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道的特性 (2)

你在分割:你一個小時去寺廟,或者每個禮拜去教堂。禮拜天是一個宗教的日子,而宗教也漸漸變成禮拜天的事情了。它觸及不到6天的工作日。你是非常狡猾的!禮拜天是休假日,禮拜天是宗教日。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你很容易誠實;當你不在店裡的時候,你很容易誠實;當你在陽光下休息的時候,你很容易誠實;當你在教堂裡聽牧師講道的時候,你很容易誠實。

那不算什麼,沒有問題。6天的工作日才產生真正的問題,你在這個時候無法虔誠。所以這是一個花招。禮拜天是一個逃避宗教的花招。你已經在你的生活中建造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小房間。宗教有它自己的位置──禮拜天,於是,於是你獲得6天的自由,在這6天裡面,你可以儘可能地不虔誠。

印度教徒有他們自己的方式,伊斯蘭教徒有他們自己的方式,基督教徒有他們自己的方式:怎麼逃避宗教。而你把這些人叫做虔誠的人!他們都是逃避者。他們去寺廟裡祈禱。當他們祈禱的時候,你注意看他們,你注意看他們的臉。他們看上去那麼美好,但是當他們從教堂裡出來的時候,或者從寺廟裡出來的時候,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就不同了。

托爾斯泰曾經寫過一個小故事,其實並不是一個故事。那是一個事實,它確實發生過,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有一天早晨,托爾斯泰到教堂裡去。當時天還沒有亮,教堂裡面很黑,他吃驚地發現,這座城市裡最有錢的人正在祈禱,他在上帝面前懺悔,說自己是一個罪人。當然托爾斯泰對此很感興趣。那個人在數落自己的罪行,他怎麼欺騙他的妻子,他怎麼對妻子不忠誠,他怎麼跟別的女人、跟別人的妻子有愛的關係。

托爾斯泰變得更感興趣了。他越來越靠近那個人,那個人說得越來越起勁,他向上帝懺悔:“我是一個罪人,除非您原諒我,否則我就沒有出路了。我一直在剝削!我一直在掠奪別人!我是一個罪人,我不知道怎麼改變我自己。除非您降下您的恩典,否則我沒有可能洗清罪名了。”他說話的時候淚流滿面。

突然,他發覺旁邊有一個人。他擡頭看了看。他認出那是托爾斯泰,這時候天已經亮了,他非常生氣地對托爾斯泰說,“你要記住!這些事情是我對上帝說的,不是對你說的。要是你把這些事情告訴別人的話,我就會把你拉到法庭上去,告你誹謗我。所以你要記住,你從來沒有聽到過這些事情。這是我和上帝之間的私人談話,我並不知道你在這裡。”

在上帝面前是一張臉,在世人面前又是一張臉……宗教是一個密不透風的小房間。這是一種逃避它的花招,這是一種根本沒有虔誠的虔誠的方式!是一場騙局。

老子根本不以這樣的方式虔誠。他是一個簡單的人。他甚至不覺得他是虔誠的——一個虔誠的人怎麼可能覺得他是虔誠的呢?對他來說,宗教就像呼吸一樣。只有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只有在呼吸困難的時候,只有在身體有氣喘或者其它呼吸毛病的時候,你纔會覺知到呼吸。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永遠不會覺知到你在呼吸。你只是呼吸,它是很自然的。

老子的虔誠是自然的,他甚至沒有發覺這一點。他不像你們那些練習宗教的聖人。不,他不練習,他已經讓整體佔有他了。他經驗它,但是他不練習它。對他來說,宗教不是一種訓練,它是一種深深的理解。它不是從外面加進來的某種東西,它是從裡面流出來的某種東西。他和宗教之間沒有一點距離。

他的虔誠並不像你所理解的那樣。他不是一個聖人,因爲他從來不練習神聖。他從來不強迫它,那不是他的特性。一個真正虔誠的人沒有虔誠的特性——不可能有,因爲特性是不虔誠的人的詭計。試着理解這二點,你培養一種特性,因爲你害怕你的存在;你培養道德,因爲你害怕內在的不道德;你強迫自己進入一種生活方式,因爲你知道如果你自發地、自然地生活,你就會變成一個罪人,而不是一個聖人。你害怕你的存在,你在你的周圍強加一種特性。特性是一件盔甲,它保護你防止別人,它也保護你防止你自己。它是一座城堡,你在裡面活動。你說真話,並不因爲你知道說真話的快樂;你說真話,因爲你被教導過:如果你不說真話,你就會被扔到地獄裡去。

你們那些神學家儘可能試着把你們的上帝描繪成一個最大的虐待狂——把人扔到地獄裡、燃燒的火裡、沸騰的油裡,這個上帝看上去似乎是一個虐待狂。他需要做一次徹底的心理治療——他看上去似乎是最大的行刑者。你害怕地獄,你對天堂充滿野心——天堂的紅蘿蔔一直掛在你的面前。而你的特性正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個詭計,一個防止地獄的詭計,一個實現野心的努力。如果你這麼害怕、這麼富於野心的話,你怎麼可能虔誠呢?

一個虔誠的人根本沒有野心。野心是虔誠的人所脫落的第一樣東西,因爲野心意味着在未來,而一個虔誠的人永遠在此時此地。他存在於當下,他沒有未來可以操心,他一點也不害怕。他活得這麼全然,他怎麼可能害怕呢?害怕的發生是因爲你活得支離破碎。你根本沒有生活過,所以你害怕。

試着理解這一點。一個人害怕死亡——爲什麼?你知道死亡是壞的嗎?除非你死了,否則你怎麼可能知道呢?你知道死亡肯定比活着壞嗎?你怎麼可能知道呢?它可能比活着好。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爲什麼害怕死亡呢?一個人怎麼能害怕未知的事情呢?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害怕已知的事情。你怎麼能害怕未知的、你根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事情呢?不,你不是害怕死亡。你錯把你的害怕放在死亡上面了。你害怕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你從來沒有生活過——那個害怕和你未活過的生活有關。你害怕你一直沒有能夠生活、沒有能夠愛,而死亡正在逼近,它將結束一切。你將不復存在,而你一直沒有能夠愛。

你像一棵沒有開過花的樹,而伐木工人正在逼近。樹感到害怕,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恐懼並非來自死亡,恐懼來自某些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那棵樹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有結過果、沒有開過花。那棵樹還不知道春天,它沒有和風一起跳過舞,它沒有愛過,它沒有生活過……而伐木工人正在逼近。當伐木工人來到的時候,它就沒有未來了。死亡意味着沒有未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而未來是沒有的——眼前如此狹窄。恐懼壓倒了你,你在發抖。

恐懼永遠屬於未活過的生活。如果你全然地生活,你就不會害怕任何東西。如果死亡馬上來到我的面前,我也準備好了。我已經活過了。每件事情都完成了。沒有什麼是未完成的。死亡無法毀滅。如果有什麼事情是未完成的,那麼我會希望死亡等等,等到每件事情都完成了。今天早晨我洗過澡,我已經告訴你們了,所有要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我完全準備好了。如果死亡來臨,我已經準備好了,我甚至不會回頭看一眼,因爲沒有什麼需要看的,每件事情都完成了。每當一件事情完成以後,你就從中解脫了。一個真正活過的生活——一個人從中解脫了。一個沒有活過的生活——你永遠無法解脫它。你可以到山洞裡去、到喜馬拉雅山去、到西藏去——你可以到任何地方去,但是你永遠不自由,恐懼永遠跟着你。

恐懼和自由不可能在一起。當自由來臨的時候,只有當你活過,開過花,每件事情都完成了、結束了,自由纔會來臨,這時候你還要活得更長幹什麼呢?一刻也不需要了。這時候恐懼消失了。

你的宗教建立在恐懼的基礎上。它不是真正的宗教。它是虛假的,它是僞裝的,它只是一場騙局。在你是虔誠的或者你覺得別人是虔誠的意義上,老子不是虔誠的。老子的虔誠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他的品質是不同的。他是簡單的,他天真地、一刻接着一刻地生活。他也不談論上帝——因爲這有什麼用呢?上帝不是一個單詞。你怎麼可能談論他呢?他經驗他,他不去談論他。他享受他,他慶祝他,這不是一種大腦的現象。他舞蹈,他暢飲他,他經驗他,所以談論他有什麼用呢?

我的觀察是這樣的:人們總是談論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有一個蘇菲的故事:

一個偉大的國王經常去找一個托鉢僧,一個神秘的乞丐,但是他感到非常驚訝,因爲每當他來的時候,神秘家總是談論金錢、王國和政治,而他在那裡等着談論上帝、靜心和宗教。

所以有一天他說:“請原諒我,但是我無法理解這一點。我到這裡來是要談論上帝、宗教、靜心和三昧的。但是這很荒唐,我,一個世俗的人,到這裡來談論三昧和開悟;而你,一個虔誠的人——聽說是虔誠的,因爲我現在有一點懷疑——每當我來的時候,你總是談論王國、金錢、政治以及很多別的事情,但都是世俗的事情。您對此怎麼解釋呢?”

托鉢僧笑了。他說:“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這很簡單:你談論你不知道的事情,我談論我不知道的事情。這很簡單,我爲什麼要談論上帝呢?我知道上帝。你爲什麼要談論王國呢?我是一個國王,你已經知道了。”

老子不談論上帝,甚至一次也沒有提到過他。他已經忘記他了嗎?他反對他嗎?不是的。他這麼全然地經驗他,以至於即使記住他也是一種瀆神的行爲。談論上帝就是談論一個很深的現象,那是一種出賣。

我對你說,談論上帝是一種出賣。那是一種極其親密的現象,它在個人和整體之間。它就像愛人們不願意談論他們的愛情一樣。那些談論自己的愛情的人,你可以確信他們沒有愛的生活。愛情是一種如此親密的現象,沒有人願意談論它。詩人們談論它,因爲他們不知道愛情。他們一直在寫詩,那是他們的幻想——但是他們不知道愛情。愛人們保持沉默,愛人們從來不談論愛情,沒有什麼可談的——他們知道它。因爲知道它,所以他們也知道它是不能被談論的——那是一種出賣。

老子的虔誠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

現在試着跟我一起進入他的經文:

道是一個空的管道,它的應用是不可窮盡的、不可測度的。

“空”是老子的關鍵詞之一。他一遍又一遍地談論空。空意味着空間,空意味着廣闊,空意味着不可窮盡。

你住在一所房子裡面,但是你對房子的概念就是牆壁。老子對房子的概念是它裡面的空間,而不是牆壁。他說,牆壁不是房子。你怎麼可能住在牆壁裡面呢?你住在空裡面,而不是牆壁裡面。那個空——纔是真正的房子,但是當你想到房子的時候,你所想到的就是圍繞着空的結構。所以一座宮殿和一間茅屋在你看來是不一樣的,但是對於老子來說是一樣的——因爲空是相同的。如果你看牆壁,那麼當然茅屋是茅屋、宮殿是宮殿,但是如果你看內在的空、看真正的房子——因爲只有空才能容納你,而不是牆壁——這樣一來,茅屋和宮殿之間就沒有差別了。不存在富有的空和貧窮的空:所有的空都是一樣的,它們是平等的,但是存在富有的牆壁和貧窮的牆壁。

一旦你理解這一點,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可能,因爲這是一個具有無限潛力和意義的比喻。當你看一個人的時候,你看他的身體嗎?那麼你就是在看他的牆壁。那不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內在的空。一個身體可以是美麗的、醜陋的、生病的、健康的、年輕的、年老的,但是內在的空永遠是相同的。這樣你就不會去看身體了,這樣你就會看內在的空。

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