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古僰人的足跡

朋友說,真正能很直觀地體現僰人懸棺的地方還是在位於宜賓市135公里外的珙縣。珙縣的洛表、上羅等鄉鎮的懸崖陡壁上現存僰人懸棺3000多具,附近還有僰人的軍事建築遺址,特別是珙縣洛表鎮的麻塘壩,僰人懸棺之多令人驚歎,這裡還被科學家們稱着僰人懸棺的天然博物館。

聽了同行的話後,我才又重新查看了地圖,最終把這次僰人懸棺之行的第一站定在珙縣的巡場。巡場是珙縣的一個鎮,前幾年珙縣縣城由珙泉鎮搬遷來這裡後,巡場鎮就成了珙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坐在行駛的廳裡特配的進口越野車上,陽光穿過窗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一個同行的手提電腦中播放着美國科幻片《蜘蛛俠》,美國人奇妙的科學幻想讓我聯想到了即將要見到的僰人懸棺,僰人爲何要懸棺?他們又是怎樣將重達千斤的棺木懸於離地面30--100米之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的?凡是親眼看到過僰人懸棺的人都有自己的猜想,考古工作者也在懸棺現場作過類似懸棺過程的實驗,但每次實驗都歷經艱辛,最終以失敗結束。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僰人是靠什麼樣的方法懸棺的?難道真有一種神秘的力量的在支撐着他們?

關於僰人懸棺的方法,學術界存在三種說法,一是壘土造山說,二是棧道說。三是垂吊說,但三種說法都被進一步的考證推翻。第一種方法,工程量浩大,距地面幾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懸棺,這在經濟落後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山區是不可能的。第二種方法,經過多年的考察驗證,在現場沒有發現過聯樁孔,因此也無法形成。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垂吊法,那麼,古僰人又是用什麼方式將棺材吊上去的呢?那時候的科學生產力落後,沒有機械設備能行嗎?

閉目中,我腦子裡浮現出一羣臂健腰圓的僰人懸棺的情景,他們費盡周折,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就只是爲了懸置一具棺木,這樣的勞動是不是有點愚蠢?也許,懸棺與他們民族的生存息息相關,不然,他們怎麼會這樣煞費苦心。我們剛下車,就有一位操本地口音的女孩奔過來問我是不是去看僰人懸棺的,我有些吃驚地看着她,心想她怎麼知道我們是去看僰人懸棺的?

女孩衝我們一笑說,我們的車子馬上就要開了。我終於忍不住問她,你怎麼知道我是去看懸棺的?

女孩還是甜甜一笑說,猜的唄!

聽了她的話我很失望,我原以爲女孩是因爲看了我這身行頭後才知道的,我自認爲我這身裝束很酷,很有攝影家的味道。沒想到我這身酷打扮還是沒能讓女孩看來出,但她能猜出來也不錯嘛,證明我身上還是透着藝術家的味道。

我問女孩到僰人懸棺還有多遠的路程?女孩答,不是很遠,就十幾公里路,洛表鎮就是古時候僰人的大本營,很多掛巖子。見我面露疑惑,女孩又補充說,掛巖子就是懸棺,我們當地人都叫掛巖子。這時候已經是下午3點多鐘了,太陽已在往西邊走。

太陽在建築物的左邊,把建築物的邊線輪廓勾勒的很清晰,也把建築物拉的長長的投在地面上。我迎着陽光擡眼望去,發現巡場的建築和繁榮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美好景象,這是西南山區的一個普通縣城,相對來說,文化經濟都還不是那麼繁榮昌盛。

從巡場到洛表鎮有72公里路程,越野車就像一位蹣跚行走的老人,時兒翻山越嶺,時兒行駛在山溝裡,時兒又穿行在半山腰。行動緩慢而費力,72公里的路程,行駛了近4個小時,抵達洛表鎮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走下空氣混濁的越野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被濁氣薰的昏昏欲睡的我,頓時精神百倍。

洛表鎮不大,只要擡眼望去,整個場鎮就能盡收眼底,場鎮中心地點有一個近兩米高的圓形花臺,說它是花臺,裡面卻沒有一點花的蹤影。花臺周圍有成羣的人背靠在花臺上聊天,花臺中間聳立着一塊現代人造的石碑,石碑高約5米,上書“僰人故里”幾個大字。在黃昏的背景下,石碑顯的肅穆而僵硬。

我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有些迫不急待地端起專爲這次僰人懸棺之行購買的尼康D70s數碼相機,選了個最佳角度,拍下這塊標誌着我已身處僰人故里的標誌性石碑。

洛表鎮深居西南山區的崇山峻嶺之中,森林廣佈,生態環境優越,正因爲身在深山無人知,小鎮的原生態面貌才被保留下來,如果不是因爲僰人懸棺,小鎮更會鮮爲人之。

我是伴着窗外的鳥語聲醒來的,我住的房間外是一片開闊的原野,推開玻璃窗,舉目遠望。遠山已披上紅裝,淺紫藍的遠山雲霧相擁,中景和近景被初升的太陽分割成兩塊不同深淺程度的綠色。淋浴着朝霞的雲霧似綵帶在綠色的森林中游弋。這是一幅極具動感的水彩畫。

儘管昨天的長途旅行使我身體疲憊還想躺着不動,但面對如此美麗的風景,我沒有再睡的理由,甚至於我有些情不自禁,端起照相機對着窗外美景“咔嚓咔嚓”拍了數張。

那一天正好是洛表鎮逢場,並不寬敞的場鎮兩旁凌亂地擺放着賣小商品攤位,有好幾個攤主還支起小喇叭吆喝買賣。場鎮雖小,但商賈雲集,同樣是一片繁榮景象。

趕場的鄉親正陸續趕來,待我細嚼慢吞填飽肚子後,場鎮上已是人地鼎沸,買賣興隆了。

看着眼前的熱鬧景象,看着這些淋浴着陽光的陌生面孔,我突然生出一個想法,既然這裡是僰人的故里,那麼,這裡生活着的就一定是僰人的後裔了,這些淋浴着金色陽光的陌生面孔就是僰人的子孫!

我轉身問正在爐前煮麪條的老闆娘,這裡的人是不是都是僰人的後代啊?

老闆娘直起身,慢條斯理地回答,哪裡知道呢?我從小就在這裡長大。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哪個人是僰人的後代。

這時候,剛纔和我對坐在另一張桌前吃麪條的男人吃完麪條正欲出店,正好聽見了我和老闆娘的對話,故停下來搭話,他說,就是有僰人的後代,現在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僰人的後代了。

我忙反問,這話該怎樣理解?

這時候我才仔細打量了眼前這位男人,男人個頭不高,前額突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花星高)頭髮稀蔬,瓜子臉。鬍鬚很長,很凌亂,鬍鬚長至肩膀,和嘴上的鬍鬚相互交融,使他的臉看上去很短。男人穿一身深藍色的布衣,款式是三十年代那種對襟的,腳穿一雙草綠色的解放鞋。男人個子雖說不高,但從合身的衣服上可以看出他體魄強健。男人姓何,是遊走在這一帶的算命先生,老闆娘稱他何半仙。

何半仙又返身坐下來,把手裡提着的布包放在桌子上後才說,都被朝廷剿滅了,封建王朝殺人不留後,斬盡殺絕,就是有幸存者也不敢說自己是僰人了。

我問,那朝廷爲什麼要對僰人斬盡殺絕,史書上就沒有一點記載嗎?

何半仙說,有倒是有,但都是隻言片語,很難理清頭緒,傳說中的僰人英勇驍戰,不怕強暴,經常造朝廷的反,你不想想,那朝那代的統治者能容的下這樣的刁民?史書上說,從宋朝宋真宗趙恆中祥符元年開始,僰人就先後遭受到朝廷10多次毀滅性的征剿,僰人的地盤也越來越小,最後只能深居這崇山峻嶺中。

那僰人爲什麼要懸棺,史書上也沒有記載?

何半仙見我打破沙鍋問到底,故又認真地打量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忙摸出名片恭敬地遞給他,(爲的是表明自己的身份,絕非賣弄之意)。

何半仙看了名片,眼睛睜的更大了,哦。是重慶來的作家呀,幸會,幸會!他突然站起來伸出雙手,我也急忙站起來握住他伸過來的手。

何半仙問,你是專門來這裡來考察的吧?

我說也算是吧,我對僰人懸棺神往已久,早就想來看看。

何半仙又問,你怎麼不和縣裡聯繫一下,叫他們派人來陪你?

我答:我不想麻煩別人,我只想親身感受一下。

何半仙笑了說,佩服佩服,作家就是與衆不同。

頓了頓,何半仙又說,明朝開國以後,由於推行政土歸流政策,貪官污吏蠻橫無理,欺壓百姓,僰人爲此深惡痛絕,紛紛舉義造反,他們的造反行爲威及統治者,200多年來,朝廷和僰人先後發生過11次大的戰爭,受到朝廷毀滅性的打擊。

戰爭以後,僰人的聚居地已縮小到了以麻塘壩爲中心的南廣河流域,最強大的僰人首領是佔據九絲城與明王朝對抗的阿(讀音:ha哈)大家族,明朝萬曆年(公元1573年)在宰相張居正的主持下,朝廷派四川巡撫曾省吾,總兵劉星等人調集14萬大軍圍剿僰人,攻陷了九絲城。隨後,明王朝又大肆搜捕藏匿深山的造反僰人。此後,生活在這一帶的僰人便從歷史上消失了,他們居住過的地方,除了高掛在陡峭絕壁上的懸棺外,再也找不到僰人。

我問,這些都是古籍上記載有的嗎?

何半仙笑呵呵地說,古籍上有沒有記載我不清楚,我是從老人那裡聽來的,這裡的傳說很多,現存於興文縣建武城的幾塊石碑上有記載,這幾塊石碑是朝廷剿滅僰人的功德碑,也是僰人消失的見證。僰人被朝廷稱着蠻人,蠻人就是蠻橫無理,不講道理,動不動就造反,不順從朝廷的人,明朝時候,朝廷又稱僰人是都掌蠻……

我打斷何半仙的話問:都掌蠻什麼意思?

何半仙說,都掌蠻和蠻人的意思差不多,如果你不怕路遠的話,可以到興文縣的建武城去看看,那裡有幾塊石碑,是當時朝廷剿滅僰人後記的功德碑。當時的建武城也是僰人的一個經濟文化中心,商賈雲集,僅次於當時的僰都宜賓市。

我又問,明朝對僰人圍剿後,總不可能一個也不剩吧?

何半仙說,誰知道呢?有關這方面的傳言也很多,有一種說法是,活下來的人已經改名換姓,不敢承認自己是僰人,也不敢再姓阿,他們將阿姓改成了何姓,現在這裡姓何的人很多,但沒有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僰人的後代。這一帶有句流傳很廣的話“遊倮倮,範苗子,何家掛巖子”,意思是說,掛巖子的人是何家的祖先,姓遊的人是藏族的後代,姓範的是苗族的後代,姓何的就是掛在懸棺上僰人的後裔。還有一種傳言是:僰人散居於雲、貴、川毗連的廣大地區,珙縣南廣河流域僅是其中的一部分,現在雲南橫江流域、貴州南盤江流域仍有僰人的遺民居住,這些僰人遺民就是九絲山城陷落後,倖存下來而逃亡的人。只是他們懾於朝廷的威脅,不敢再承認處已的民族了。

僰人爲何懸棺?民間有沒有傳說呢?面對我一個又一個問題,何半仙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來十分抱歉地說,對不起了作家,我該去掙錢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今天晚上我們來這裡坐坐,我給你講僰人懸棺的故事。

我只好說,好好吧好吧,謝謝你,今晚我一定來這裡等到你。我話音落地,何半仙已經提着布包走出了店門。看着他的背影融入人流,我想,這個何半仙倒是有幾份神秘,他姓何,他會不會就是那個改阿成何的僰人後裔呢?陽光下人來人往,這個時候已經是趕集的高峰期,小鎮沸騰了,在這些人流中,會不會還有流着僰人血液的僰人後裔呢?如今,這個民族就真的只有那些高懸於絕壁之上的懸棺了嗎?

麻塘壩的前端有一處仿古建築,那是珙縣政府設立的僰人懸棺管理處,遠遠看過去這處深紅色牆壁的建築與綠**滴的風景極不相符。也許是爲了供遊人參觀方便,政府還沿着螃蟹溪兩岸修了一條公路,公路使這個有些神秘的麻塘壩沾染上了現代氣息,與高懸在峭壁上的懸棺格格不入。

天氣十分晴朗,站在遠處就能看見峭壁上高掛的懸棺,幾百年來的風雨吹打,古老的懸棺已變成了深褐色,有的已被嚴重風化脫落,殘缺不全。擡眼望去,陡峭的巖壁上高掛着10多具棺材,有的放在崖壁上的木樁上,有的放在天然的巖腔裡,有幾十具棺材的另一半還露在巖腔外面,有幾具棺材整個都是橫放在巖縫裡的,如果不仔細看,站在下面是很難被發現的。懸棺的下面,是一道豎直的巖縫,巖縫大約兩米寬,最高處的巖洞離地面有近50米高。洞子的下方是用方形的石頭壘砌的牆,牆與巖壁相連。中間還有4個類似於“窗”的方形窗口,而且牆的上半部分,還明顯有被煙燻過的痕跡。

但我找遍了“牆”的周圍也沒有找到有可以讓人攀援上去的“路”。

我們想,這是不是僰人爲放置懸棺而修築的呢?或許真的是像何宇康說的那樣,這裡是住人的,會不會是僰人死者他們的後人住在這裡爲先人守靈呢?面對高懸的棺木,我手上這部尼康D7OS的套機鏡頭顯得有些吃力,這個只有18—70MM的鏡頭不能把高崖上的棺木隨心所欲拉近,讓我更加清楚地觀察到懸棺。

離“牛欄洞”約20米的山巔上,有一座古城堡,站在麻塘壩上仰頭就能看見那高翹的角直插雲霄。我們一口氣從“牛欄洞”旁邊的斜坡上攀上去,才發現這只是一個觀望臺,一條石塊砌成的長廊從左向右把陡峭山巔連起來,長廊下是懸崖,一條小路蜿蜒伸向遠處,消失在雜草之中。順着長廊走向六角建築,雙手扶着石欄極目眺望,對面陡壁上的懸棺歷歷在目,而且,懸棺的位置與我身處的位置一般高,只是相距太遠,陡壁上近千斤重的懸棺小的像一隻螞蟻。我不知道我置身的六角亭是不是古僰人的建築,這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上沾染了太多現代人的氣息,使古僰人的靈氣漸漸消失。

我沿着扶欄走了好幾個來回,我真想在這裡找到古僰人的足跡。同時,我也有了新的發現,我看見位於南邊的那座峰巒的峭壁上掛着兩具完好的棺木,因爲是俯視,通過照相機我能看見棺木的頂部。兩具棺木只用了三根木樁,兩具棺木首尾相連放在一起。它的周圍還有無數的木樁和曾經的樁孔。我猜想以前這裡肯定也放了很多棺材,只是在歲月的流逝中那些棺材早早墜地了,僅留下這兩具堅定地懸在這裡。我還發現這兩口棺材其實離山巔並不遠,而且它的右邊還是一個斜坡,我想,古僰人在放置棺材時是不是通過這個斜坡把棺材運到山頂,然後再用繩子把棺材吊到事先放好的木樁上的呢?(!)

第62章 姐弟戀情第136章 華夏祖先是世界人類的祖先第357章 回到兩千年前第410章 又見猛獁象第543章 山裡太封閉第87章 發現就是最大的財富第569章 情侶之屍第130章 激情與恐懼第457章 “阿波丸”號,引來的風波第438章 重現大地獺第85章 《韓非子》的五蠹篇第224章 天坑美女木乃伊第82章 喜歡洞穴生活的女人第227章 天坑谷底之怪光第291章 令人不解的遠古玉佩T第590章 盜墓典故第18章 蒼涼的洞穴第207章 洞穴誘人之寶藏第492章 誤入猞猁窩第587章 古墓陪葬品第617章 讓榮譽見鬼去吧第446章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T第238章 膘肥體圓的野豬第536章 職業軍人的素質第528章 冷血大蜥蜴第473章 四周靜悄悄第491章 冰洞世界第252章 一件古懂的價值T第470章 大戰娃娃魚第601章 人類的遺憾第169章 寂靜的讓人害怕第651章 下輩子還當盜墓賊第476章 你們女人第196章 排列有序的骷髏頭第232章 對生命極限的挑戰第531章 英雄本色第63 天坑惡夢第2章 癌症病友第271章 訴說生死情T第8章 地下紅色青蛙第114章 小男人要當爸爸第54章 三百萬元的土製夜壺第119章 走向發財夢第84章 洞穴迷情第599章 神秘的樓蘭女人第336章 火球消失的瞬間T第43章 天坑下的危險第464章 節外生枝第556章 地獄草原第528章 冷血大蜥蜴第366章 借宿死人墓第81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第2章 癌症病友第345章 瘋狂的野豬羣第499章 地下世界的溫泉第590章 盜墓典故第227章 天坑谷底之怪光第405章 北緯30°的神秘之線第76章 姐妹倆之間尷尬之事第21章 苦心姐妹第333章 盜墓人T第272章 忽來的一絲驚恐T第156章 禍起狗頭金第239章 星有美惡,地有吉凶第72章 突如其來的驚叫聲第494章 單調的冰洞生活第271章 訴說生死情T第269章 夜明珠傳奇第218章 豈能在入火坑第263章 鬼使神差死亡路T第547章 特工狙擊手第579章 鬼哭第542章 苦不堪言第303章 戰國時期直徑兩米的古銅鏡第133章 恐怖之夜第530章 地下生存者第144章 惡夢之夜第517章 含淚埋葬戰友第282章 與野豬羣爲鄰第542章 苦不堪言第138章 華夏二十五萬軍民東遷美洲第545章 動物之戰第537章 沼澤地帶第18章 生活在這惡魔般的地獄裡第75章 骷髏骨架上飛起的藍光第99章 死到臨頭的日子第137章 青龍偃月刀第134章 捕殺山貓怪第50章 奇花蓮瓣蘭第322章 有女人的日子T第400章 古代文明,去在墳墓之中體現第65章 火燒古棺木第339章 絕望之事T第148章 絕望者的心態第50章 倫理道德不過是社會說法第644章 獨闖鬼門關第622章 噩夢初起第551章 未出生的孩子第466章 盜墓四大名家族第4章 地下河牀上的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