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可跳過)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的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衆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的八國聯合軍隊。前期由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率領,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後以大清王朝戰敗,聯軍佔領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陝西西安,談和後清朝付出白銀4.5億爲終。

八國聯軍:美利堅合衆國(美國)、奧匈帝國、大英帝國(英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國)英,美,澳,印,德,法,奧,意,日

、德意志帝國(德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及俄羅斯帝國的八國聯軍分別爲: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意軍五十三人,奧軍五十人。德軍七千人。軍艦約20艘,陸戰隊約540人總派遣的軍隊人數爲23540人,八國以日本派遣的軍隊人數最多,奧匈帝國派遣的人數最小隻是象徵性派遣50人,日本成爲八國聯軍的主力。

慈禧太后的仇外情緒,在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爲、梁啓超等推行變法,因守舊派及後黨親貴借慈禧太后之力反撲而失敗;各國多同情變法維新派,協助康、樑等人逃離中國。事後,太后軟禁皇帝於中南海瀛臺,甚而欲廢帝改立,又遭各國強烈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使她懷恨在心。加之甲午戰敗後,列強紛在中國強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也增長了慈禧太后的仇外情緒。

義和團原爲山東省一些學習神打的拳民組織,初八國聯軍首領西摩爾

爲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基督教會;後在各國壓力下,清廷改派袁世凱入魯取締,義和團乃轉移至順天府、涿州等地,京師亦漸有拳民活動。

義和團爆發的根本原因:19世紀末,各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邊疆和鄰近國家,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新的危機。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向中國大量輸出資本,在政治上則強佔“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在文化上他們通過教會深入中國城市和鄉村進行侵略活動,使民族危機愈加嚴重,終於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義和團的迅猛發展,使列強大爲恐慌,他們紛紛要求清政府採取措施消滅義和團。在外國壓力下,實際掌握政局的慈禧太后多次發佈嚴禁義和團的上諭並組織軍隊進行圍剿。但由於多種原因,一時難以撲滅義和團。在北京北堂(西什庫教堂,當時是中國天主教的總堂)主教樊國樑的建議下,列強遂於5月28日提出派出“使館衛隊”進入北京,清政府先是拒絕,後被迫於31日同意,但提出“每館以二三十人爲率”,結果列強先後派出400多人進京。後來列強又派遣西摩爾帶領2000人前往北京,這些行爲對清政府形成了嚴重威脅。對此,清政府一面繼續發佈鎮壓義和團的命令以消除列強派兵的理由,一面又調集軍隊進入北京以防不測。對外國人抱有敵意的董福祥所率領的武衛後軍(甘軍)即在6月9日被調入北京駐守,6月11日,日本書記官杉山彬前去迎接入京的西摩爾聯軍,在永定門外被甘軍所殺。事後,大臣榮祿親赴日本使館道歉。

列強向北京強行進軍和義和團抵禦外**隊,使清廷對義和團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清政府於6月5日派趙舒翹和何乃瑩,6月6日派剛毅去涿州“勸散”義和團,實爲考察情況。結果剛毅的態度是“力言拳民可恃”,趙舒翹等也贊成採取招撫的措施。再加之載漪等官僚的鼓動,清政府逐漸開始承認義和團爲合法組織。從6月10日起,在清朝官員的默許下,義和團開始大量進入北京。在初期,義和團與北京的外國人關係緊張,但並未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

在使館衛隊入京後,以德國公使克林德爲首的部分瓦德西

外國外交人員一味使用武力解決問題。6月14日,克林德帶領水手一排行於內城之上,發現有沙地有義和團練習,即毫不遲疑發令開槍,當場打死二十餘人(《庚子使館被圍記》)。此後使館衛隊開展了“獵取拳民行動”,多次主動攻擊義和團員,結果導致憤怒的義和團在北京到處焚燒教堂和攻殺教民,並殃及今前門大街外的大柵欄地區,“京師富商所集也,數百年精華盡矣”。而克林德本人則在6月20日去總理衙門交涉時與神機營章京恩海相遇,並被後者射殺,釀成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6月10日,列強不顧清政府的阻攔,正式組建八國聯軍,由在級別最高的英**官西摩爾爲統帥,美**官麥卡加拉爲副統帥,率軍自天津向北京進發,有論者以此爲八國聯軍侵華的標誌。

當時,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欲藉助義和團之力排外;她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剛毅回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在部分朝廷親貴支持下,義和拳開始以“扶清滅洋”爲口號,大舉進京勤王,反抗外國列強國瓜分中國的行徑。拆電線、毀鐵路,並攻進天津租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利益收到損害,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迴應。

1900年6月17日(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義和團圍攻,(史稱廊坊大捷)兵敗後加大兵力一舉佔領廊坊,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至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爲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清光緒27年)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乘火車向北京進發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

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三千人,當中二千人爲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士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

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開腹剖心。西摩爾率領之聯軍二千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向北京推進。團民拆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又設下埋伏,在廊坊和楊村之間包圍聯軍。數千團民及二千名清軍(聶士成之武衛前軍)在廊坊襲擊聯軍,聯軍死傷近四百人,就地防守。

6月14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尋釁,看到義和團練拳習武,毫不遲疑地下令開槍,打死團民約20人。

6月15日,軍機處曾一度傳旨,令在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及山東巡撫袁世凱速入京。

八國聯軍向天津進發

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對外電報中斷。各國海軍將領會議,決定佔領大沽口炮臺。同日,慈禧召開御前會議後,發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諭。

6月17日,大沽炮臺陷落。慈禧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時還要求她歸政於光緒的虛假情報。於是慈禧態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轉變,命剛毅、載漪、載勳、載濂、載瀾統領義和團,載勳任步軍統領九門提督。

德國外交官克林德

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軍虎神營士兵伏擊(由於克林德曾經槍殺義和團衆,此次行爲被認爲是報復);釀成戰爭的導火線。八國聯軍與清軍義和團天津城大戰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

清廷向各國宣戰的同時,也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義和團及朝廷軍隊(主要爲榮祿手下之甘軍)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

6月23日,大沽登陸之聯軍,解西摩爾之圍。

6月25日,清廷當權派載漪、載勳、載濂、載瀅四兄弟率義和團六十多人直奔瀛臺欲弒光緒,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慈禧太后諭榮祿停攻使館,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館慰問。

6月28日,復攻使館。被清兵擊中起火的美國戰船

7月9日,聶士成於天津城南戰死。

7月14日,聯軍佔領了天津;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後自殺。

7月15日,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華民六千多人。

7月26日,慈禧以李秉衡掌京郊之武衛軍防守京畿。

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許景澄及袁昶被清廷處死。

8月2日,聯軍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日軍有8000人、俄軍3500人、英軍2500人、美軍2000人、法軍1000人,奧軍和意軍僅不到百人,拿着國旗虛張聲勢。

8月4日,聯軍向北京進*。次日,八國聯軍進抵北倉,受到清軍馬玉昆、呂本元等部及李來中所部義和團阻擊,傷亡635人(一說400餘人。其中日軍近300人)後,攻佔北倉。[1-2]當時沿途的清兵和義和拳民估計有15萬之多,而聯軍總數開始時僅3萬多人(後來有所增加)。時值8月,氣候炎熱而潮溼,加上沿途濃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也爲進軍增添了種種困難。

8月11日,清廷處死主和的大臣聯元、立山及徐用儀。李秉衡於通州自殺。

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俄軍與日軍面對的城牆較高,且遭遇的抵抗較強,各自陣亡了約100人左右。而美軍進攻的東便門城牆較低,離清軍的火力較遠。上午11時,美軍決定用梯子從城牆角邊爬上,第九步兵隊一些人帶着星條旗爬上城牆,是最先攻入外城的軍隊。雖然美軍先攻入北京外城,但被清兵的炮火壓制,難以前進。英軍中午始達北京,攻廣渠門,至下午2時許攻入。晚上9時,俄、日軍各自由東直、朝陽破門而入。

15日逐步攻佔了北京各城門,隨即與清軍在京城各處展開巷戰。

8月16日晚,基本上聯軍已經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離京,珍妃投井溺斃,下罪己詔,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慈禧太后等人逃至懷來縣,隨後又輾轉逃亡至大同,後來又逃到太原和西安

第199章 打飛機第163章 血灑邊境線第106章 日軍空軍司令動怒第238章 進軍越野戰車第228章 傳說中的76號第90章 再戰鹽城 血的奠禮第91章 重見陽光第21章 上海百樂門風雲第133章 反坦克雷第85章 無奸不商第41章 嫂子不見了第69章 危機四伏第8章 希特勒的陰謀第62章 平衡空間第11章 坦克第19章 魔鬼的化身第29章 活捉殺手尚翊墨第37章 八路軍駐軍陽城第126章 美惠子彙報軍機秘要第33章 魔鬼教官第140章 殺手通緝令第135章 高手vs高手第46章 對日宣戰第18章 狼山山脈上的守護者第47章 假戲真做第65章 原來如此第104章 飛虎隊閃電出擊第169章 誰坑德國 德國坑誰第14章 情報第130章 聯合作戰(下)第114章 單奕軒的電報第232章 上海風雲第157 靈狐出擊第170章 國軍發兵陽城第226章 恆會重大事變第100章 “三光”政策第157章 此路是我開第117章 日本開始全面反擊第19章 佔領日軍護衛艦隊第26章 南京總統府的邀請第140章 隱秘的飛機場第8章 美國援助中國第73章 南京陸航團第175章 日軍敢死隊第146章 倭國不能慣 越慣越混蛋第31章 狙擊手徐欣第178章 血洗鄭州城第61章 二十一世紀的騰龍集團第122章 徹查徐州毒梟第13章 自殺式武裝襲擊第193章 r.h淪陷第99章 地質上的奇蹟第125章 雷聲不斷第10章 徐州人民的熱情第74章 楊志剛昏迷第11章 戰利品是我們的第241章 恆會風波第137章 空運黃金第179章 中央調令第166章 出事了第103章 轟戰機的由來第103章 抵達空降區域第102章 國軍偵查員第88章 重返陽城第118章 狼羣助陣第129章 聯合抗戰(上)第194章 高志航帶飛第139章 脣亡齒寒第8章 空軍再次出動第197章 安全保衛南京第20章 核輻射的危機第72章 各國船舶發動機企業第230章 有槍 了不起第101章 空降特戰隊第99章 機要員第79章 雄鷹戰鬥機編隊第227章 當任恆會會長第140章 重返戰場第11章 戰利品是我們的第69章 昏迷第37章 響尾蛇突擊隊第104章 白宮軍事行動第182章 巴丹吉爾沙漠的秘密第208章 重大決定第226章 又見老朋友第113章 魅狐情報機構蒞臨戰場第54章 空中指揮部第158章 中華危亡 八方支援第107章 狼山上的狼羣第25章 魔鬼訓練計劃第5章 像一個被欺負的孩紙第77章 遺體第8章 美國援助中國第86章 飛虎隊第71章 同父異母?第112章 兵工廠試運營第129章 北平風波第164章 讓我的兵也做一次特戰隊員第105章 無數條綠色的光芒第54章 空中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