久,他們兵敗入涼,得了天策政權不離不棄,又聽說張邁西征凱旋,無論於情於勢都已有歸附之心,故而對天策軍的諸般禮儀服飾都細加了解,這時望見楊信和折從適,互相道:“聽說元帥已經從涼州起兵東征,大軍已經來到這附近了,這必是他麾下大將!”
遠遠的就下馬走來,在馬前行禮,不想馬上兩個人見到他們就撲了下來,一人扶住一個,叫道:“哥哥!”翻身便拜!
折從遠和楊仁都愣住了,慌忙扶起,這才認出是弟弟,這一來都驚喜交加,齊齊道:“弟弟,是你!”
楊信和折從適雖是百戰之將,這時見到至親也忍不住垂淚,兄弟四人抱頭痛哭。互訴別來之情,一時半會卻哪裡說得完?
楊仁忽望見遠處高坡上還有十幾匹駿馬,馬上之人還在望着這邊,問道:“那是……”
折從適道:“元帥命我們二人來尋兄長前去相見。”
折從遠驚道:“家事慢慢再敘不遲!元帥來到,怎麼好讓他久等!”
兩人趕緊拉了弟弟,前來拜見,張邁扶起道:“折從遠將軍,楊仁將軍,何必行這樣的大禮?你們保護河東百姓一路到此,辛苦了。”
折從遠汗顏道:“敗軍之將,當不起元帥厚愛。”
張邁指着楊信和折從適笑道:“你們可知道你們這兩個兄弟如今在西域是什麼樣的威名麼?萬里天方的小兒,聽到他們的名字連哭都不敢哭了,輪臺一戰,回紇幾乎滅族,契丹也因爲他們二人震懾得不敢仰望我的赤緞血矛!折楊兩家爲國家,在西域大振國威!只憑這個,已是丹青不滅的大功勞了!至於套南一戰,那是強弱懸殊之故,不足爲恥。”
折從遠和楊仁聽得心中大慰,折從遠道:“當初送他二人入涼實屬無心插柳,然今天國勢已明,今後我折楊兩家,願意世世代代,永保天策!”
張邁笑道:“不是永保天策,是永保大唐,永保華夏!天策這個番號,過個幾年就不必再有了。而保大唐與華夏,卻不止是折楊兩家,而是天下好男兒都應該有的心!”
折從遠心道:“張元帥持論,果然與東都的那些昏君弄臣大大不同,怪不得弟弟會如此死心塌地地跟隨他!他有如此器量,將來必定能夠成就大業!”當下頓首道:“元帥指正得是!我折楊兩家,從今往後必將跟隨元帥,永保大唐,永保華夏!”
張邁道:“既然如此,你們卻要聽我號令,不可嫌棄艱苦。”
折從遠道:“只要元帥令下,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不敢辭苦!”
楊仁道:“元帥是要去攻打契丹麼?我等願爲前驅!”
張邁卻道:“不是,套南的事情,我另外有安排,你們只要留下一些熟悉地形的嚮導給我就行。不過我與契丹的這場大戰,不是三五個月能決勝負的,這附近土地貧瘠,供養不了三十萬人,涼州、甘州的膏腴之地又已被佔據一盡。因此我想讓你們暫時遷徙往輪臺去就食。”
折從遠和楊仁聽了大驚,道:“輪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