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

三日後,高誠同董卓各率諸部兵馬,抵達河內郡治,古魏國國都安邑。

在安邑整頓糧草輜重,甲具器械,旌旗羽幟,傳書檄文等。而後,合兵一部,徑直向東,沿王屋山,出箕關。

兩軍合計兵馬七萬之數,其中馬軍五千餘騎,步軍五萬餘,弓弩一萬五千餘。

又徵召民夫高達二十萬,負責運輸大軍糧草輜重,多備刀矛,亦可隨時上陣。

數十萬人,連綿百里而行,旌旗羽幟鋪天蓋地,聲勢浩蕩,震懾三河大地。

其中羽幟之上,多言‘忠義報國’、‘清君側’、“掃蕩妖孽”、‘復振炎漢’等自語,蠱惑百姓。

如此大的陣仗,自然是傳到了洛陽城內。然而,爲時已晚。

清君側,討伐朝堂奸佞的檄文,只比這條消息,晚了半日送到劉宏眼前。

檄文,劉宏看了,一眼就認出了這是高子明的筆跡。畢竟,整個大漢帝國內,能把檄文寫的白話言文摻雜的,也只有朕的鎮西將軍了。

不過,劉宏並不擔心。

雖然沒有料到高子明居然從河東郡而來,但自己只需要將鎮守函谷的大軍,調回來防守孟津即可。

自河東直取洛陽,唯有孟津一途。

時值冬日,大河也即將進入凍期,看來高子明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了。

“可曾探的高逆兵力?”

劉宏神色不變,看向大將軍何進。

何進當即出列,回道:“啓稟陛下,高逆與董賊大軍匯合一處,揚言三十萬精兵南渡。不過,高逆麾下最多五萬之兵,而且關中傳信尚有近兩萬人在與韓遂糾纏。”

“而董賊雖然私自募兵不少,可也最多三萬之衆。餘者二十多萬人,應當只是民夫!”

“嗯,那大將軍可有何安排?”

“陛下,吾等京畿之地,函谷關有兵一萬,洛陽八塞八千兵。城外北軍五校三千精銳,南軍五部五千人。城內羽林軍、虎賁軍、宿衛軍、緹騎、執戟、南宮衛士、北宮衛士、左右都侯、諸宮門司馬、十二門城門校尉部,合計兵力五萬餘,皆是久經沙場,精悍之士!”

“嗯,如何防衛孟津渡口及平津關,大將軍有何建言?”

五萬之衆,更兼洛陽城池高大,擁民百萬,隨時可徵召壯勇十萬人。七萬人想要渡過大河、孟津、平津關,攻打洛陽,簡直癡人說夢。

只要守住洛陽,幷州兵南下斷其歸路,東面駐紮兗州的兩萬北軍及兩萬關東銳士,自虎牢進入洛陽。南方兩萬精銳入洛,高子明唯有敗途。

“啓稟陛下,臣欲以車騎將軍苗爲大將,調度函谷關及南北兩軍,進駐平津關和孟津,兩萬之兵,足夠使逆賊望洛興嘆。”

“洛陽城內各部兵馬,由大將軍府調度,加強洛陽守備,防止有宵小趁機作亂。兗州徵東將軍府四萬精兵,臣已發去文書,着其速速經虎牢進入洛陽。”

“徵南將軍府荊州孫堅所部及駐吳會之兵,也將在三月之內,回到洛陽。徵北將軍府駐冀州鉅鹿的兩萬精兵,亦會即刻南下,經黎陽與徵東軍會合。”

“如此也好,那此戰,便由大將軍指揮,諸卿務必盡力相協,早日平定叛賊!”

“臣等遵命!”

朝會一散,劉宏便回到寢宮,對高誠與董卓的叛亂,絲毫不以爲意。

這天可是大漢的天。

四百年天下,早已深入人心!

清君側?

倒是好名頭,可惜……

真當所有人都是傻子嗎?

然而,事實上,這世間有許多人都是傻子!

有的人是真傻,而有的人則在裝傻!

高誠與董卓大軍一動,冀州也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清君側,舉大義!

冀州刺史王芬,在第一時間就響應檄文之邀,聚刺史部衆人,聯絡下面各郡國。

中山國相張純當即聚兵,南下冀州州治高邑與冀州刺史王芬會合。清河國內,故黨人之首陳蕃之子陳逸,亦是聯絡清河國、鉅鹿郡、趙國、魏郡、安平郡(國除了)以及豫兗青徐四州郡國黨人勢力。

兗州泰山郡郡守張舉,更是聯絡泰山羣寇,一同舉兵。

長沙大盜區星也聚攏宗族、山民、賊寇,起兵響應。

便是剛剛消匿一陣子的黃巾諸賊,也再度復起。

河東白波軍郭太、青州管承、黑山張燕、汝南劉闢等也哄哄嚷嚷,插上一腳。

當高誠與董卓率領大軍出箕關,剛剛進入河內郡時。不過十餘日功夫,整個北方似乎全都反了。

冀州大地幾乎再無一片炎漢之土,王芬、張純、陳逸及各郡國郡守、國相聚兵高邑,合計兵馬竟不下十萬衆。

原本徵北將軍府駐紮在鉅鹿郡的兩萬精銳,還沒來得及收到朝廷調令,便已土崩瓦解。

無數世家召回軍中子弟,泰半兵馬被拉走,成爲士族私兵。餘下的一萬人,面對高邑逼來的十萬大軍,在冀州刺史王芬的號召下,加入了清君側的大隊伍。

至此,冀州全反。

駐紮在兗州的四萬漢軍精銳,也並非如同劉宏所料想一般。

除了兩萬北軍精銳,家小盡在司隸,接到朝廷調令後,立即發兵東進外。餘下的兩萬人,一樣,被士卒吞併,尤數張邈、張超兄弟。

徵南將軍府,孫堅率領的兩萬大軍,在抵達汝南後,不再北上。吳會一萬精銳,更是連長江都沒見到,就被四大家族召回各郡。

而同時,居於幷州美稷的南匈奴也再度造反,攻殺了幷州刺史張懿。幷州陷入羣龍無首之樣,面對南匈奴的叛亂,手忙腳亂,有心無力。

關中長安的馬騰,也聽宣不聽調,坐擁三萬兵馬,觀察戰局。

這還不是讓劉宏更加生氣的,那些黨人雖然一同叛亂,但他們距離都很遠。

只要兩萬北軍抵達,京畿七萬大軍對陣高子明的七萬兵馬,勝算依舊很高。

可是,朝中的局勢,讓劉宏的心,跌落谷底。

十二常侍背倚皇室,自然是不敢有所動靜。大將軍何進,已經命自己回到老家,說是避亂,可真正的心思,猜的到。

最重要的是袁家,袁隗使羽林中郎將袁術,回到汝南,言是聚攏部曲,發兵勤王。又使袁紹北上冀州,不知做甚。

劉宏想要懲戒袁家,可是袁氏二子盡皆出走,自己得到消息時,爲時已晚。

袁術不用說了,拉攏兵馬部曲已成必然,至於勤王?呵呵……

而袁紹……

怕是去跟黨人陳逸、王芬談條件去了吧~

袁氏積四世之功,終成關東士族首領,心思也開始變成行動了。

朝內,大量的世家子弟,開始返回故鄉。

幾乎,

沒有人看好,

這個垂垂老矣的大漢帝國!

或者說,他們都在等待着高逆與董賊入朝,而後發兵勤王。

成就,屬於他們的大業!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原來,高子明,還算一位忠臣啊~

原來,這朝堂諸公卿,盡入高子明所言~

哈哈……

劉宏跪坐在殿內,眼角佈滿血絲,神情恍惚不定,宛如這大漢一般,毫無生氣。

第359章 軍旗第538章 魏王卓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891章 彭城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543章 並國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648章 平城第683章 頓足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208章 無題第42章 服喪第612章 攻守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769章 亂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206章 廖化第93章 無題第380章 危局第78章 連鎖反應第603章 兩軍交錯第906章 破勢(5)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516章 燕國困局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432章 意外第310章 唐姬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902章 破勢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453章 起居注第445章 戰火傾九州第612章 攻守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644章 劉琦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77章 天下局勢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817章 借道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561章 設伏第407章 使蜀第889章 決議第578章 益南第473章 意會第19章 家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516章 燕國困局第561章 設伏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224章 帛書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659章 科舉第902章 破勢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10章 直抵江夏第278章 定關中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831章 爭城(下)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90章 在下週瑜第307章 困虎第620章 劉表第690章 雨第208章 無題