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芷看了他一眼,神情有些古怪,嘟囔道:“誰說要和你生孩子了!”
宋君戍耳力極好,聽得真切,道:“你不和孤生孩子,和誰生?”
“你……不和你說!”蘅芷走開了,幫瓜瓜一起添柴燒水。
“瓜瓜,你這麼小年紀,怎麼會來李先生家裡幫工的?”蘅芷問。
“前年鬧水的時候,我家被衝了,爹孃都沒了,就剩我一個,是先生收了留了我,給我飯吃,還教我讀書識字!”瓜瓜提起自己的身世,神情微微黯淡了一些。
蘅芷聽了,不勝唏噓,道:“可憐的孩子,也虧得你遇上了李先生!”
否則以瓜瓜這般年紀,不是餓死了,就是在街頭當乞丐,無論哪一種,都太可憐。
看瓜瓜長得胖嘟嘟粉嫩嫩的,在李重這裡,日子肯定過的很滋潤。
雖然做些家務活,照顧李重的生活起居,但想來李重並不是刻薄他。
“先生之前當官的時候,有好幾個人伺候呢,如今先生都把他們送走了,只留我一個,先生最離不開我!”瓜瓜挺着小胸脯,一副自己很厲害的樣子。
蘅芷摸摸他的腦袋,問:“你這麼厲害,我倒想想向李先生要了你,你來陪我可好?”
瓜瓜看了一眼蘅芷,搖搖頭,道:“先生離不開我,你已經有這位姐姐伺候你了,瓜瓜還是伺候先生吧!”
“真是個重情重義的孩子!”付明雪感慨道。
蘅芷心想,這孩子能知恩圖報,將來必然也是個成器的。
正聊着,李重也匆匆出來了,洗了臉,颳了鬍子,換了衣裳也梳了頭,果然煥然一新。
宋君戍見李重如此才貌,也非常欣賞。
“李先生一表人才,又才華橫溢,實乃天縱奇才!”宋君戍讚揚道。
李重笑道:“比起殿下來,李重實在是愧不敢當,殿下才是人中龍鳳!”
宋君戍和李重互相吹捧了一會兒,才談起正事,蘅芷提議道:“殿下和李先生想必有很多話要談,你們不妨還去書房,我們在外面燒水煮茶,這也快晌午了,今兒我們就在李先生這裡叨擾一下,吃一頓便飯,如何?”
“就怕殿下和太子妃委屈了,我這裡實在沒什麼好東西供殿下和太子妃享用!”李重道。
瓜瓜立刻道:“有呢有呢,李大爺早上送了幾條魚來,還有李嬸子也送了一隻雞,咱們家的雞還生了雞蛋,都是好東西呢!”
李重汗顏,道:“殿下和太子妃哪裡看得上這些東西?”
“這都是極好的,瓜瓜說的沒錯,這些都是好東西!”蘅芷笑着道。
瓜瓜點頭,他覺得這些都是農家人過年才吃得上的,所以就是好東西了。
李重見狀,只能道:“殿下見笑了,小孩子沒見識!”
宋君戍微笑,道:“太子妃說是好東西,自然就是好東西,孤看瓜瓜很有見識!”
李重也跟着笑了。
兩人一起進了書房,蘅芷和付明雪紫蘇留在外面,邊聊邊做事。
到了中午,一桌人也不拘禮,都圍坐在一起吃飯。
蘅芷笑着道:“這頓飯吃着才香呢!”
“我也好久沒吃這麼好吃的東西了!”付明雪也感慨道。
宋君戍點頭,道:“是啊,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李重道:“這粗茶淡飯,哪裡比得上殿下日日吃的山珍海味?”
“可這安心飯,比山珍海味要有滋味兒的多!”蘅芷道。
宋君戍道:“孤剛剛和李先生已經談好了,不日就要動工修建新堤壩,銀子不夠,孤會想辦法,一定要將淇州這連年洪災的局面徹底改了!”
“殿下有此決心,實在是淇州百姓的福氣,也是宋國百姓的福氣,李重替淇州百姓謝過殿下了!”李重道。
宋君戍搖頭,道:“孤現在能做的還太有限,不值得一個謝字,希望淇州再也不要有瓜瓜這樣,因爲洪水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可憐孩子了!”
瓜瓜道:“瓜瓜不可憐,我還有先生,街上多得是沒人管的小乞丐,他們比我可憐多了!”
宋君戍感慨道:“是啊,比你可憐的還有很多,孤能救的卻不多!”
李重道:“太子殿下有濟世救民之心,已是難能可貴,李重相信,殿下將來必然可以以一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與水火!”
宋君戍看着李重,道:“若是多一些李先生這樣的人才,孤也對前途充滿信心!”
“殿下放心,李重必定不負重託,爲殿下鞍前馬後,鞠躬盡瘁!”李重自從和宋君戍談了一番之後,對宋君戍可謂是心悅誠服,自然真心想要輔佐宋君戍。
李重認爲,自己總算是找到明主了,必定要跟着宋君戍幹一番大事業。
宋君戍也很欣慰,舉杯道:“孤敬李先生一杯,望先生助我!”
“不敢不敢!”李重一飲而盡。
辭別李重之後,宋君戍也回去安排重修堤壩的事宜去了。
因爲宋君戍堅持己見,和淇州一衆反對他的官員據理力爭,堤壩之事才被提上了日程。
劉知元他們一封奏摺,將宋君戍彈劾了,說宋君戍重修堤壩,是勞民傷財,好大喜功。
不過宋君戍並不理會,依然在重重困難之中,着手動工,重修淇河堤壩。
宋君仁身子好些了之後,就不斷地和淇州官員一起議論宋君戍。
劉知元等人對宋君戍是怨聲不斷,宋君仁暗自歡喜,覺得宋君戍此舉得不償失,得罪了淇州官員,在淇州所做的一番功績也恐怕要付之東流了。
但無論如何,淇河堤壩到底是開始修建了,宋君戍讓馮冀和李重全權負責,不許劉知元等人妄加干涉。
所需銀子除了朝廷撥發的賑災銀,宋君戍又自己掏了二十萬兩銀子投入其中。
淇州百姓感念宋君戍的仁德,許多人忙完了自己的家事,就來堤壩上幫忙做些粗活重活。
還有那些喪失了家園的百姓,也被招募過來當工人,既能賺銀子來養家餬口,又能爲淇州做一份功德,大批人都前來投工。
宋君戍和蘅芷時不時地就來巡視,看着衆人忙活地熱火朝天,都十分欣慰。
“這麼多人都來幫忙,還有些是自發來的,可見殿下您的決定是多麼正確,大家都向着您呢!”蘅芷道。
宋君戍道:“這是利國利民之事,自然要做,必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