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處默發誓自己這段時間要躲得遠遠的,其他的還好,最後都躺下來了,老程與劉旭勾肩搭背的要拜把子,那是自己不能忍的,所以他給了自己老爹一掌刀,雖然老程下意識的反擊,讓他也鼻青臉腫的了。
劉旭不用管,其他幾位的回家,就只能程處默去解決了,想揍劉旭一頓啊,今晚他吃虧太多了,那藏着的一大壇酒,最後被劉旭出賣了,拿出來大家又分了,不然也醉不成這樣子啊。但是小丫拿着一根棍子躍躍欲試的,很明顯,程處默要接近了劉旭,那肯定是一棒頭,雖然自己有把握小丫揍不到自己,但是這丫頭會告狀啊,看着已經連一滴都沒有了的酒罈子,程處默只能跺腳,揍不得啊,不然以後哪裡找這酒去?
程處默心裡苦得厲害,可是有人卻笑得不成樣子了,李二手裡端着酒杯,底下站着的,卻是百騎營的高手頭頭,李影,一身黑衣,籠罩在灰暗中,幾乎等於隱形了。
“好酒,好字,好詩!”
李二連說了三個好字,又飲了一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怪不得自己的愛將會醉了,遇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小子,再加上這樣的酒,不醉就怪了,若是他在場,可能都要醉上一場,酒酣人爽,那是最舒坦不過的了。
“呵呵,陛下,盧國公最後都吵着要與劉旭那小子結義了,要不是程小公爺攔着,那可了不得。”
李影話音再落,李二就拍着案几大笑起來了。
“程處默這事情不對啊,若是真成了,那纔是一段佳話。”
一邊的長孫是隻能搖頭莞爾了,仔細看了一會兒劉旭現場的手抄詩句和製鹽方子,眼睛一亮。
“陛下,這小子狂是狂了點,異人子弟,估計都是如此,不過這才學,可是不差的,您看看這詩句,雄渾自然,這製鹽的方子,更是巧妙,陛下攻打突厥也好,吐谷渾也罷,暫時擱置,一是因爲這蝗災,二就是因爲鹽了,人沒鹽,就沒力氣,將士們苦的時候只能用醋布對付,可若是有了這方子,那西海,河源二郡之地,那可是能就地取鹽的。就是不知道,這方子是不是保險,可莫要那鹽中還有毒物。”
李二呵呵一笑,接過製鹽的方子,上面仔細的寫着每一步該如何做,若是不識字,還有圖畫,簡單明瞭,輕輕點了點頭,再次笑道。
“觀音婢你想多了,這小子既然敢賣這方子給朕,那就肯定是沒什麼差子了,再說,李影不是說那小子還製作了一小袋子鹽嘛。”
“賣?”
長孫皺眉。
“陛下怎麼說是賣呢?他交給盧國公,不是應該獻給陛下的?”
李二莞爾,哈哈一笑。
“哪裡是獻喲,若是獻,他就不會邀請程處默和承乾兩人去做買賣了,這麼靈氣的小子,朕就不信,他會不知曉這鹽鐵乃是官營,這小子連朕的向天之諭都能拿來賺錢,他會這麼好的拿一個絕世的方子來獻給朕?就連承乾的身份,朕估計啊,這小子已經看出來了,他是故意讓朕看見的,然後再讓叔寶他們幾人前去,這樣下來,外人就不會覺得這小子有多少心機了,順水自燃嘛,叔寶他們幾人,又會對這小子產生好感,有如自家子侄,這樣下來,兩全其美,這小子偷着樂呢。”
李二嘿了一聲,長孫愕然,她是實在不相信,一個十歲的娃娃,會有這麼多心思,不過看自己夫君又說得如同真的一樣,要知道,自己的夫君,可是沒錯過的。
“那,陛下準備賞他什麼?盧國公將這製鹽的方子放在軍功裡是錯不了的,李靖要是知曉了這方子,估計都能連夜進宮來,而且若是盧國公非要鬧騰,這製鹽的方子,都能直接領了頭功了,就算是封侯,那也不爲過,陛下?”
長孫遲疑,李二則是收起了鹽方,嘿了一聲。
“哪裡有那麼容易,徵突厥,徵吐谷渾,這都還沒開始呢,哪裡給他的頭功去,賞是要賞的,一個縣男足矣,這小子跟朕打暗語,朕偏偏裝作不理,給他一個不上不下的爵位,他不是要建學堂掙錢養家嘛,這個朕準了,也當作是獎勵,嘿嘿,異人子弟,朕倒是要看看,這個芙蓉池裡飄起來的傢伙,會傳授些什麼東西給咱們大唐,若是真值錢,朕就讓他掙了,又如何?”
李二眼裡雪亮,傳說太多了啊,異人子弟啊,聽這四個字,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會渾身發熱,長生不死之術,可有傳承?秦始皇收集天下異人,幾齣東海,就是爲了尋仙山,訪仙藥,這倒好,有一個居然自己蹦躂進自己的圈子裡來了,李二會放過,那就怪了!
“陛下是想多瞭解一番這娃娃啊,呵呵,妾身倒是有個更好的法子,無論是從這小子在芙蓉居里面吟詩也好,還是與盧國公幾人喝酒也罷,看得出來,這小子雖然滿腹才學,可是卻不怎麼通得世間禮法,妾身若是擬寫一份旨意,說是極其歡喜這小子,陛下再賞賜他進宮入學,這不是更好?到時候,他是龍也好,是蟲也罷,還不是在陛下您的身邊。”
長孫這話算是說到李二心裡去了,是了,看他傳授,不如近身瞭解,到底是一個十歲的小娃娃,再謹慎,只要自己給了他甜頭,他能醉一次,就能醉第二次吧?秘密總是這樣得來的,李二撫掌大笑,眼裡發亮,一把緊緊擁住長孫,就只能讓長孫嬌嗔了。
“傳旨李靖進宮,渭水之下的恥辱,該到血洗的時候了!哦,將那兩首詩也放出去,出兵在即,以振軍心。”
遙遙的旨意傳來,李影低身領命而去。
今夜的長安城,註定是不安寧的,劉旭幾人明明是在芙蓉居里喝酒,到後來,卻被人傳成了在青樓喝酒,劉旭吹的牛,也被李影這傢伙改了,“若有聖命,與吾一騎,當爲君王殺到天邊,令陽光照耀之處,皆有我大唐雄師之音,旗幟飄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