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南邊風雲

此時建業孫權的議事大廳內,碧眼紫髯,頗具帝王之象的孫權高坐在主位上。雖然年輕,但卻不失威嚴。他的下方立着一個風度翩翩的白衣公子,雖說是文士打扮,但明眼人還是可以看出來,此人身上充滿着儒將的氣質。

不用多說,此人就是江東除了孫權之外,最具有決定意義的人物,周瑜。此刻周瑜拿着孫權收到的關於荊州的戰報,匆匆看了一眼之後,擡起頭來,他那張帥氣到用語言難以描述的臉上,露出一股神秘的微笑。孫權見狀不解,問道:“公瑾,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

周瑜微微一笑,道:“末將怎麼看不要緊,要看主公怎麼選擇。”

孫權聞言一愣,“我怎麼選擇,我當然是想殺過江了。此次陶曹相爭這麼好的機會,我軍卻無法前去分一杯羹。現在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至少也要狠狠打擊荊州軍一把。”

周瑜點頭道:“那就是了,末將也是這個想法。不管這個消息是真是假,我軍都應該過去和荊州軍交戰。請主公相信,若荊州軍果然北上,瑜必然能夠奪取荊南四郡。若這只是一個陷阱,瑜也能夠全身而退。”

孫權聞言眼前一亮,“此言當真?”

周瑜點了點頭,道:“伯符兄英年早逝,我與他兄弟相交。伯符兄將大業託付於主公,瑜又豈敢不盡全力。這一點,請主公無疑。”

孫權聞言大喜,道:“很好,真是天賜公瑾於我。孤拜你爲水軍大都督,統領江東水軍,瞄準時機,北上討伐荊州。”

周瑜聞言大喜,跪下拜道:“瑜多謝主公信任,瑜一定不辱使命。”

孫權點了點頭,道:“卿自在前面作戰,一應糧草器械,孤自在背後爲卿準備完善,卿不必憂心。”

周瑜點點頭,“多謝主公,那末將就告辭了。”

周瑜說罷轉身出去回到柴桑,做好戰備準備,只等荊州軍北上擒王,他就對荊州軍發起雷霆一擊。周瑜在柴桑整軍備戰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劉表的耳朵裡,劉表聞言不由得大驚,急招包括劉備在內的各地太守前去江陵商量軍機。

江陵,劉表議事大廳。衆人正爲了是否出兵北上爭吵不休。其中主要分爲兩派,一派是以劉備爲首的,一力主張前去幽州剿滅國賊。另一派是以蔡瑁黃祖爲首的,一力主張全力防備東吳,放棄北上。

要說起來,北上擒殺曹操本來是大功一件。但是爲什麼蔡瑁等人不願意去呢?那就是蔡瑁天性膽小,數年前和曹操陶應兩人都有過作戰,而且都是以失敗告終。他心裡,對於這兩人那是怕的要命。

上面年紀老邁的看着下面亂成一團的文臣武將,不由得重重的咳嗽了幾聲。劉備聞言急忙往一邊退去,顯示了他對劉表的尊重。而蔡瑁則繼續站在中間大聲地胡咧咧,絲毫沒有顧及劉表的臉色。劉表面上不喜的瞪視着蔡瑁,良久蔡瑁才反應過來,又恢復了那一副諂媚的臉龐,衝着劉表施了一禮道:“姐夫,是在下多言了。”

劉表聞言心情稍稍緩和,又看了一眼另一邊的劉備,說道:“你們都是我麾下的得力助手,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有什麼想法一個一個的說,玄德,你先說。”

劉備站出來,衝着劉表行了一禮。理了理思緒,道:“兄長,曹操欺君罔上,目無國君。以前其勢在他,那也就算了。現在局勢已經掌握在了陶應手裡,陶應既然應邀我等前去共擒國賊,我等若是不去,豈不是愧對了漢室皇叔的稱號?”

劉備這番話說的很在理,不過劉表雖然年紀大了,但人卻傻。問道“但是現在江東在長江山整備水軍,時刻準備北上我荊州。如果真的派大軍去了幽州,荊州必然擋不住東吳的進攻啊?”

那邊的蔡瑁聞言也是說道:“就是,自己都管不了,還想去管天子。你這敗軍之將,有什麼資格去和曹操交戰?”

劉備聽了蔡瑁的譏諷之言,也不生氣。只是反問道:“江東兵馬來襲,蔡都督憑自己手中的兵馬,難道沒有把握可以守住荊州嗎?”

蔡瑁聞言點頭稱是,隨即又回過神來說道:“你什麼意思?”

劉備微微一笑,轉過頭來衝着劉表說道:“兄長,小弟受兄長大恩,時刻不敢相忘,然陶應書信已至,我等若是不去,恐被其抓住了把柄。我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劉表聞言一喜,道:“賢弟請講。”

“其實說來很簡單,爲弟率領新野本部兵馬前去幽州幫助陶應剿滅國賊。由蔡都督率領我荊州水軍前去抵擋東吳。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這邊劉表還沒來的及說話,那邊的蔡瑁居然出人意料的說道:“玄德此言甚好,我看可行。”

上首的劉表見蔡瑁也同意了,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點頭答應道:“那就依賢弟之言吧,賢弟北上,一應物資,我這裡自當都爲賢弟提供。”

劉備聞言衝着劉表一拱手,道:“多謝兄長。”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幾人又商量了幾句,劉備匆匆忙忙的告辭。來到府外,外面已經有一輛馬車在等着他。劉備三步並作兩步地踏上馬車。,車上已經有一位白衣謀士搖着羽扇在等着劉備的到來。

劉備彷彿顯得有點不安,一邊催促馬車前進,一邊問道:“軍師,備已經按照你說的方法想兄長提出來了,兄長也同意了。不過備離開時,很多荊州官員都向備投來了鄙夷的眼光,備此次執意要北上,可丟完了荊州的民心啊。”

諸葛亮揮着羽扇搖頭說道:“有得必有失,請主公相信,不久之後,主公必然可以爲荊州獲取更大的利益。眼前的這些得失,還請主公不要介意。”

劉備點了點頭,問道:“軍師,當初你執意要蔡瑁與周瑜交戰,現在蔡瑁和周瑜必然會交戰。你可以說說爲什麼要這樣做了吧?”

諸葛亮搖着羽扇緩緩地說道:“就是爲了要除掉蔡瑁,掃清我軍以後入駐荊州的障礙。”

劉備聞言臉色變得煞白,一方面是爲了諸葛亮的計謀而感到驚歎。荊州內憂外患,諸葛亮卻招招都是外鬥強敵,內除隱患,這等計謀,任何人看了都得拜服三分。另一方面劉備確有仁者之實,對於要除掉蔡瑁這件事,還有點下不去手。

不過現在木已成舟,劉備多說什麼也沒用了。兩人經過了一天的折騰,從荊州又回返到了新野。此時新野有關張趙三人練兵,劉備回來後,連夜召集三人開會,商討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衆人來到大廳,劉備雖然經過不少時間的舟車勞頓,面容疲憊但卻興奮異常。他右手邊的諸葛亮還是那副悠閒地樣子,搖着羽扇,滿臉風輕雲淡的看着衆人。

劉備先勉勵了衆人幾句,無非就是匡扶漢室之內的鬼話。好不容易說完了,劉備打眼看了一眼身旁的諸葛亮,說道:“軍師,安排任務吧。”

諸葛亮點了點頭,先是點了趙子龍,道:“子龍,你現在速速去點齊一百精銳士卒,今夜子時出發,連夜潛行到荊南零陵之地。吾這裡有一個錦囊交予你,你到了荊南之後拆開,依計行事,必獲大功。現在不必多問,速去。”

趙雲聞言詢問似的看了上面的劉備一眼,劉備不着痕跡的對他點了點頭。趙雲領命而去。諸葛亮對於剛纔那一幕似是沒看到一樣,繼續說道:“關將軍就領着我軍大部,打着主公的旗號,在樊城附近駐紮,俟機奪取樊城。”

關羽聞言傲然地看了一眼孔明,問道:“軍師要我前去奪取樊城,卻又不告訴關某任何計謀,這是爲何啊?”

諸葛亮淡淡一笑,道:“計謀很簡單,就是一個字,等!”

關羽聞言不由得嗤笑一聲,“軍師莫不是要等曹子孝主動把樊城獻給我們不成?”

諸葛亮聞言也不生氣,只是說道:“獻給我們到是不可能,不過曹仁一月之內必然離開樊城。關將軍只要時刻打探樊城消息,一旦曹仁帶着大軍離開,樊城還不是手到擒來?”

“那如果曹仁在一個月內不離開樊城呢?”

“願立軍令狀。”

很快,諸葛亮和關羽都立好了軍令狀。關羽也是拿着諸葛亮給他的任命下去了。現在廳中只剩下張飛了。張飛焦急的問道:“軍師,你把俺老張留在最後,是不是有什麼重大的任務啊?”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任務確實重大,不過此事牽連甚大,期間內幕,暫時還不能告訴三將軍。等此事瞭解之後,三將軍必然會大感快慰。”

張飛聞言不解的看向諸葛亮,本想開口問問是什麼事。不過一看到諸葛亮一向風輕雲淡的臉上少有的鄭重,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閉口不言了。

第209章 陶應南下第60章 失敗之後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17章 呂布來投第91章 戰前準備第251章 潼關事了(3)第293章 張飛身隕第124章 短暫的休整第218章 西北鉅變第281章 同歸於盡第66章 初遇華佗第92章 暗手現身第95章 幽州之事第230章 急襲報罕第117章 逆向思維第205章 攻克壺關第154章 鄧艾接駕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78章 夜遇劉備第150章 幽州事定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278章 諸將混戰第190章 從生變數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121章 塌頓身死第12章 封爲主簿第152章 獵場遇險第265章 如火如荼第95章 幽州之事第186章 曹操行動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226章 名士北顧第186章 曹操行動第116章 化險爲夷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105章 草原事終第163章 大軍北上第236章 潼關渭水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18章 曹昂來徐州第91章 戰前準備第165章 襲營前奏第77章 烏巢偷糧第44章 實力大增第234章 挽回損失第80章 徐州瑣事第180章 絕地重生第270章 夏侯受傷第234章 挽回損失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97章 塞外名士第45章 陶應買馬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242章 馬超戰曹彰第214章 陳登破局第71章 文鬥武鬥第212章 曹氏分裂第145章 名義上的勝利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15章 悲喜交集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158章 潁川夏侯娟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204章 一箭破敵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273章 最後的了斷第175章 幽州風雲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175章 幽州風雲第62章 交戰琅玡第241章 雙下戰書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193章 西北之事第84章 襲擾壽春第219章 水軍初定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60章 失敗之後第193章 西北之事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101章 離間計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120章 張燕殺到第20章 王朗太史慈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205章 攻克壺關第156章 聯姻第228章 曹植入河東第251章 快刀斬亂麻第96章 定計朔方第234章 挽回損失第188章 決戰之始第272章 南鄭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