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臨終傳授
兒子不想違逆我的意思,因此,聽後,只得有些不情願地坐到我的身側。
見狀,我立刻就來了興致。“棺材其實是很有講究的。普通的就是一些薄皮棺材。棺材中的精品就要算十六段和十二段的了。”看到兒子有些茫然的表情,我就有些得意地繼續說道,“你知不知道,十六段和十二段的棺材,哪個更大一點?”
兒子微一思索,然後就有些不確信地回答道:“應該是十六段的吧。”
“就知道你會這麼回答。”我更爲得意地解釋道,“要想知道十六段和十二段的哪個大,首先就得弄清楚十六段和十二段的真正含義。所謂十六段和十二段,實則就是指做一副棺材所消耗掉的整原木的數量。棺材的構造你應該知道吧?”
“知道。主要由棺材蓋、棺材底和兩壁(指橫向的,其實還有前後兩壁,但由於面積較小,耗費的木料有限,因此並不被當成棺材的主要構成部分)組成。”
聽了兒子的回答,我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不錯!棺材最耗費木料的其實就是上下、左右這四個方位。而這裡的十六段和十二段實際上就是指在打造這四個方位的組成部分所消耗的原木的數量。十六段,對應的就是十六根整原木;而十二段則是對應着十二根整原木。”
兒子可不像老婆那般,很是聰明,只聽到這裡就有些興奮地說道:“哦,我知道了!十六段,雖然耗費的原木多點,但木頭卻小;十二段,雖然消耗的原木少,但木頭卻大,因此雖然聽上去數目大點,但其實十六段卻不如十二段的大。而且,從木材來看,越是巨大的,其材質就越好。在精品的棺材之中,十二段的絕對要比十六段的要高了一個檔次。不僅體型要大,而且重量更重,當然造價也會更高!”
“不錯!”聽了兒子的話,我情不自禁地讚歎一聲,“確實,十二段的要比十六段的要大了不少。那你知不知道該如何區分十六段和十二段的棺材呢?”見兒子茫然地搖了搖頭,我就興致盎然地接着解釋說:“樹木橫着剖開,會看到什麼?”
看到兒子一副恍然的模樣,我就知道他已然明白了過來,於是就繼續興致勃勃地說道:“不錯,是鑼圈(就是指的年輪)。每個原木都會有鑼圈。因此判定十六段和十二段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要站在棺材正前方,數一數四個方位的鑼圈就可以了。十六個鑼圈就是十六段,十二個鑼圈則是十二段。”
聽完之後,兒子就很是疑惑地問:“爸,不對啊!在我印象中,所看到的的棺材都是上了漆的,又怎能看出什麼‘鑼圈’呢?”
“你這說的就是外行話了。既然要買精品,那就得驗貨啊!否則,誰能保證那些奸商不以次充好呢?特別是十二段,人家都是先驗證之後,才讓上漆的。這就是規矩。如果棺材鋪先將漆給刷上去了,那麼這個棺材也就很難再以十二段的高價給賣出去了!”我得意地解釋道。
“哦,我知道了!”
“表大大,你還記得嗎?”見兒子一副恍然大悟地模樣,我就接着問道。
“爸,我當然記得了。某某地方的,他的兩兒子都曾經跟你學過徒的。他大兒子還曾承包過工程一段時間,現在也算是小有財富了。”
“嗯,不錯。你表大大過世前,就曾經強調,自己一定要個十二段的。自己父親生前唯一的願望,作爲兒子的能不滿足嗎?於是,某某(表大大大兒子名字的代稱)就四處求購十二段的棺材。只是,十二段的棺材非常稀少。幾乎問遍了所有的棺材鋪,人家都回答說‘沒有’。萬般無奈之下,某某(表大大大兒子名字的代稱)只得請求一棺材鋪幫忙定做,並強調:‘錢不是問題!’某某(表大大大兒子名字的代稱)終於花高價購得十二段,了卻了你表大大的最後遺願。當時,我就在場。十二段的棺材,人家是用裝卸樓板的專車給運送過來的。卸下來的時候,用的是專車上的小型起重機。棺材是弄回來,但是另外一個問題也就隨即出現了。這麼重的棺材,該如何運到田裡落葬呢?”我不是想想胡扯八扯的,只是擔心有些事情不預先提個醒,怕到時候兒子應付不來。畢竟,真到那時候,自己兩眼一閉,就再也不能幫兒子出主意了。
“這不簡單嗎,跟人家棺材鋪一樣,請輛樓板車運一下不就行了。起重機那麼一來,不就直接弄到車裡了。”兒子不以爲然地回答道。
我暗自慶幸,幸虧自己有先見之明!“就估計你不懂。還好我現在提及,要不到時候(指我出殯之時),還指不定會出什麼亂子呢!”
“爸,什麼到時候?你現在不是感覺好多了嗎。這次不過是沖沖喜,這棺材還指不定什麼時候能用到呢?”聞言,兒子有些緊張地趕緊安慰道。
此刻,我可管不了兒子的心理感受了!“空的無所謂,但一旦將人裝進去,就會有很多講究。其中有一點就是不能拖!你一定要記好了,無論什麼時候,這棺材(指裝了人的)都是不能‘拖’的!”看到兒子很配合地點了點頭,父親就接着說道,“你剛纔所說的用吊車,那不就是往外‘拖’嗎!這是非常不吉利的!那十二段的棺材本就體積龐大,加之剛剛做完,潮氣十足,好傢伙,那重量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擡得動的。當時,某某(表大大大兒子名字的代稱)請來的擡棺材的衆人就說了:‘不是我們不擡,而是根本就擡不動!’如果硬要人家將這麼重的棺材給擡出去,那麼人家寧可不幹了。現在,可不是過去,生活條件好了,誰願意幹這苦力活?如果不是衝着平常積累而來的情誼,根本就沒人願意幫着擡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