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

入夜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來,道癡本是乏極,可是想起南昌府的老和尚與虎頭,怎麼也睡不着。即便曉得寧王即便造反,也只會選擇北上京城或者東進南京,沒有禍害大本營的道理,更不要說老和尚與虎頭在寺院裡掛單。

可是他擔心的不只是戰火,還有老和尚的年紀。老和尚這兩年本就體力不支,若是看完這場熱鬧,就放下心事,誰曉得老人家會不會就此去了。

若是寧王造反前,他還能前去接應一二;如今寧王造反,他這個興王世子伴讀真要去了南昌,可就說不乾淨。落到旁人眼中,說不定會給興王府扣上勾結逆王的帽子……

直到的外頭的傳來三更天的梆子聲,他才迷迷糊糊地睡過去。

等到再睜開眼時,天色已經大亮。

城門樓下傳來喧囂聲,道癡起身看了城門外,便見要進城的百姓還有各種驢車、騾車,排了半里來遠。

再看城門裡,道路兩側已經出來幾個早點攤。

城外百姓,衣服還五顏六色;城內軍民,要素服五日,今天是第二日。

城門外除了小商小販之外,還有三三兩兩的幾處青壯。道癡見了,不由疑惑。

難道真有人敢在安陸生事?

他心裡留意,便叫了高康,兩人站在城門樓上,一起留心那些人。要是有什麼不對,好使人就地擒拿。

城門開了。

城外百姓相繼進城,若是那沒帶什麼東西的還罷,要是有趕車或者挑擔子的,那些青壯便湊上前去,糾纏起來,直到對方掏出半把銅板來才換下一處。

道癡與高康對視一眼,彼此都鬆了一口氣。原來只是些地痞,兩人都沒有管閒事的意思。

驚蟄上來送早點,對道癡道:“公子,十房那兩位也在下邊。”

道癡聞言,定睛一看,可不是麼,那幾夥地痞中,有一夥靠近燒餅鋪的,總共六、七個人,十房大郎、二郎正在其中。

高康心思活絡,聞言:“二公子,可要遇到仇家,要不要叫人收拾一頓?”

道癡道:“兩個小丑罷了,無須理會。”

十房大郎、二郎數着銅板,正抱怨今兒收益少,還不曉得自己已經逃過一劫。

道癡與高康都不是愛指手畫腳的人,一日下來,西門都是太平無事。

黃昏時分,城門再次關閉沒多久,王府來人,世子傳召二人回王府。

那五十儀衛,則是由儀衛司一個正六品典仗帶領,繼續留在西門,協助城門守軍。

城門沒有加人,道癡心裡曉得,這多半是有好消息傳過來。

等到了王府,道癡與高康沒有被引進卿雲門,而是直接帶到啓運殿。

除了世子之外,陸炳與王琪等也已經回來了。世子面帶乏色,眼睛卻閃亮,對道癡道:“布政司衙門有公文傳過來,寧王集合叛軍往東北方向去了,看樣子是取道安慶奔南京!”

不僅世子輕鬆許多,王琪與陸炳等人都露出慶幸來。

不管寧王到底能走到哪個地步,安陸起碼暫時逃過一劫。

世子道:“雖沒有叛軍壓境之憂,可想來過不了幾日,寧王造反的消息就要傳開。如何震懾地方,防範宵小作亂,還是緊要之事。你們可有什麼好提議?”

最後這一句是對着王家兄弟說。陸炳年幼,黃錦與高康等人是內侍,都不好爲世子建議什麼。

王琪道:“殿下若關心地方,不如照上個月南城撫民時的章程,整合些人手,巡看四城。”

世子又看向道癡。

道癡想了想,道:“我朝武器管制,民間百姓即便有人煽動,手無寸鐵也難成氣候……倒是官差衙役等人……殿下既有心整肅城內治安,防止有宵小亂了王府治喪大事,何不與地方文武商議,由府衛與官差衙役等人聯合起來,組成幾個隊伍,巡視四城?”

世子越聽眼睛越亮。

庶民百姓有幾個敢開口說造反的,他之所以擔心安陸城不穩,也是怕有官員勾結寧王府,呼應起事。到時候不管如何,興王府少不得都被牽連進去。

對於剛剛失了頂樑柱的興王府來說,真是經不得半點風雨。

道癡的提議,不僅使得王府名正言順將安陸城的武裝力量“看管”起來,還使得王府幹涉地方之事“師出有名”。

“大善!”殿下點點頭道:“二郎年紀雖幼,心思卻縝密,就用這個法子。”

說話之間,他再次望向王家兄弟與陸炳幾個。

道癡不言不語的時候,還能濛濛人;陸炳一看就是奶娃娃,帶人去城門處還罷,畢竟只是在門樓裡監看;要是帶人巡街,這尚且稚嫩的面孔就有些兒戲。

想着陳赤忠的好身手,世子心裡就有了定奪,便吩咐人去府學傳陳赤忠等三人。

沒等陳赤忠等人過來,就有兩個內侍進來回話。其中一個是奉世子之命去北城門傳召蔣麟,另外一個則是昨日隨蔣麟過去的。

帶回來的消息,讓世子憤怒。

關了城門後,蔣麟離了北城門,被幾個公子哥兒接走。

幾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湊到一起,除了吃喝玩樂還能有什麼?

可是這個時候,王府在治喪,蔣麟又是奉世子之命在監看北門。

世子漲紅了臉,咬牙道:“好,好的蔣二郎,真是孤的好表哥!”

事關蔣家,後頭有個王妃在,衆人都不好說什麼,一時間屋裡鴉雀無聲。

還是外頭傳來腳步聲,打破室內沉寂。

世子長吁了口氣,壓下心頭憤怒,面色漸漸平復。

陳赤忠等三人隨着內侍進來,看到王琪等人在消失了一晝夜後露面,除了劉從雲面色如常外,剩下兩人面上多少有些不自在,忙俯身給世子見禮,也是掩飾各自異狀。

世子伸手叫起,先對劉從雲、呂文召道:“明日起你們先暫去長吏司,跟着那邊的大人,學習庶務。”

“尊殿下吩咐。”劉從雲與呂文召精神大振,忙躬身應下。

世子又看向剩下的四個伴讀道:“爲了防止有宵小趁着王府治喪之機禍亂地方,你四人可效五月南城舊例,各帶一隊,巡街查看……”說到這裡,頓了頓道:“每隊除了儀衛、府衛外,孤明日再與各衙門大人說知,請地方官差衙役出人手協助。”

其他三個先前這曉得這安排的,自然沒什麼;陳赤忠確實難掩激動之色。

因陸炳與道癡年紀小,世子便對這兩人多囑咐一句:“你們帶人出去,未必要站在頭裡。有什麼需要吩咐的,拿着孤的手令,只管命跟着的人去做。”

這是怕遇到事端,有人欺負他們年幼,可暫時又沒有其他人手可用。

按照昨日去城門樓的例,巡城的四人每人身邊又派了個內侍跟着。道癡身邊還是高康,王琪身邊還是黃錦,陸炳身邊的人也沒有變,只陳赤忠身邊新委人手,不是之前隨蔣麟去北城那個。

吩咐妥當,世子對衆伴讀道:“你們累了兩日,先回去安置。等明日孤同衆大人說過,你們再準備出府。”

衆人應諾,除了陸炳沒動外,都退出啓運殿。

陳赤忠面上的激動褪去,恢復了平素的淡然。劉從雲從袖子裡摸出把素白扇子,輕輕搖着。呂文召最是沉不住氣,走到王琪身邊,道:“王七,你們兄弟兩個昨晚去哪裡了,怎麼沒回來?”

大家都在王府內,有些事情,過後也能打聽的到,王琪便說一半留一半道:“在東城門樓貓了一宿。旁的衙門沒有長官在許是還沒什麼;城門那裡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人實在不成樣子。”

呂文召點點頭道:“武夫魯莽,最易生事。還是文官衙門這邊好,品官不在,剩下不過是幕僚師爺,各個只會點頭哈腰的巴結,倒也老實安分……”

不管留在府學的這三人心中到底怎麼想,昨夜兄弟夜不歸宿的話題暫時揭過。

次日一早,用罷早飯,衆人到卿雲門外舉哀一回。劉從雲與呂文召兩個便去了長吏司,剩下四人又等了半個時辰,才領了世子手令,去儀衛司與府衛點人出府。

南城人口最稠密,事物最繁重,世子就派了年紀最長、功夫最好的陳赤忠;地方衙門官邸多在東城,紈絝子弟衆多,世子就派了地頭蛇王琪;西城多是酒樓商鋪,商賈雲集,便由腦袋活絡的道癡負責西城;北城住的都是士紳大族,治安向來最好,就由陸炳巡視北城。

每人身後出了內侍一人外,儀衛司十人,府衛六十人,外加地方衙門集合上的官差衙役三十人。

高康雖恪守身份,一切以道癡爲首,輕易不開口,可道癡卻是沒略過他去。要知道,現下可是大明朝,是太監權利最重的時代。

不說京城的東西廠,就說這安陸城興王府,世子最信任的絕對不是他們這些伴讀,而是黃錦、高康這些伴着世子一塊長大的小太監。高康雖不如黃錦那樣得世子看重,可因老實穩重,在世子身邊的內侍中也是排在前頭的。

否則的話,也不會只要他們出來,就安排小太監跟隨,連世子至親蔣麟身邊也不例外。

在同高康商議一番後,道癡就將帶出來的這百人分成十組,一組十人,由十名儀衛領着。然後五組一班,巡視西城的幾條主路,兩個時辰一輪換。

至於道癡與高康,則是在西城中間的商業街上,包了個茶樓做據點,帶着輪休的五十人進了茶樓……

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61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65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二)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170章 端倪(一)第171章 端倪(二)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40章 欲分房宗家生隱患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一百的三十五章 聚散離合終有時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139章 平靜第139章 平靜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170章 端倪(一)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45章 官驛旁觀見權閹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87章 解心結二郎定策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第14章 攀權勢小人生祟第77章 壓孝道青洪問賊訊第29章 別骨肉,敘天倫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05章 週年祭後八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